第354章 被诅咒的柴荣(1 / 1)

一尊金灿灿,硕大无朋的佛像摆在面前。善男信女想到的是顶礼膜拜,祈求保佑赐福,可是在柴荣的眼里,这就是一座金山。

没错,就是真金白银!

自从郭威登基之后,均田,鼓励商业,对外用兵,恢复元气……短短五年时间,中原的经济高速发展,开封商贾云集,贸易繁荣。

可与此同时,一个致命的问题也浮现了,商业越是繁荣,交换的货物越多,就越是需要海量的货币,偏偏呢,中原金银产量不丰富也就罢了,就连铜矿也不多。

一面是商业需求旺盛,一面是货币供应严重不足。

带来的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比如众所周知的谷贱伤农现象,在大周就非常非常严重……老百姓分到田地之后,努力耕种,把仓库堆满。可接下来,他们要盖房子,要娶媳妇,要送孩子上学……每一样事情都需要钱,就要拿着粮食去交换。

在几年前,一石粮食,秋收的时候,能卖到七百文以上,而青黄不接的时候,能超过一贯钱。

才五年的功夫,一石粮食,最便宜已经跌破了三百文。

这还是因为大周对外作战,要采购军粮,撑住了粮价,不然跌破二百文,甚至一百文都是有可能的。

历代统一天下之后,都会出现粮价快速下跌的情况,许多文人描述的盛世图景当中,物价低廉往往被拿出来说事。

比如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大乱,河北一带斗米大概几百钱,到唐高祖武德元年,战乱甫平,民生凋敝,洛阳一带斗米飙至八、九千钱。

也就是说,一石粮食,能价值八十贯到九十贯铜钱。

几乎相当于四斤铜钱,换一斤粮食,这个数字是非常非常骇人听闻的!

在战乱的年月,什么都可能发生。

而经过大唐君臣的努力,在《新唐书·魏征传》中记载:于是帝即位四年,米斗三钱。

没错,是三钱。

《食货志》中重复了这个数字:贞观初,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

《资治通鉴·唐纪》中也强调:贞观元年,关中饥,米斗值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是岁天下大稔,米斗不过三四钱。

贞观四年是个分界线,这一年,经过李二的休养生息政策,天下大治,再加风调雨顺,米价降至最低点。不仅在唐朝,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米价最低的时候。从贞观元年的米价千钱到贞观四年的三五钱,不过三四年时间。

与刚刚结束战乱时期相比,米价跌了三千倍!

整整三千倍!

当然了,米价低,是因为老百姓努力耕田,亩产高,丰收了,天下不愁吃的,固然值得高兴。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米价过低,甚至会摧毁一个国家!

大家都知道封建小农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如果经营不善,或者遇到天灾人祸,往往就会破产。

打个比方,如果粮价一石是五百文,一家人卖十石粮食,能换回来五贯钱,而粮价下降到五十文,十石粮食只能换五百文。

假如遇到了需要花钱的大事情,哪个对农民有利?结果显而易见!

粮价低,老百姓收入少,就没法抵御风险,遇到了事情,就要出售土地,甚至卖身为奴,从自耕农变成佃农,所谓土地兼并,就是这么来的。

当土地兼并到了一定程度,天下必定动乱不已。

这一点从唐代的历史,就能得到最好的的结论,何以府兵制几十年就崩溃了,何以李二之后,大唐对外战争的结果往往不理想,何以门阀和皇权争斗越来越激烈……等等历史现象的背后,都是一个原因,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说穿了就是土地兼并。

而要想阻止土地兼并,除了要定下规矩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应该保证基本的粮价,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叶华和柴荣曾经一起北上,与契丹皇帝会猎。

一路上,他们聊了很多事情,叶华就提到过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这事柴荣听进去了,也打算这么干。

但是,对不起,根本做不来!

朝廷的岁入就那么多,能动用的货币只占了三成不到,其余全是实物。

这些钱要养兵,养官吏,修建城池,维护河道……几项开支瓜分之后,就所剩无几。朝廷能做的就是让各地常平仓适当征收粮食,调节物价。

说实话,作用依旧不大。

柴荣是个想钱想疯了的皇帝。

故此卢多逊提出清丈寺庙名下田亩,他立刻就答应了,能增加税源,那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当他置身庙宇之中,柴荣发现自己错了,错得很离谱!

土地算什么,相比之下,这些硕大的佛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就拿眼前这一尊来说,熔了铸钱,至少能铸一万贯!

寺庙里还有多少铜器?

盆、镜、钟、磐、钹、相轮、铃铎、宝塔、香炉、经幢、佛像,还有许许多多的柜子,神龛,全都使用大量的金银铜作为装饰,富丽堂皇到了极点……

如此多的贵金属,集中在庙里,除了让人顶礼膜拜之外,没有起到任何实际的作用。

但是,如果铸成了货币,放到市面上流行,就能促进十倍,百倍的商品交流,带来丰厚的税收,富国裕民,整军经武……能做多少实实在在的事情?

不用想别的,光是这一条,就足以证明,寺庙必须整顿!

三武一宗的灭佛,那是再正确不过了!

“统统拿去铸钱!”

柴荣果断降旨,叶华也不得不佩服皇帝陛下的雷厉风行,哪怕换成他,也未必有柴荣那么大的魄力。

毕竟整个大周,寺庙几万座,僧人二十几万,依附寺庙生存的人,比如送粮食,送柴火,修寺庙,刻佛像……这些人算起来,再加上他们的家人,总数会超过百万。

这么大的规模。会产生什么后果,谁也不敢说。

“陛下,臣以为,是不是可以缓一缓……”

“不可以!”

柴荣微微一笑,“叶卿,朕告诉你,这世上的事情最不能拖,朕要是拖一刻,下面的人就能拖一天。连皇帝都犹豫不决,下面的人就更会纵容包庇。朕就是要快刀斩乱麻,先把天下的寺庙都给清理了,剩下的事情,以后再说!”

叶华也不得不承认,柴荣的想法是对的。

毕竟现在政事堂难得和皇帝一心,老实卖力干活,如果拖延下去,谁知道又会出什么幺蛾子……只是急于求成,难免会造成疏漏。

试问,这几十万的僧尼之中,就没有好人吗?几万座庙宇,都应该拆掉吗?

显然不是!

可问题是有时间一一甄别,慢工出细活吗?

对不起,没有!

时间不等人,这世上从来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臣明白了,绣衣使者会立刻出动,监察所有府军州县,落实陛下旨意,谁敢包庇怠惰,绝不姑息!”

当天,朝廷就降下旨意,限于五十日之内毁废所有寺庙铜器,送交当地官府铸钱。如有隐藏逾期不交者,按照斤两多少判刑,五斤以上者处以死刑。

而且柴荣也同时告诫下面经手的官员,谁敢私自藏匿铜器,大发利市,有私匿五斤以上者,剥皮萱草,绝不姑息!

这道旨意下去,总计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座,大量的佛像及钟、磬等法器被铸成通钱……柴荣一口气增加了八个钱监,日夜不停铸钱,足足用了三年时间,才把这些铜器消耗一空,所得的财富,充实到了国库当中,大周的财政状况,立刻得到了改善。

不过事情也不是那么顺利的,就在京城之外的陈桥驿,有一座观音堂,那里有一尊观音大士的铜像,非常灵验。

受命去重铸佛像的官吏,在途中坠马暴毙,又派去第二个人,面对佛像,突然发狂,直接冲出去,投河而死。

连着死了两个官吏,再也没人敢动这一尊佛像。

消息传到了柴荣耳朵里,皇帝陛下立刻带着绣衣使者出了京城,直奔陈桥驿而来。

等到了观音堂之后,柴荣提着一柄斧子就走了进来。

“真是好大的一尊菩萨!”

他举斧要劈,寺庙里的老尼姑突然大叫起来。

“不行,不行啊!毁损菩萨神像,要遭天谴的!”

随着老尼,还有很多人一起跪倒。

“陛下开恩,留下这一尊菩萨吧!”

“陛下,不可把事情做绝啊!”

……

面对哀求,柴荣冷笑了一声,“朝廷旨意,万万没有侥幸之理!朕倒要看看,这菩萨有多大的法力!”

说完,柴荣猛挥一斧,正好劈在佛像的前胸,铜像发出咚的一声巨响,传出好远!

柴荣哈哈大笑,“不过如此,有什么了不起,运走,铸钱!”

士兵应声而动。

突然,那个老尼猛地蹿起,厉声狂吼,咒骂道:“昏君,有朝一日,你会遭到报应的,这江山你坐不长的!早晚被人抢走!”

她大吼之后,突然直挺挺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死了过去。

面对突变,柴荣不由得吸了口冷气,侍卫们也吓到了……这时候叶华毅然拾起了斧子,照着佛像的头就狠狠劈了下去!

“敢诅咒大周江山,先问问绣衣士答不答应!”

叶华三下两下,把神像劈成了一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