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往事,全民保卫战!(1 / 1)

御史大官人 水里捞鱼 1883 字 4个月前

而当今皇帝萧无忌时任太子时,他的原配夫人是京都士族豪门,张氏。

心中虽有惊讶,但徐安没有贸然发问,与庞奇微微躬身,示意萧霞可以知无不言。

萧霞既然打开了话匣子,倒也没有扭捏,微微抬首后,目光迷离,似已陷入了数十年前的深沉回忆中,直言道:“永和末年,先帝病危。弥留之际,急召内阁官员与各路藩王回京侯旨。”

“众藩王抵京的当晚,先帝留下遗诏后,便撒手人寰。遗诏中说明,传位时任太子萧无忌,皇太后拥监国之权,垂帘听政三年!三年后,还政于新帝。并留下两位顾命大臣,一人统领内阁政务,一人掌五军兵权,以帮助新帝迅速稳固朝堂。”

“此二人,便是当时的首辅宰相徐敬之,与三军兵马总督虎威将军秦烈。当时的秦烈将军除了手握三大直隶军团之外,先帝还下旨将负责拱卫京都安全的皇城军和羽林卫都交到他手中,视为五军统帅!”

听此,徐安表面古井无波,内心却不觉泛起涟漪。

说起来,他还是第一次听人说起自家父亲的往事。

在前身的记忆中,父亲只是一个半商半农的老实人家,虽说比之常人多了一丝儒雅与威严,但终究没有将之与统领朝政的宰辅联系到一起。

没想到,数十年前...他居然是权倾朝野的宰相,比之如今的吴应雄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知道的是,那时候新帝登基,新国策仍未实行,相位不分左右,徐敬之一人便可左右整个内阁。

而就是这样权势滔天的显赫世家,竟在后来慢慢落寞,以至于徐敬之不得不下野,远走扬州。

时至今日,徐氏一门已不入京都权贵之流,甚至如同禁忌,外人莫敢提及。

徐安知道,在这当中必然还存有某种不为人知的隐故。

但他此时并未多问,毕竟...此来不是为了自家的事,即便问了,萧霞也不一定会明言。

顿了顿,便故作淡然道:“那这位秦烈将军...想必就是殿下口中秦芳菲的父亲了?”

萧霞点头道:“是。当时的秦氏一门,人丁兴旺,单说秦都督麾下,就有六子二女。六子皆为虎将,手握重兵,功勋卓着。二女倾城绝艳,书画双绝,名满京都。便是...秦芳菲与秦芳雪两姐妹。”

徐安道:“这倒是出乎下官的意料,秦氏一门忠烈,功勋之高,冠绝我朝古今,此乃众所周知。只是,据功德殿记载与两部档案所示,秦家当年确有嫡系二女。一人入宫,得陛下宠爱,张皇后被废后,此女便以嫔妃之位取而代之,成了国母。便是当今皇后,秦芳雪。而对于另外一女,却记录甚少,是为何?”

“因为...她成了禁忌!”

“禁忌?从何说起?”

萧霞沉声道:“众所周知,每至帝位更迭,都必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有先帝遗诏,新君人选没有任何悬念,朝野附和。但风雨不在朝内,便是在朝外。先帝葬礼与新帝的登基大典,举行筹备,前前后后维持了近一年之久。”

“朝廷权位看似已然落定,局势稳固,实则暗流汹涌。漠北蛮夷趁我朝新老帝君交替之际,倾巢之力,集齐百万大军奇袭燕云二州,势如破竹。新帝尚未亲政,纷争便起,那一战...比之十余年前的燕州保卫战更加惨烈百倍。致使前任漠北王,永和帝生前最满意的儿子战死荒原,蛮夷骑兵大举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大乾半壁江山烽火骤起,生灵涂炭。”

“这还不止!西境大景国见我北境兵败,也想横插一脚,调集七十万虎狼军猛攻陇西三镇。鏖战数月后,当时的镇西王萧无晟不敌落败,退守八百里,急求增援。权相徐敬之当即宣布邦国进入紧急状态,向普通臣民下发武器,号召全民抗敌,颁布护国檄文,史称“全民保卫战”。”

“秦老将军临危受命,集合五军之力,分两路直扑两国虎狼之师,狙击外敌。秦氏六子领禁卫与三十万皇城军,支援西境萧无晟所部。老将军则亲率三大直隶军团,挡蛮夷匪军于幽州!此战乃生存之战,京都六县无一甲留下,宫城不设防,太监守宫门。可谓...孤注一掷!”

“所幸,两路大军历经长达半年多的拉锯战后,在百万臣民的拥护下,总算将两国的匪兵给暂时挡住,拒于京都千余里之外对峙。只是两战之后,我朝兵员折损严重。虽挡住敌军,使京都暂时无忧,但若无救援,恐难以收复失地,复我国威。”

徐安听后,两眼眯起,似乎已经能想到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朝廷会如何应对。

稍显凝重之色,说道:“在当时的情况下,两国来袭,朝中兵力已尽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募集更多的支援兵力。唯有求助于与我朝交好的大燕与大奉二国,方有胜算!后来,陛下这么做了?”

萧霞蓦然看向他,正色道:“对!以一敌二,得保京都,已是我朝的极限。久战,则必败!唯有求助于另外两国,方有保存社稷之可能。但与大燕和大奉的谈判并不顺利,这两国虽素来与我交好,但大多都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无关情意。国与国之间,本就以利益为先,谁跟你谈道义?自古邦交,谈道义者,都不免落下被欺负的后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