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密盒所在(1 / 1)

御史大官人 水里捞鱼 1720 字 4个月前

“等什么?”

徐安浅笑道:“唐寺正不会是要反悔吧?”

唐慕清警惕道:“本官说...什么都答应你...不过是冠冕之词,你若识趣,就应该懂什么可以提,什么不该提!”

她略带隐晦、警告的样子。

“行!”

徐安痛快道,恍若不知唐慕清的话外之意,直言:“我要...他!”

他目光一转,手指蓦然指向了身边的庞奇,满脸认真之色。

令唐慕清和庞奇同时一愕。

“什么意思?你要他?”

唐慕清愕然,有些意外于徐安这个“条件”。

“对!”

徐安道:“往后这三天,在你找到孙大夫的密盒,抓住御史案的幕后凶手之前,我要庞奇带领一支精锐弓弩队,贴身护我周全。”

“不管你大理寺发生何事,都不可中途把人调走,能做到吗?”

唐慕清听着,思考了半分钟,这才略显讶然道:“没了?仅此条件?你只要庞奇带队护你周全,便愿意说出孙大夫密盒的下落?”

徐安正襟点头:“是!第一个条件,便是护我周全!至于第二个,我还没想好。想好了再跟你提,可好?”

听此一说。

唐慕清变得狐疑起来,目光闪烁地盯着徐安。

找到孙大夫的密盒,便可得到里边的“关键物证”,继而指向幕后凶手的身份。

孙大夫乃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他亲自经手彻查之人,必是位高权重。

而这个人...也将是最有嫌隙、且有能力制造御史台惨案的主谋!

若无意外,揪出此人,就相当于侦破了这桩案件。

可,徐安为何只提出了如此简单的条件,就愿将破案之功拱手让人?

按理说,他应该提出面圣的请求,既在皇帝面前自证清白,又可当众说出密盒的下落,致使案件告破,分走一部分功劳才对。

但他为何不这么做?

心中想着,唐慕清陷入了沉思,疑惑于眼前这个小御史背后的想法。

不过,她倒也没有纠结,站在大理寺的角度,此时功劳与否并非主要。

当务之急是揪出凶手,免去七日期限后,杀头的“隐患”再说。

顿了顿,唐慕清点头应允,道:“可以!庞奇这三天就贴身跟着你,本官绝不将他召回。”

说着,又扭头看向庞奇,接道:“听到了吗?”

“是!”

庞奇弯腰作揖,应了一声。

“甚好!”

徐安也是满意点头。

随后,二人并肩走向户部大门,边走边说道:

“你现在可以说了,孙大夫的密盒在哪?”

“唐寺正莫急!不如你尝试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孙大夫,你会把这么关键的密盒存于何处?”

“孙鹤大夫为官三十余年,早已是个人精。凶手杀人之前,若向御史台派出了内应,以他的洞察力,不可能没有丝毫察觉。台府之内,已经不再安全。本官若是他,便不会将密盒留在台府衙门。”

“那你认为他会留在哪?”

“孙大夫是土生土长的京都人,在城中有几处大宅。若台府不再安全,那么存于家中倒是一个选择。但同在京城,台府要是危险,那么城中私宅就更加危险。”

“然后呢?”

“孙大夫是京都人士,但孙夫人并不是。危难时刻,唯有身边至亲的人值得相信!孙大夫若不把密盒设在台府,也不在京城府中,那么必在孙夫人母族那里!孙夫人的母族乃扬县大户,距离此地二百里。密盒在扬县刘氏家中,对吗?”

唐慕清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孙夫人本姓刘,扬县刘氏便是其母族所在。

徐安听后,目光微动,道:“唐寺正的猜测,不无道理。密盒...确实有可能在扬县刘氏家中。但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什么意思?你认为孙大夫会冒险将密盒留在台府?”

“是的。”

“不可能!孙大夫行事一向谨慎,不会如此冒险。而且台府如今已被烧毁,密盒若在,怕是不存在了...”

“非也!放火只能烧光地上的建筑,地下的...就不一定了。”

“你是说...”

听到这,唐慕清脸色一变,继而惊喜起来:“你是说孙大夫有可能把密盒埋在了地下?凶手放火只能烧毁建筑,却烧不掉深藏于地底的密盒?”

徐安呵呵一笑:“唐寺正认为没有可能?”

“有!”

唐慕清大喜过望。

孙鹤官居三品御史大夫,人老成精。

他若掌握到了某位大人物的犯罪证据,必然深知自己已经身处危险之中,如果逃无可逃,那他定会全力隐藏这些关键证据。

有这些证据在,他便相当于有了钳制对手的手段。

而一个精明的人要掩藏东西,最先考虑到的,除了隐蔽性之外,还有防水和防火!

那么有什么地方,既包含了隐秘性,理论上又可以防水防火?

在这个落后的封建朝代中,就只有地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