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送走了朱翊钧一行,卢飏便命人回去接鱼玄机来京,郑贵妃临走前说了不会再让郑国舅找卢飏的麻烦,卢飏送了这么一份大礼,这个梁子暂且压下了。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七月七,古代七月七是个大节日,这一日晚间,少女们都会对着天上的月亮乞巧。
这一日晚间,卢飏一家也在院子里摆下供案,云舒、吴香和鱼玄机都虔诚的跪下来向月亮许愿。
“许得什么愿望?”
待三女坐下,卢飏贼兮兮的问道。
“说了就不灵了,你们别听他的。”
卢飏老娘拉着三女坐在身边,不理会卢飏。
其实三女不说,卢飏也大约能猜到,鱼玄机许的肯定是保佑自己中举,吴香许的应该是保佑他父兄,云舒许的应该是要个孩子。
对于孩子的事,卢飏也是觉得有些蹊跷,按说今年自己已经十七岁了,应该也是能播种的了,但是就是没孩子,为此卢飏老娘也是有些着急。
卢飏觉得有可能是自己穿越导致,但是这事也不能跟母亲大人说,而且他现在还年轻,以后的事也说不准,况且他现在也没有当家主母,早生出孩子来以后也是麻烦事。
过完了乞巧节,卢飏便开始准备秋闱的事,每三年一场的秋闱都是八月份举行,不过在这之前,卢飏还得回延庆开证明文书之类的东西。
若是卢飏还在国子监读书,便可以在国子监开证明,但是如今他被开除了,也只能回生源地去开证明了。
一来一回这就是六七日的时间,不过等卢飏正准备启程回乡的时候,几个延庆州的吏员打听着来到了卢家庄。
原来是宋云霄知道卢飏要开户帖之类的身份证明,便早早让州里的教谕准备好了,为了免除卢飏的来回奔波之苦,便直接派人给送来了。
宋云霄还给卢飏写了一封信,说延庆好多年没有出过举人了,让他好好准备,莫要分心,争取一举夺魁。
而且按理来说,卢飏现在已经不是国子监的监生,若是想参加乡试,还需要回延庆去参加选拔,只有成绩好的秀才,才能由延庆府推荐到京师参加乡试。
不过当地的父母官可以有两个免试推荐的名额,宋云霄手中的一个名额自然是给卢飏了。
卢飏不用回延庆了,便开始闭门读书,文会什么的也不办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复习了。
到了八月,卢飏便去了城里的宅子住,那地方距离贡院很近,所以卢飏也不用住客栈,直接住在了家里。
八月三日,卢飏去顺天府交了名帖,验了身份,然后领回来了明代的准考证。
到了八月八日,卢飏用完午饭,便早早的睡觉,等到子时,便被吴香叫起来,吃了些饭食,然后由大石头背着已经准备好的考箱,卢飏自己打着个灯笼开始往贡院而去。
在院子里,卢飏作别了卢氏夫妇和三女,等众人开了大门,才发现眼前的街道已经挤满了人。
卢飏又对着家人拱了拱手,然后汇入到了那灯光的海洋之中。
路过国子监的时候,卢飏正好遇见了杨文岳和钱敬忠他们,卢飏和孙传庭力气大,便在前面给众人开道。
面临三年一大考,众人都很紧张,简单寒暄梁军,便一起前行。
又拐过一个路口,便到了贡院门前,与往日贡院冷清的气氛不同,今日的贡院比京师的上元节还要热闹。
数十盏大灯笼挂在贡院的墙上,将贡院照的灯火通明,到了贡院,卢飏便将灯笼灭了,接过大石头背的考箱,众人结伴往门口走去。
到了门前,先给门口的兵士看了“准考证”,然后进到了一个小院子里,贡院一般当年一开,顺天府的贡院还好些,因为乡试和会试都在这里举行,所以两年一开。
但即便如此,贡院里面还是杂草丛生,虽然事先清理过了,但还是有些阴冷的感觉。
进了门后,有一个小院子,卢飏等人需要在这里接受兵丁的搜查。
这时代的搜查要比后世高考严格的多,考生需要脱到只剩亵裤,有的严格的甚至还会掰开考生的屁股查看,头发也要散开,携带的考具也要一一打开查验。
卢飏虽然不喜,但是也没有办法,想要金榜题名,这是必须要经历的。
这时代没有先进的仪器和监控,所以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而且查的如此严,依然每次都会抓到作弊之人,卢飏刚被检查完,正准备穿衣服,便听见旁边一阵喧哗。
原来有一个考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小抄放在了考箱的夹层里,结果被发现了,然后这考生一阵哀求,但还是被兵士给叉走了。
被发现夹带的考生不仅要取消本场考试的资格,还会被戴上枷锁站在贡院门口示众,然后发还原籍。
发现了夹带的考生,兵丁们检查的更严了,接着便要求后面来的考生掰开屁股,裸着身体跳一跳,不过幸好卢飏检查完了,没有受到这样待遇。
等到从搜检的院子离开,便见一个大的影壁墙,上面用大白纸写了各个考生的姓名和考舍的编号,编号用千字文和数字组合。
卢飏就着灯光看了一下,自己排在日字舍的第七号,应该不是屎号,卢飏很是开心。
因为考生一场考试需要两夜一天,所以排便的地方,也需要准备好,于是便在几排号舍的边上建厕所,这时代的厕所都是旱厕,那气味可是相当的难闻。
若是分到屎号,影响考试那是肯定的了。
卢飏几人都没有分到屎号,众人皆表示这是好兆头,当时便一一作别,各自找号舍去了。
卢飏按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次序一一的找了过去,很快便找到了日字排,然后给门口的军士看了“准考证”,便进了日字舍,又找到第十间。
贡院的号舍很狭小,大约一米五长,一米五宽,高则差不多有两米,里面放着两块一般大的木板。
卢飏先用自己带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2)页 的抹布将两块木板擦拭一新,然后放在各自的卡槽中,一块用来写字,一块用来坐。
不过这时距离天亮还早,卢飏准备休息一会儿,便将两块木板并在一起,当做床了。
为了应对下雨,卢飏又将自己带来的雨布钉在了顶子上,然后将自己带来的考箱放好,随后便和衣而卧。
卢飏也不知道现在几点了,看外面的天还很黑,外面还有不少考生喧闹着入场,折腾了半宿,卢飏困得很,闭上眼睛,很快便睡着了。
直到三声鼓响将卢飏惊醒,卢飏起来一看,外面已经天光放亮了。
此时外面还是一片喧哗,不时还有烟雾飘来,却是起的早的考生开始做饭了。
卢飏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锅去号舍的一端盛了水,又将小米红枣等八宝之物放到里面,然后再端出来一个小炉子,用火柴将引火之物点燃,很快小炉子便烧了起来,上面的小锅则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
此时已是农历八月份,早上还是有些寒意的,卢飏正好凑在小炉子边上取暖,抬眼望通道两边望去,便见有不少考生用火柴引火。
如今郑家的火柴厂已经办了起来,火柴一经问世便受到了京师百姓的追捧,目前已是供不应求,这让郑国舅和郑贵妃笑的合不拢嘴,之前与卢飏的嫌隙也淡化了一些。
吴香给卢飏买的好炭,没有多少烟,火力也旺,很快八宝粥便煮好了,卢飏盛了一碗先填饱肚子。
卢飏在过道里往两边看了看,不少考生都是煮粥,这八宝粥又可以当水又可以当饭,关键还是热食,一碗下肚,卢飏这才感觉精神好了一些。
剩下的八宝粥,卢飏依旧留在锅里,然后将炉子中的炭火熄灭,然后坐回到监舍中去,拿出笔墨纸砚,等着发考卷和试题。
今日天气很好,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一通鼓响之后,便有官员领着几个吏员,开始放考题和考卷了。
乡试的头场主要考四书五经,一共七道题,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三道四书题所有考生一样,但是因为每个考生选的经义不同,所以五经题稍有差异,当然阅卷的时候,也是根据选择的经义分房阅卷,卢飏制的是《春秋》,便要做四道春秋题。
等卢飏拿到考卷一看,很好,七道题自己一道也没见过。
因为上次会上舞弊之事,今年的顺天府乡试的出题也严格了一些,主考官实现不出题,等到开考当日,直接从四书和五经中随手翻阅,翻到哪一页便从那一页出题。
所以卢飏接到的七道题,他之前也没做过。
但是自从万历四十四年穿越以来,卢飏从没拉下研读四书五经,特别是到了国子监后,更是精益求精,将后世的题海战术都用上了,走在大街上,有时见到一事,便想着如何从八股文的角度来阐述解决此事的方法。
所以虽然没有见过题目,卢飏还是很快便上手了。
因为阅卷时间的关系,乡试和会试皆是重视首场的制艺水平,这七篇八股就决定了卢飏能不能中得举人,所以卢飏也不敢怠慢,一边研磨,一边在心里琢磨破题。
等到墨研磨好了,便提笔在草纸上开始奋笔疾书。
卢飏虽然两世为人,但却不是那种聪明绝顶的,什么一挥而就那不是卢飏的风格,而且卢飏也认为好文章是需要推敲的。
因为平时刻意的训练,等到午时过后,七篇八股全部写就,卢飏此时恰好肚子饿的很,便起身去弄午饭。
不过这时候,通道里已经没有人了,估计考生们都在奋笔疾书,那还能好整以暇的做饭。
卢飏的午饭也很简单,就是将早上的饭再热一下而已,趁着这功夫,卢飏依旧再改自己的七篇八股。
等到卢飏将粥喝完,七篇八股也改的差不多了,此时已经申时中,卢飏又检查了一遍错别字和有没有犯忌讳的用词,然后便开始抄写在正式的答卷上。
卢飏抄写的很小心,这时候没有橡皮或者涂改液,一旦写错了便只能重写,因为有涂改的墨卷跟犯忌讳的卷子是会直接被罢黜掉的。
等到酉时中,也就是后世的六点,太阳落下了山去,号舍里已经有些看不清东西了,卢飏也正好写完。
卢飏在国子监中算是作文快的,如此看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七篇八股文,还是挺不容易的。
不过对于白日里没有做完的考生,考场里还一人发了三根蜡烛,让考生们可以挑灯夜战,但是这三根蜡烛用完后,便也不再给了。
卢飏考前试验过,一根普通的蜡烛大约可以烧一个小时,也就是说,没有答完的考生还有三个小时的时间。
按理说,应该也可以了,如果再答不完,那就不是笔速慢的问题了,考不上也怨不得别人。
乡试不能提前交卷,交卷得等到明日一早才会有专人来收取。
卢飏闲着没事,又检查了一边答卷,特别是犯忌讳的字词,以及自己的名字籍贯和祖上三代什么的,这些地方若是出了问题,文章作的再好也是白瞎。
等这些都检查无误,卢飏便将考卷收好,又热了粥喝,然后便等着天亮了。
这一晚相比于前一晚,要热闹的多,贡院里不时会响起考生崩溃的哭喊声,这应该是某些没有答完的考生,知道自己此次科举无望了,便放声痛哭。
此次顺天府乡试有五千余名考生,最后录取差不多是一百七十人,录取比例差不多是三十比一,而且这些考生都是各州县推荐来佼佼者,所以难度还是很大的。
而且顺天府因为有国子监在这里,一些在国子监入学的外地学生可以不用回户籍地参加乡试,就像杨文岳、孙传庭和吴国祯他们,他们可以回四川和山西去考试,也可以在京师参加顺天府的乡试。
另外,京师又是北方最富庶且文风最盛之地,考给的举人名额还是比较多的,至于其他的一些省,举人名额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