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帖子(下)(1 / 1)

明犬 小九儿许云鹤 2247 字 4个月前

站在自己家门口,孙满祥孙大当家丝毫没有成为试验品的自觉,他现在只想知道那请柬是怎么回事,什么叫做按照他的名位来看,应该是那种红色的,作为一个外表粗豪,内心深处充满八卦情节的流氓头子,他觉得自己必须弄清楚这件事。

丁魁自然没有离开,当他转过身的时候,思考者似的笑容,已经变成了颇为迷茫的表情,似乎很对孙满祥把他叫住很意外,很懵懂的问道:“孙当家的还有什么事情?”

“嘿嘿!”孙满祥淫笑着凑了过去,扬了扬手上的请柬,问道:“刚刚好像听丁老弟说,这请柬的颜色和我的名位有关系,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么句话,要是有的话,又是个什么意思?”

“嗐,我还以为什么事呢。”丁魁立刻显得风轻云淡起来,笑笑道:“庆哥儿这人心细,因为这一次请的人太多,怕大家在一起显得杂乱,专门把宾客分了门类,知州和两位指挥使,还有几位返乡的老大人在第一类,用的是玉色的,第二类则是下面那些大人们,用的是银色的,丁老哥排在了第三类,所以用这种红色的帖子,后面还有第四类用黑色帖子的,这般说可明白了?”

“第三类,倒是也差不多。”孙满祥可没打算去跟那些官府和卫所的老爷们争先,他只关心自己这个第三类都有些什么人,很直接的问道:“不知这第三类的除了孙某之外,还有些什么人?”

这些人名丁魁早已背得滚瓜烂熟,见终于有用武之力,立刻背贯口儿似的喷薄而出:“有赵老板,杨掌柜的,马庄主,苏老秀才,田庙祝,林老板…”

“等等,林老板?”孙满祥突然止住了丁魁的人名贯口,笑眯眯地问道:“可是那青松书坊的林老板?”

“正是,孙当家的和林老板认识?”

“我认得人家,人家不认识我啊,林老板那可是读书人,自己又是卖书的,我孙满祥老粗一个,哪里敢和人家认识。”孙当家的嘴上谦逊,手上却死死捏着那份红色请柬,似乎已经想到此事过后自己在徐州内外地位的急剧提升,犹自有些不自信的确认道:“按照这请柬上面的颜色来说,我老孙和人家林老板是一个档次?到时候是可以坐在一起吃茶的?”

“正是!”丁魁再次肯定了这一点,并确认道:“庆哥儿那边做过统计,说是叫什么在徐州城的影响力额度,孙当家的和林老板是在一个档次的,这一点绝对没有问题!”

“哎呀,过誉啦,过誉啦!”嘴里说着过誉,可孙满祥的脸上却半点都没看出过誉的意思,原本的横呲肉,已经快扭曲成一朵菊花,又和丁魁说了好一阵子话,这才笑容满面的将人送到门口。

这个人已经掉坑里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从此很难从这个大坑中爬上来,只要他还富贵一天,就得给宋庆老老实实送钱,而且还是心甘情愿的,生怕比别人少送一点,让自己在徐州内外的知名度被人家赶超。

看着满面堆欢,无论如何都掩饰不住得意的孙满祥,丁魁没来由想起宋庆经常说的那句话来:瞧你丫那揍性!

下一家是刘老板,一个中等饭铺的东家,算是五子行的买卖,论位份跟孙满祥差不多,论实力还不如孙大当家,因此在听说能够跟城北之王,以及那位林老板同坐一起吃饭的时候,刘员外的兴奋度甚至超过了孙当家,若不是身后仆人抓得紧,怕是会当场昏厥过去,对待丁魁自然也是百般客气,若不是丁大官人忙着发帖,说不定还要请进家里吃茶的。

走出刘老板家,丁魁发现这个坑越来越大了。

再下面一个是林老板家,也就是那位孙当家非常佩服,也很期待坐在一起的青松书坊东家,这个是他手中请柬里难度最大的一个,因为其他那些大家位份都差不太多,争议性也不很大,唯独这个林老板,在徐州士林是有些名声的,不但自己是个秀才,还有着一间书坊,算是宋庆专门放在第三档次之中,给孙满祥那些人当做榜样看的,因此格外重要。

只不过林老板对于宋庆将自己放在这个档次中,肯定是不会太满意的,毕竟跟泼皮混混头子,以及一些五子行的人在一个档次,对他这个有身家又有功名的人来说,已经算是小幅度的侮辱了,哪怕对方也都是名人。

好在宋庆提前做了布置,丁魁也是满记在心,立刻把那位苏老秀才搬了出来,并且又祭出了那个所谓徐州影响力额度的法宝,将林老板好一通夸奖,又强调这个名单只是按照个人实力来决定,并没有将林老板和孙满祥放在一起看待的意思,正巧此时苏老秀才无意中从附近经过,毫不犹豫的上来帮着一起劝说,这才算是勉强将人安抚住,同意前往开业典礼。

走出林家大门,丁魁在拐角处给了苏老秀才十两银子,老家伙笑的无比灿烂,再三致意之后才得意的消失。

宋庆对于人性的把握,再次在无形中给丁魁上了一课,他怎么都想不到,苏老秀才这种有功名的读书人,竟然这么容易被收买,可眼前这一幕却让他相信了宋庆之前的判断,这老家伙中了秀才之后终生再无寸进,如今上了年纪,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在读书,估计除了钱之外,也就没什么别的爱好了,十两银子足够让苏老秀才站在自己这边,帮着劝服林老板。

掉坑里的不止是孙满祥、刘员外和林老板,事实上每一个收到请帖的人,基本上都掉到了这个看不见的大坑里,这个大坑其实设计非常简单,甚至直接摆在你的眼前,只不过坑上写着金光闪闪的名利二字,就像一个汇聚飞蛾的烛台,所有人都奋不顾身的往里面跳去,至于进去之后会如何,现在没有人会想,将来怕是也没几个人会想,这其实才是真正的心性。

崇祯二年的这个春天,注定不会太过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