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我正带着近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安定境内,泾水之畔。
大军在进入安定之后,仅仅只攻下了一座城池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半步。
近二十万大军被我一分为四,分别驻扎在城外,我本人则带着明卫驻扎在城内。
其中,白袍军和三万辅兵驻扎在北;
陆逊统帅魏延、丁奉所部,带着两万精锐,三万辅兵驻扎在西;
邓艾、邓羌带着两万精锐,三万辅兵驻扎在南;
黄忠、孙翊带着两万精锐,三万辅兵驻扎在东。
总共七万精锐,十二万辅兵,十九万兵力。
除此以外,还有数量多达三千人的工匠、医匠分别在四座营中。
其中,工匠都是铁匠,负责打造箭矢,修缮兵器、甲胄。
而医匠的存在,更是保障了我军在进入凉州之后,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所谓水土不服,是指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后,由于气候、水质、海拔等多种环境和饮食因素突然改变,身体不能立即适应,所出现的多种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失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皮肤过敏瘙痒等等。
早先在西陵的时候,我方就考虑到了这一因素,因此在后勤方面,我也要求长安方面为大军运送南方出产的大米。
饮食方面依旧和在南方的时候一样,加上水源方面也有着良好的管理,所有将士都只喝凉开水。
再加上有医匠定期为将士们检查身体,因此,大军都没有出现任何的状况。
而大军之所以停留在这里按兵不动,是有三个原因:
第一、自进入凉州以后,我方对这里的地形并不熟悉,十分缺乏情报;
第二、如今正值盛夏时节,这样的天气并不适合用兵;
第三、作为联军主帅,我并不急于对秦军展开攻势。
基于这三点原因,自我军深入安定之后,大军便就此按兵不动,停滞不前了。
为了收集情报,打探军情,我更是让王强派出了一千二百名明卫。
全部作为斥候,前往各地,进行打探。
如今,联军主力被一分为三,又有萧关在北,局势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由不得我不小心谨慎。
这一千二百人原先都是无难军将士,都具有良好的军事素质,作为斥候更是不在话下。
自并入明卫之后,王强更是暗中派遣暗卫,对他们进行了暗卫相关的训练。
此次派遣,他们除了打探军情外,也有在凉州各地发展暗卫力量的任务。
就像之前平定山越叛乱的战役一样,这一仗对于我军来说,若想取得最后的胜利,暗卫的力量是绝对必不可少的。
一千二百人被一分为四,分别派往关中、凉州的四个方向,接下来就需要他们各显神通了。
而我对他们也十分放心,坚信着他们一定会取得成功,并能为我源源不断地带来关于秦军和诸侯军队的情报。
之后,大军依旧按兵不动,停留在原地避暑。
当然,避暑的只是我本人,大军则在各将的统帅下,依旧在每日训练。
尤其是数量高达十二万的辅兵,他们的训练任务格外地重,但战斗力也肉眼可见地在提高着。
可以预见,在进入秋季后,这十二万辅兵也必将成为一支精兵。
到时候,他们也将和正规军一样,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并为我军得到最后的胜利作出保障。
而我本人在闲来无事之下,每日都在府中研究着凉州的地形,以及根据现有的情报分析着局势。
只见在我的房内,正摆着一张巨大的沙盘,上面星罗棋布,都是代表着各路大军、城池的标注。
“主公,您已经研究半个月了,可曾看出些什么端倪来?”王强陪在一旁向我询问道。
“那是当然!天时、地利、人和,如今都不在联军之手!此战必将迁延日久,因此更需要我等戒骄戒躁,稳扎稳打!”我随口说道。
“诸侯联军的人数多达七十余万,兵精粮足,对手又是异族,如何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我方手中呢?”王强闻言,十分不解。
“凉州的地形不同于中原,更有别于南方,这里乃是高原。山地、平地,甚至沙漠、戈壁错综复杂,因此并不利于步兵。
其次,凉州地广人稀,却遍布异族耳目,这对我方来说更是不利!
最后,乃是天气,咱们南方的夏季虽然炎热,但并不干燥。反观凉州境内已经不能用干燥来形容了,简直是干旱!
如今,我军在泾水之畔驻扎,因此不缺水源。但若是日后远离泾水,继续深入凉州呢?
没有水源,我军又该如何是好呢?”我不厌其烦,十分耐心地对王强解释道。
自从来到凉州以后,王强也无所事事,便每日陪在我身边。
所谓耳闻目染,王强在我的影响下也越发好学,甚至对统帅大军也产生了兴趣。
因此,在我的解说之下,王强也不再多问,而是专心地跟着我研究起沙盘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