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诸圣辨道心(1 / 1)

在灵青看来,无论作何选择,只要心中无愧即为善。

因此他向庄子揖手一礼道:“弟子虽私心深重,但自认无恶念。

是否为善暂且不说,至少无错。”

火车理论看似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杀一人救五人,一个是杀五人救一人。

实际上不止如此,还可以选择不作为,或是想办法将火车停下来。

或是在火车停不下来时,选择将火车毁灭。

甚至是设法将六人和火车全部毁灭等等。

实际上若是将这个选项明着摆出来的话,相信会有不少人直接选择不做为。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然无法做出选择,那就干脆不选,任由命运来抉择。

灵青先前也是如此。

在面对纷争的战国时代,他本就是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闷起头来发展灵国。

只是简单的想着先强大灵国,然后再借助其优势,来吸引更多的百家理念来丰富自身的底蕴。

并没有要发心结束战乱的局面,还世间一个太平的想法。

然则,当他想要尽快的凝聚三百六十五枚神敕,合玄坛证人仙之时。

他就不可避免的做出选择,无法做到不作为。

选择不同,其结果自然也是不同。

他选择与周国,与姬扁合作,分封天下诸侯,从而化解各大战国的实力。

依照火车理论来说,显然是放弃了那五人的性命,而选择了单独的一人。

不过灵青并不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修长生者乃是天地间第一自私之人。

当作为比不作为能够为他带来更大的好处,使他尽快的修行有成时。

他自然毫不犹豫的参与其中。

凡人如尘埃,在天地间轮回不休。

而修者想要跳出这个轮回,必然是要逆天而行,扰乱天地间的秩序。

因此修长生者乃是天地间第一自私之人。

然而却又是天地间第一无私之人。

修行之人想要修行有成,必然要顺天应时方能有所成。

天行有常,无善无恶,这善恶之分自然只是人心之别。

天道至私以至于无私,修行亦然。

修行者为善去恶,为的是遵循天理、察道明德之善。

去的是意气所动、天理不分之恶。

灵青行此事虽私心深重,但却无恶念,所以他说自己无错。

至于具体是善是恶,自然看其是否合乎天理。

“己无恶心便是善,天心不惩便不为恶。”

庄子点了点头道:“你之错不在己心,不在天心,而在于人心。

他人之心!”

他顿了顿又说道:“你以己心体天心,知善恶在彼。

我以己心体天心,知善恶在此。

那这善恶是在此,还是在彼呢?

此非是善恶之辨,而是人心之辨!

道之辨!”

灵青闻言看向其他人,只见慎子面色平静,惠子苦笑,孟子面皮微一抽动,却都不曾反驳。

显然庄子所言乃是正理,然这矛盾仍在,仍需辨过。

“无论是来的几位,还是没来的,烦请诸位倾听。”

灵青蓦的起身,在室内转了一圈说道。

“贫道不过初窥道途,天道尚远,大道更甚。

虽大道天心不能尽识,但所思所行皆为我道。

如今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奠定自身道基。

就像是慎子所言,贫道今日为君,既然定下了这道。

那便请诸位走上一走吧!”

一言落罢,他便催动灵国主的权柄,将众人移到灵明堂中。

自身端坐主位云床之上,而庄子、惠子、孟子、慎子、许行等五人分列左右。

哪怕他有灵国主权柄,能够挪动几人,也是因为几人无意抗拒的原因。

与此同时,灵国上空的灵明法域显出一股强烈的波动,将他的意念传于四面八方。

一道道身影在感受到这股意念之后,身形一闪来到灵明堂内。

有道家的尹文子、詹子;阴阳家公梼生;墨家三派矩子;纵横家公孙衍、苏秦;兵家孙膑、尉缭等等。

不仅如此,灵国境内。

正在钻研机关獸的张扬,一旁默默修煉剑术的常妙玉,仍旧在积功累德灵机、文君,钻研功德灵符的颜玉,思量该如何彰显自己的田文…等等等等。

纷纷抬起头来,放下手中的事务转身向灵明學宫而来。

灵明殿内,看着汇聚越来越多的诸子圣贤,灵青将星河图一抛,在殿中显现出一片星河。

然后看着诸子道:“诸位便以此来论证一番。

这道该不该走,走当如何走,不走又当如何走!”

这星河所显现的并不是日月群星。

而是以灵明神君为首,青神、武神、稷神、礼神、社神为辅,共三百六十五尊灵神本体的天星宝珠为星辰所显化的。

这正是引起此番争辩的源头所在。

“自上古以来,先民生于天地间为求生存法效天地,而得天地之威。”

尹文子看着诸多星神,率先开口道。

“大道无形,天地无名,正形为其名曰:巫。

巫者,事于无形者也,神于天圣於地。

因此又名为神圣。

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始有华夏。

然自颛顼帝绝地天通以来,世间便少有神圣者。

所遗不过天下共主与诸侯,能承神圣之能治世。

也因天地隔绝失了天地之威,只能以人心祈念借得天地间先圣之能。”

“正因人心成就神圣,方才应轻君心而重民意,何以能立这伪神悬于万民之上?”

他刚一说完,孟子就忍不住说道。

“先前诸侯王尚有人心祈念约束,若能行仁王之道,当能民心归一。

若是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

如今灵公立这伪神,使诸侯脱了民心枷锁。

以此伪神圣于君,圣于民,日后万民岂非如猪狗般,任其宰割?

此时不毁了它,再行正本清源更待何时?”

“孟子也说人心成就神圣,如何这神圣就能宰割万民呢?”

慎子因恼怒孟子方才恶言,抓住其中漏洞立即反驳道。

“神圣者,天地之势也,与大道合,为天地之法。

公卿万民只需依法而行,自然能善者得其善,恶者得其恶。

此不正是礼之所在、法之所行、仁之所体、义之所见?

孟子空言礼法、仁义,如今却见而不识,真可谓视而不见,心不在焉。”

礼记有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既指心意不正有所偏颇,也指正心以致心无分别。

慎子此时说出来,便是指责孟子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只知空谈却毫无作为。

“慎子此言大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