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稳住不浪(1 / 1)

比如说青花发色,元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

浓艳是用进口苏麻离青料,淡雅是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使用。

相当部分的青花,烧成后有黑色斑点、且较深。

至正型的元青花,用的都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而苏麻离青料有一个特点,就是高铁低锰,青花深沉蓝中带点紫色,青中微微地泛绿。

而这也是陈文哲,后期主要做旧的目标。

原来这一点,很容易被人看出来,现在他挂上了一层杂质,加上处理过的青花色,想要看这里,已经很难发现问题。

现在颜色对,就看内部含有的结晶体了。

这边,又是一个坑。

要想完成真正的高仿元青花,是真不容易。

元代使用的“苏麻离青”,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

在高温的作用下“苏麻离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结晶斑点。

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

而现代绝大多数仿品,都只是在国产青花中简单地加入氧化铁粉,

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氧化铁会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结晶。

在这一点上,那位作假者做的很好,陈文哲一点都不担心。

接下来事情就简单了,看了几个重要之处,剩下的就是看器型。

比如元青花大多为宽而较矮的圈足,一般器底、器内不施釉,但大多数器内和器底见有釉斑。

还有,元青花的罐瓶类的胎体,多数是四段三接,也有五段四接的。

接口分别在底部、腹部、颈部,用泥浆粘接口,接合处有明显凸起,接处可见泥浆挤压出的痕迹。

这些明显的特征,仿制的更好。

特别是火石红,不用仿制就很完美。

看瓷先看底,看到最后,还是要通过瓶底露胎之处,来判断瓷器的真假。

元青花器底不施釉,称之糙底或砂底,那件信号发射器,就被隐藏在其中一个沙眼之中。

当然,要是不进行破坏,肯定发现不了。

而且,现在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被糙底上呈现的红色斑,也就是俗称火石红的现象吸引,根本就不会想到,这里包藏祸心。

只要不暴露信号发射器,这只梅瓶的底,他们爱怎么看就怎么看,反正这本来就是一件纯粹的老底!

所以,他们是越看越满意,因为这件瓷器的特征表现,实在是太好了。

这种真实的自然老化现象,如果让陈文哲做旧,他还真做不到这种程度。

此时他都有了点冲动,升级一下自己的做旧技能。

可是,他忍住了,因为做旧一件元青花,需要的技能太多了。

不说青花发色,其他还有胎泥、器型、纹饰、口沿、火石红、结晶等等,这些都要做旧。

所以,要真正高仿一件元青花,是很难的。

就说陈文哲,如果他不是遇到了这件高仿元青花,他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仿制一件,因为实在是太难了。

就像现在,藤野综治这个小鬼子又出幺蛾子了。

他居然从一个包里,拿出来了一个能拍照的摄像头,而且还带着探照灯,这是什么玩意?

刚开始看到这么高科技的装备,陈文哲还没有反应过来,可他很快就意识到不妙。

那探头,是能够深入梅瓶之中的。

梅瓶是酒器,后来衍化为观赏品,它的瓶口很小,陈文哲自己都没有想着通过瓶口,查看一下梅瓶内部的情况。

可人家小鬼子就想到了,而且使用的是高科技装备。

此时陈文哲绝对心虚了,他最害怕的是那位作假高手太浪。

万一他一个想不开,想要在这件元青花上留个名字,比如巧手刘什么的,那么这一次就要露馅了。

此时说什么都晚了,只能听天由命。

事情还算不错,随着探头深入进去,首先看到的是淡红色的火石红。

看到这种情况,陈文哲就是心中一喜。

这才专业嘛,稳住,不浪,他这一笔就赚定了。

这件元青花是纯粹的高仿,就算是内壁,也仿的很好。

或者说,这就是天然的情况,那位作假者,根本就没有动内胎!

这毕竟是一件老胎新烧,内部情况一片故意盎然,也就很正常了。

元青花内壁一般不施釉,只有的呈浅淡的火石红色。

而制作工艺当中,还有一些人工留下的痕迹。

这在摄像头的照射之下,看的十分清楚。

一边查看,藤野综治还拍下来了不少照片。

放大照片,看的更加清楚,所以,一些人工痕迹,也看的更加清楚。

比如一些清扫的痕迹,甚至是一些手指印、指纹。

没想到,这件元青花的器型弄得不太好,可内部的一些小细节,却处理的很好。

最起码,里面的人工痕迹,全都留下来了。

看样子还不像是故意做上去的,应该是原来就有的,这也算是无意之间,弄对了一个细节。

所以说,制作一件元青花高仿,必须要从练泥开始,要不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被人鉴定出来。

就说梅瓶内壁之上留下的指纹,特意作假就比较难。

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梅瓶那么小的瓶口,谁能看到里面的情况?

现在,藤野综治就看到了。

看到内部的情况,藤野综治显然很满意。

元代器物多采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工艺,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在瓶、罐等器物内壁,流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

如果在器物的内壁,没有发现指纹和旋纹,就是采用现代注浆成型工艺生产的低档仿品。

还有,凡是了解景镇陶瓷制作工艺的人都知道,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

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足圈的。

“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条刀”仅仅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才有的。

换句话说,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

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修整内壁。

有些仿制者不了解这点,只是根据图录进行制作,经常画蛇添足修整内壁。

所以,看到元青花出现修正内壁,那就是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