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和议使者(1 / 1)

南明北归 思归北鸿 2670 字 3个月前

养心殿上是一派地凄楚景象。孝庄坐在椅子上,用手绢掩着口鼻幽幽地哭着,而顺治皇帝也从御座上下来,轻轻拍着母亲的膝盖,劝慰道:“皇额娘,不必为额哲那样的人忧烦。只待物价平抑,我便与南边儿谈款,咱们把兵力抽调回来,派鳌拜他们去扫平额哲的察哈尔部。”

她擦了擦眼泪,抬眼望着儿子的眼睛问:“鳌拜杀了豪格,你怨不怨他?”

顺治咬了咬嘴唇,若有所思地说:“豪格已死了。我明白皇额娘这样做的苦心。无论豪格有没有不臣之心,如今他都已经死了,我们就不要再提了。”

孝庄已哭成了泪人,听儿子这么说,心里又是感动又是酸楚。她一把将他搂入了怀中,一边抚摸着他的头一边语带哽咽地说着:“福临,我的好福临。”

见到这一幕,多铎他们也只能是彼此望望,长吁短叹。

这时,一个年岁稍长的老太监弓着腰快步而来。待他跨进门来时见皇帝和太后哭作一团,多铎等亲贵也是默然呆立,一时竟也有些手足无措。

多铎回头狠狠将他瞪着,厉声问:“干什么?”

这太监吓得浑身哆嗦,忙答道:“明…明使已带到了。”

“让他回去!”多铎恼羞成怒,大声喝道。

太监听这一声喝更是魂飞天外,忙跪倒在地,不断地说:“是是是,奴才知道了,这就叫明使回驿馆去。还请豫王爷息怒。”

他说完正要退下,孝庄却速速地抹掉了眼泪,叫了声:“慢着。”

太监也是一呆,只好应了声:“喳!”多铎他们也是侧目而望,满脸地疑惑。

原来就在四日前,徐枫就派礼部尚书黄宗羲前来与清廷议和谈判。孝庄的本意是在元宵这天接见黄宗羲,同时也邀请蒙古王公亲贵在场。那便是要向黄宗羲炫耀武力地意思。

可没想到,本来结有姻亲关系、亲如一家的满蒙两族居然发生了内讧。因此,孝庄借蒙古的势力来震慑明使的企图自然也就无法实现了。

所以多铎才会恼羞成怒,不许明使见到自己这番凄苦的样子。可孝庄为何要叫住这个传话的太监,多铎和阿济格不禁对视了一眼。

孝庄轻轻放开顺治,然后对这太监说:“既然传了诏就宣上来吧。”

太监还不及答应,多铎就先抢着说:“太后,明使若见到咱们这副样子,不免看轻了我们。臣以为,咱们不如改一日,日子从容,也好安排。”

孝庄明白他所说的“安排”是指什么,无非就是挑些勇武的八旗兵丁来耀武扬威。

“他十五叔。”孝庄展开了一个颇为疲倦地笑容。她没有像往常那样管多铎叫“豫王爷”而是叫他“十五叔”,那便是要暂时摆脱君臣关系,以亲人的身份交流。这也让在场的众人略有吃惊。

“明使一路行来,所见所闻大都是各地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凄惨模样。光是这北京城里,那也是家家闭户,满目疮痍。”孝庄哽咽了两声,颔首道:“要说看轻,他早该看轻咱们了。至于在这宫里,咱就是藏了百万大军,也会给人虚张声势、欲盖弥彰之嫌,反倒会堕了朝廷的威信。”

“可额哲他们…”

“他们走了最好。”孝庄罕见的提高了声调,双眉一扬,道:“若是强留他们在这儿,万一在明使眼巴前儿说些不着四六的话,倒是麻烦了。”

多铎想了想,也觉得孝庄的话有理,便也是一声长叹,侧头对那传话的太监说了句:“宣吧。”

“喳。”太监应了一声,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孝庄握着顺治的手,牵着他坐回到了那红木龙椅上,又含笑转头,对多铎他们说:“豫王爷是办过和议的,就让豫王爷留下。大家伙都退下去吧。”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然后一齐弯腰鞠躬,道了声:“喳!”便都络绎退了出去。

“都撤下去,把元宵都撤下去。”孝庄这样吩咐宫女们。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又纷纷将茶几上的元宵都端走了。

还有几个宫女匆忙地在孝庄的面前挂起了珠帘。这珠帘是早就准备好的,虽然挂得有些仓促,倒也迅速。

多铎仍是有些心慌意乱,迎上两步说:“太后,只怕明使是来者不善。咱们可得小心应付。”

孝庄一笑,道:“所以我才把十五叔留了下来嘛。我一个妇道人家,许多事儿都不懂。皇上又小,大事还得十五叔你拿主意。”

多铎一呆,道:“就因为臣办过和议?”

“不止如此。”孝庄隔着珠帘笑着说:“还因为你是多尔衮的亲弟弟,我知道,你不会不向着我和福临。”

多铎闻言,心头滚过一阵感动地暖流。他楞了半晌,才带着哽咽地声音说:“谢太后的厚爱!”

“好了十五叔。”顺治发话了:“既然太后信你,朕自然也信你。你快下去坐了吧,别当着明使的面儿抹眼泪。”

“喳。”多铎应了一声,便胡乱地将眼泪一擦,坐了回去。

他刚坐定,就听殿外的太监一声唱:“明使觐见!”

孝庄和顺治都坐正了身子,脸上一点笑容都不敢露。

不一会儿,只见一个身穿紫色朝服地中年男子缓步而来。他迈步行至养心殿的正中,才将长袖一抖,鞠躬行礼,道:“臣大明礼部尚书黄宗羲,见过大清皇帝陛下、圣母皇太后、豫亲王殿下。”

多铎冷着脸,道:“见了我大清皇帝,为何不跪?”

黄宗羲笑道:“回豫亲王的话。臣今日来,是代表了我大明朝廷。我大明乃是中华正宗、天下共主,绝非是偏狭一隅的属国。依照礼法,该行此鞠躬礼。”

黄宗羲回答得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多铎也无话可说,只得重重地“哼”了一声,不再说话了。

孝庄微微一笑,道:“本宫听说你们大明朝如今也是由齐王理政。不知贵使是代表了你们齐王,还是你们的皇帝?”

孝庄这句话问得厉害,直戳要害。在这个两难的选择题里,黄宗羲怎么回答都会有纰漏。

但他倒也不惧,从容答道:“齐王辅政,暂行大权。臣便是代表了这权柄而来。”

黄宗羲四两拨千斤,化解了孝庄的诘问。孝庄也微微点头,暗自佩服黄宗羲的处变不惊,便又问:“那却不知,贵使来京,所为何事?”

黄宗羲答道:“臣之所来,自然是为了化解明清两方的干戈。贵我两国若可罢兵议和,当真是天下百姓之福。”

“嗯。这倒是个正理。”孝庄说:“既然是议和,总得有条件。不知你们齐王的条件是什么?”

黄宗羲不紧不慢,吐出了四个字:“五族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