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援军被围(1 / 1)

“木波镇?质夫兄,小弟记得前年环庆路在这个地方有过一场大捷。如今故技重施,会不会党项人会有所提防?”苏辙皱眉道。

章楶轻松道:“子由多心了,木波镇乃西北重镇,在环庆路重要性不比鄜延路的金明寨差,是党项进兵的必经之路。而且城高墙厚,又有重兵把守。党项人难以攻克,如今还在我军手中。最多党项人留下部分军队监视木波镇的情况,只要我大军一到,党项人自然不敌,溃败只是旦夕之间。”

要是章楶动不动就谈战略,谈战术,苏辙或许还听不明白,但要是说一击必杀,这话苏辙听起来就容易多了。如此算来,章楶的赢面很大,成功的可能也很大。但问题是,他来西北明明是准备求援鄜延路的,突然去了环庆路算什么意思?

这让苏辙心里打鼓起来。

举棋不定之间,却有一个悲壮的想法在心头酝酿。

出京之前,苏辙就知道这趟是苦差事,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会苦成这样!

连老交情的章楶都在算计他,这让苏辙有种逼入绝境的凄凉。当然,章楶的想法也没错,站在大宋的立场上,能够一口气吞下西夏七万大军,对于西北,乃至大宋来说,都是绝佳的契机。

可要完成这个计划的代价也很大,一个大学士官阶的文官,赌上官场几十年的一切,用来换取王朝的可怜希望。

按理说,苏辙这样的高官,肯定会退缩。

但在宋朝,虽然退缩的人不会少,比如说邢恕、蔡京这样的人就多半会退缩。但同样,勇于站出来的文官一样也不少。即便像是吕大防这样的保守派高官,真要是到了这个份上,也会站出来,勇于担当。这不是文人的犯傻,而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的责任和气节。

士大夫精神,才是宋朝文臣光芒四射的原因。

后世有句话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其实并不是说华夏文化断层了,而是士大夫精神的消亡。崖山之后,再也没有几十万人为了不愿做亡国奴,跟着王朝一起跳海殉葬的悲壮之举了。

苏轼也好,苏辙也罢,他们都是对士大夫精神有着强烈信念的文人。

面对两难的抉择,苏辙内心也犹豫了起来,问章楶:“质夫兄,那么延安府呢?总得给人准备一些援军吧?什么也不给,即便环庆路大获全胜,单鄜延路伤亡惨重,你我任何面对西北六路百姓,如何面对朝堂的聆讯?”

“这个…”

章楶真不想派遣援军去鄜延路,主要是出于这个援军很不好派。人多了,他就无兵可用,人少了,不济事。可按着他的计划执行,苏辙就是饶不去的坎。毕竟,苏辙才是如今陕西六路的钦差大臣,还是副相。为了让苏辙来西北,李清臣也是豁出去了,给了一个枢密副使的差遣,还是他主动提出的。

原因很简单,大宋对于军队的控制非常严格。即便是宰相,在没有朝堂允许的情况下,也不能搀和军队的事。即便章惇想要参与大宋的军师战略部署,必须要有皇帝的任命,‘中书侍郎兼尚书右仆射知兵事’的差遣。最后这‘知兵事’落实了,宰相才可以参加讨论军队作战。

但要让苏辙来西北,这个枢密副使的差遣不得不给。有了这个差遣,苏辙才是西北六路的战区统帅。

也就等于说,自从苏辙踏上韩城的地界,他就是大宋西北的军政一把手。甭管章楶在军事上的成就如何高,都得听苏辙的命令。

章楶迟疑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和盘托出:“子由,我手中的人已经不够了,如果进兵木波镇,刘延年的三万人不见得足,如果要分兵增援鄜延路,人少了,不顶用。人多了,环庆路就做不到将七万党项军队困住的目的。而且…”

说到这里,章楶停顿了一下,苏辙追问:“而且什么?质夫,你我一起共事,就不要有任何的担忧,一切都以大局为重。”

“而且为兄建议子由不要去增援鄜延路,一来,没有军队可以用;二来,增援鄜延路的大军即便去了,你我还要去一个人。只要鄜延路的军民死守坚城,比如敷县,肤施,鄜州等城,党项人即便打下了金明寨,最后还得退兵。”章楶的意思不言而喻,让苏辙下令,吕惠卿执行。这样大家都能将发挥西北最大的优势。

而且在章楶的战略重心放在环庆路,他自然要亲临前线,去鄜延路的人显而易见,只能是苏辙本人了。

在章楶身边也好,就算是躲在京兆府也罢,苏辙的安全是不用但心的。毕竟党项人再人多势众,也不可能将陕西六路一口吞下来。但要是苏辙去了鄜延路的延安府,那里可是前线了,而且兵少将寡,根本就难以保证苏辙的安全。

可苏辙却并没有在意,反而斟酌之后果断道:“质夫兄,环庆路的战事就全赖兄长了。”

章楶闻听,顿时勃然变色,他最怕的情况出现了。如果苏辙果断拒绝他的建议,也不会如此糟糕。可问题是苏辙没有拒绝,那么说明苏辙决心自己带着朝廷的托付亲自去延安府前线。而苏辙同时也同意了章楶决战木波镇的想法。

尤其是,现在章楶即便想要改口,也已经不可能了。

国家大事,怎么能够说改口就改口的道理?

而且苏辙此举不仅能够帮章楶迷惑党项大军,大宋的副相出现在了延安府,其他几路进攻的党项大军就可以松一口气了。但要是苏辙进入延安府之后,大宋还是没有援军派遣去救援金明寨呢?这不是说明大宋已经没有援军了吗?

而留在延安府的苏辙就很可能成为党项人眼中的肥羊。

章楶苦笑不已,他这时候有点为之前自己的异想天开懊恼不已,苏辙和苏轼一样,都不是那种容易听劝的人。章楶自问还没有本事说服苏辙,按照他的部署去做事。一来,苏辙是他老人家上司的上司。官职比他这个直龙图高了不知道多少。

另一方面,苏辙也不会同意章楶出尔反尔,将最利于大宋的计划篡改。

这下子,章楶陷入了两难之中,迟疑了一会儿,一狠心道:“子由,我给你一万人马救援鄜延路。”

“不用。”苏辙断然拒绝道:“质夫兄只有三万人马,给我了一万人马,环庆路和鄜延路都将变成困局。好钢用在刀刃上,刘延年的三万人马质夫兄都带去,出京城之前,陛下给了我五百天子亲兵,有这五百骑说什么也能护着我进入肤施城了。只要进城之后,弟的安危应该不成问题。再者,我会下令河东府和京兆府凑齐五千团练救援延安府,野战或许不足,但是守城说什么也够了。”

也不知道苏辙哪里来的自信,说话间有种掌控一切的信念。

随即,苏辙对章楶躬身道:“西北数百万百姓的安危都在质夫兄的肩上,子由这里摆脱了!”

说完,就开始起草文书,准备发往京兆府和河东府。毕竟,章楶是没有这个权力发这份文书的,也只有苏辙有这个权力。

但这是章楶愿意看到的结果吗?

肯定不是。

章楶一跺脚,恶狠狠道:“团练不过是民兵青壮,不堪重用。子由,随我去环庆路。”

“不去,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苏辙虽是文臣,但朝廷养我几十年,难道我还不能为朝廷冒险一次?”苏辙断然拒绝,随即宽慰道:“再说了,质夫兄也不是说我二兄的徒孙是难得的人才吗?有他在,我的安慰也不成问题。”

“你怎么就这么犟呢?不行,你必须跟我去,即便不去环庆路,在京兆府总可以吧?”章楶见劝不住苏辙,退而求其次,想着让苏辙去了京兆府也算是个办法。至少京兆府防御不成问题,墙高城深,党项人肯定攻不下来。

苏辙再次拒绝:“陛下派我来西北,不是做个贪生怕死的统帅。我朝自古没有怕事的文臣,更少有怕事的文臣。不说我,就是李清臣来了西北,他也和我做出一样的选择。质夫兄,此时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西北如今我说了算,如果我去了延安府,延安府被围困,质夫也要以歼灭党项大军为首任,不要急着救援,一旦…”

“一旦有所不测,西北六路暂时就由质夫兄掌管,等请示朝廷之后,再做决断。陛下派我来西北,是来安抚西北百姓的,派你来西北是来击败西夏人的,我们各安其职,有何不可?”

章楶被说的哑口无言,他明白即便自己现在说出带着刘延年的三万大军增援延安,也会被苏辙断然拒绝。

更要命的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如今的西北还真是苏辙说了算。

章楶和苏辙在进入西北才两天,就分道扬镳。

苏辙带着亲卫骑兵,火速穿过了同州去了延安府。

而章楶需要整顿大军,准备偷偷绕道去木波镇。

延安府,肤施府衙。

吕惠卿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朝廷的消息。

然后他双目痴呆地看到了朝廷派遣来的大军,整整五百骑兵,领头的倒是官面很大,副相,枢密副使,端明殿大学士,还是老熟人苏辙。其实吕惠卿对苏辙并不太熟,苏辙发迹的时候,吕惠卿已经被贬谪了。而苏辙在此之前,不过是个小官而已,文章写的好,但这不足以让吕惠卿另眼相看。

甚至二苏兄弟俩虽说中进士在嘉佑二年,但问题是他们俩兄弟中了进士之后不久,老苏苏洵病故,接着生母病故,俩人在做官初期丁忧了六年时间。加上太学里的一段时间,二苏的政治生涯是从神宗时期开始的。

等到他们开始在官场晋升到通判和太守的官职,那时候的吕惠卿,早就是变法派二把手,后来甚至篡了一把老王的宰相之位。

当年的吕惠卿位高权重,怎么可能去关注两个五品的官员呢?

时过境迁,如今的吕惠卿垂垂老矣,苏辙也是两鬓斑白的老臣,他们这一次在肤施见面,却是一次让两人都颇为感慨的见面。

吕惠卿和苏家没仇,也没有机会打压苏家兄弟。所以,这次见面的还算比较融洽。唯一让吕惠卿不满的是,苏辙竟然没有带来援军。

这让等到半个月援军的吕惠卿大为失望。

可当他听到了苏辙将章楶的计划和盘托出,西北战局的重点大宋放在了环庆路之后,吕惠卿并没有像一个被抛弃的女子,大吵大闹,呼天喊地。而是冷静的看了一眼苏辙,冷冷道:“子由,你不该来。”

苏辙愣住了,章楶看不起他也就算了,凭什么吕惠卿也看不起他?

随即,苏辙压下心头的不快,反而轻松道:“朝廷需要重臣担负责任,辙不才,愿意做这个为大宋慷慨赴死之人!”

说话间,苏辙并不高大的身躯突然间伟岸了起来,这让吕惠卿微微蹙眉,语气很是不善道:“子由,难道你以为老夫是那种贪生怕死之人不成?”

郝随在边上,说实在的,他这个监军当地憋屈啊!吕惠卿不听他的,那是吕惠卿有这个资本,当年吕惠卿可是宰相,而郝随在二十年前还是宫中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黄门,管着一群如同鹌鹑般的宫廷杂役。

即便在皇城之中,郝随见到吕惠卿跪在地上巴结对方,吕惠卿也不会多看郝随一眼。

一个吕惠卿已经足够他难了,没想到还来了个苏辙。

相比吕惠卿,苏辙算是后起之秀,但元祐年苏辙就已经是朝廷重臣了,郝随那时候还在宫里做低级官宦,面对苏辙,还是心头发虚。

就如同一个人走在独木桥上,前面来了一头老虎,后面来了一头狼,加上李逵这个谁也不听劝的主,就像是潜伏在水下的鳄鱼,郝随有种大宋第一憋屈监军的哀叹。

“郝随,带老夫查验首级,军功。”

“郝随,如今金明寨的情况如何?”

“郝随,李逵人呢?出城去了,你怎么不去?”

郝随如同陀螺般被苏辙无情抽打,可是却还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应对,面对苏辙雷厉风行的号施令,他战战兢兢的回复道:“相爷,您老有所不知,李逵已经带着五千步卒去增援金明寨了。”

“金明寨可否安然无忧了?”苏辙眼前一亮,这几天他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心情顿时轻松起来。

可郝随的一句话却让苏辙的心坠入了谷底,郝随也不想让苏辙发飙,可是没办法,事已至此,他也无能为力:“相爷,李逵带着援军在金明寨南三十里处被围了。”

“什么!”

苏辙顿时惊吓的跳起来,拽着郝随的衣襟怒道:“为何不早说?”

天才一秒:wap.2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