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苓欣见有人给自己撑腰了,立马中气十足地叫道:“爸!姐!!”
江苓知紧紧搂着江苓欣,目光忿忿盯住冉家兄妹,一副恨不能上手抽人的架势。
江苓欣听着她姐替她教训冉学安,如同听到天使颂歌,眼眶里放射光芒,立马委屈的开始告状:“姐,冉学瑶想要和我换车骑,我不干,她就骂我,我跟她打架,她还叫她哥一起打我!”
之前还坐在地上只顾着嘤嘤嘤的冉学瑶眼见她哥吃了亏,这回也不哭了,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不像她哥笨嘴拙舌的不知道犟嘴,她梗着脖子,带着哭音也跟着告状:“是你们家江苓欣先动的手,她先打的我,我才还手的!”
江苓欣原本就不惧事,现在有人护着,更是来了精神:“我打你,是因为你骂我爸厚脸皮!”
冉学瑶一张小脸涨的通红,这时候也顾不上许多,脱口而出:“你爸本来就是厚脸皮,我爸都说了,厂子原本定的是让他直接下岗,是我爸想着你爸是老员工,好不容易把他划进买断名单里,结果他还不领情,天天赖着不肯拿钱走人!”
“我爸说了,回头等到买断款付完了,剩下的几个人领不到钱,有他们回家哭的时候!”
“你爸到时候就得回家哭去!!”
就那一句,四周霎时安静下来。
江大海:“。。。。。。”
江苓知:“。。。。。。”
赶过来看热闹的,旁边近距离围观的都听见了,都明白了,江大海也恍然明白了什么,满脸的诧异,震动,随后迅速陷入最深重的失落,整个人表情凝固,尴尬,整张脸上的光芒与天上被云朵遮盖住的日头一起骤然消失,眼前一片天空都晦暗失色。
冉学瑶她爸就是厂子主任,她能说出这些话,肯定都是冉主任自己在家没事嘴边念叨的话。
冉主任几次三番找江大海谈话,劝着他赶紧把买断金领走,一方拿了钱,一方顺利完成工作。
江大海非得拧着劲儿不肯顺了双方心意,冉主任被逼的脑仁疼,无意间在家里发发牢骚,不想被家里一双儿女给听了去。
厂子的买断金是投资商给的,一共给了多少,没人知道,厂子近几年效益与日俱下,不然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冉主任的话说的很明白,买断金一共就那么多,早领了早安心,谁知道日后会出现什么状况,一但真的有点什么意外,买断金回头真的支付不出来,就意味着他江大海折腾了一溜儿十三招,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成了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江大海脸色晦暗,那表情分明就是在反思:我究竟还在等什么盼什么?我像个大傻子似的自己给自己画了个大饼,我是不是特傻?特二百五?
江苓欣那时完全不明白她爸为什么在冉家兄妹面前痛苦失望,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绝望。
江苓欣仰头轻声叫:“爸?”
江大海捏着小女儿的手,痛心不可自拔,眼神极为落寞:“走,跟爸回家。”
冉家兄妹:“。。。。。。”
江大海那时看都没看旁边众人一眼,根本没那个心思再顾及旁人,调转身就走。
江苓知也变了脸色,试图找点能够宽慰人的话,想劝说几句。她想说爸,你别着急,你别难过,我现在已经开始挣钱了。
她话都涌到了嘴边,又生生咽了回去,心里头知道,她爸难过不光是为了那笔买断金,更多的是一种对于自己半辈子工作生涯的不舍。
宋铭接到江苓知的电话赶过来时,江大海正恹恹的躺在床上,原本调养的红润光泽的脸颊泛着淡淡的青灰色。
宋铭吓了一跳,赶忙帮着检查了一下,这才松了一口气。
江大海这是一时气血攻心,好在及时服了药,没什么大碍。
江大海没想到江苓知会把宋铭给叫回来,先是嗔怪的抱怨了一句,才关心的问宋铭:“你不是说今天有事情吗?你去忙你的,我这头真没什么事,回头养养就好了,你赶紧走吧。”
宋铭哪能放心离开,他扶着江大海坐起来,说道:“没事,让他们自己弄吧,我都打好招呼了。”
江大海这才点点头:“那行,一会儿让苓知做点好吃的,原本想着你这周回来,我还买了一只三黄鸡,后来你说不回来我就给冻上了,现在赶紧让苓知给缓上,回头炖了吃。”
宋铭那天留在江家,陪着江大海说话。
因为这一回,江大海再也没出去过,安心躺在床上休养身体。
冉主任那头,他没主动跟对方联系,对方也没有任何动静。
江大海跟宋铭说:“我想好了,等星期一就过去厂子把买断金领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我这身体是真的不行了,一点事情都经不住。”
江苓欣抱着课外书窝在她爸床边上,跟着附和:“我也不行,我腿疼,被冉学安给踢的,我以后都不找他们玩了,他们真讨厌!”
宋铭扭头问:“欣欣,你没事吧?伤着哪儿了?我看看。”
江苓欣也一肚子哀怨气呢,窝在床上卷着被子盯着手里的书,一夜间就成熟沉默了许多。
江苓知端着洗好的葡萄过来,劝慰道:“算了,别惦记了,多大点事儿,你以前也没少欺负别人,后来人家不还是跟你玩吗?”
“我看冉学安那孩子其实还挺好的,不像他妹妹心眼那么多。不过你也还是离他们远点吧,冉学瑶那孩子是真不行,太能挑事儿了。”
“你马上要就转学去六小了,以后跟她们一起玩的机会也不多,回头到了新学校,又能交到新朋友了。”
江苓知说出一句人心里的大实话,人家都不理你了,不上咱家来了,难不成你还要跑过去求着他们玩吗?
以后你就要转去六小了,那可是全市最好的小学,能进那里的孩子都是家庭条件不错的,冉主任再有能耐有什么用?还不是把孩子送进了二十三小念着书,等以后两家孩子在学习上面拉开了差距,再过个十几年,还指不定是什么光景呢。
老一辈的人,年轻的时候拼自己,等到上了岁数,拼的就是自家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