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听李宪说城里许多百姓冬日里都以木棉御寒 ,儿子不曾见过木棉很是好奇。便让李宪寻了件木棉衣来看。”
“儿子试过那木棉衣,穿在身并不是很保暖。”
“几年前儿子在后苑见到白叠子,觉得它与木棉很像。当时儿子便心里好奇,想知道这白叠子是否和木棉一样能御寒。儿子便寻了不少白叠子做试验,结果发现白叠子比木棉更暖和,更能御寒。”
“于是儿子就令人收集白叠子种子,拿到庄子试种。经过几年的种植和改良,现在庄子上的种的白叠子已经能达到亩产一百斤左右了。儿子觉得这白叠子和木棉很像,故儿子便给它起名叫棉花。”
“儿子让人用棉花纺线织布试做衣服,像爹爹你刚才穿的棉袄,只需要三斤左右的棉花填充就可以非常暖和。”
“三斤。”官家提着棉袄看,“那一亩地种出来棉花岂不是就能做三十件这样的棉袄。百姓几口之家,只需种一亩地就够了解决一家穿戴了。”
“这太好了。”
官家很激动。
赵暄一直注意官家的神情,听官家说话,觉得差不多了,赵暄便于官家说道:“爹爹,儿子想将棉花推广,让大宋的百姓种上棉花,让大宋的百姓都能穿上衣服,让大宋的的百姓凛为寒冬都能有御寒的衣物。爹爹,你觉得如何?”
“当然好啊。”官家听了之后,立即肯定赵暄的建议,“这花棉是好东西,必须得推广种植。”
“那等早朝的时候,和相公大臣们商议如何推广种植棉花之事?”赵暄再次提议。
这是大事,是涉及天下百姓的大事,自然得与相公大臣们商议如何操作如何推广才行。
官家想了一下说道:“先不急,我们父子俩先商议商议,过后再与相公大臣们商议。”
于是父子俩就这事商议起来,一直商议到晚上都还没确定。时间太晚,赵暄先离开福宁殿回东宫。
第二天早朝之后,赵暄去给皇贵妃请安,苗娘子和福康公主母女已经在柔仪殿等着他了。
看到他出现,苗娘子和福康公主激动紧张,一番行礼之后,将殿中的宫人都打发出去,赵暄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告诉苗娘子母女俩:
“爹爹已经答应会解除大姐姐和李玮的婚约,不过要解除婚约就要让大姐姐受些委屈……”
赵暄将他和官家商定的事告诉苗娘子和福康公主。
福康公主激动笑着说道:“只要以解除与李玮的婚约,什么委屈我都能受。”
听这话,就知道福康公主有多不喜欢李玮了。
官家以为将福康公主嫁到李家,嫁给李玮是为福康公主考虑,实则是官家自以为是了。历史也证明,是官家害了福康公主一生。
这事情定下了,后续如何操作就容易多了。这事都无需赵暄再插手,官家和苗娘子配合就将福康公主和李玮的婚约解除了。
官家接受了赵暄的建议,在赵氏宗室挑选了一个位生母早逝,生父不疼嫡母不喜的庶女收为养女,记在皇贵妃名下。然后封其为福寿公主,赐婚李玮。
等赵暄忙完推广种植棉花之事时,已经是福寿公主和李玮大婚的时候了。
经与相公大臣们商议之后决定推广种植棉花。官家一致决定由赵暄来负责推广棉花的种植之事。
赵暄决定先在河南路推广。赵暄先在河南路做了调查,了解了详细情况之后再做推广计划。
因为宋朝的粮食产量不高,百姓们的田地都用来种植粮食。为了让百姓们答应种棉花,赵暄制定补偿种植和回收棉花计划。
为了推广棉花种植,赵暄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放到棉花的种植和推广这事上。
福寿公主和李玮的婚事,还是官家派人来提醒他,他才想起来。
官家重视李家,福寿公主成了赵暄名义上的阿姐,官家希望赵暄能扶福寿公主上辇,以示姐弟情深。
这点小事赵暄是不会拒绝的。
官家派来提醒他之后,赵暄就收拾回宫。
“李先生,福寿姐姐的婚礼都准备好了吗?”赵暄问官家回来的内侍李先生。
李先生:“回殿下,都已经准备了。另外官家已经下旨封福寿公主为沂国公主。现在就只等着殿下你回去送公主出降了。”
“沂国公主。”
看来官家心里还是很清楚嘛吗?还是更疼亲生女儿。
记得历史上福康公主出嫁时封的是兖国公主,搬回宫中后被降为沂国公主,过几个月又进为岐国公主。
都是国公主,但所享的封地食邑俸禄不一样。
赵暄翻身上马,策马回宫。他身后跟着一队护卫。官家就赵暄一个独苗,赵暄只要出宫明着暗里保护他的人可都不少。
赵暄在外并非没有遇到危险,并非没有想冒险刺杀他;不过不管来多少人,最终都不过是成为刀下亡魂。
赵暄回宫后先去东宫换了衣服,然后去福宁殿找官家。汇报棉花推广种植的情况。
第二天沂国公主出降,赵暄听官家的吩咐亲自扶沂国公主上彩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