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有毒的“雅兰利”饼干竟然是死者石踏一荣的父亲石踏多门送的,这真是令人意外的情报。
既然涉及到石踏一荣的父亲,那就要提一下,石踏一荣的家庭情况。
石踏一荣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都是大型商社的中层管理,家庭年收入超过两千万。
石踏一荣学生时代也算刻苦,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但毕业后,因为眼高手低,不愿从那些基层的工作做起,找工作要求是大公司的中层管理。
但他作为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哪有大公司上来就愿意将他录为管理层。
因为眼高手低,石踏一荣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并且越拖越懒散,后来就干脆不找工作了,依靠父母的供给生活。
这样过了三四年,石踏父母意识到不能这样下去了,于是就断了石踏一荣的生活补助。
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的压力终于迫使石踏一荣找了一份工作。
虽然工作的薪酬不低,但失去了父母的经济供养后,他自己的薪酬完全不够他挥霍的。
石踏一荣在几次向父母索要金钱无果后,为了满足奢靡生活,他就干脆去借了高利贷,以此来供他挥霍。
石踏一荣之所以敢借高利贷,就是笃信他的父母不会坐视不管,肯定会帮他还钱的。
情况也确实如石踏一荣所料想的那般,高利贷将电话打给石踏一荣的父母,扬言不还钱,就卸掉石踏一荣的胳膊腿时,其父母果然帮他还了钱。
石踏一荣感觉自己掌握了要钱的技巧。
随即开始变本加厉,从一开始的几百万越来越多,直到突破千万,两千万、三千万...
石踏一荣对还贷有恃无恐,认为父母总会心软帮他还的。
石踏父母虽然确实攒下了不少钱,但再多的钱也供不起石踏一荣这般挥霍啊。
而且他们知道,如果再这么放任下去,他们的儿子就毁了。
于是就铁了心,不再帮忙还钱。
而没人帮还债的石踏一荣,之前还和他称兄道弟,说还钱无所谓的放贷人,立刻露出了他们嗜血的面孔,经常将石踏一荣堵住,就是暴打一顿,威胁他还钱。
但石踏一荣花钱大手大脚,一分钱没攒下,甚至信用卡都给他刷透支了,根本没有任何余钱还债。
没有父母的帮助,石踏一荣根本还不了三千万。
并且这笔高利贷,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都在变多...
石踏一荣所能求助的人就是他的父母,为此他多次恳求他的父母帮忙还钱,保证这是最后一次了,他之后一定改邪归正。
但这些话,他之前已经对他的父母说过好多次了,父母怎么还可能相信他?
至于石踏一荣还用了什么其他手段要钱,这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最后结果是:父亲石踏多门被石踏一荣激怒,不但将他赶出家门,还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之后一段时间,石踏一荣被高利贷追债,被教训的很惨,后来因此被公司开除,被女友抛弃。
虽然,石踏父母对石踏一荣很决绝,但他们的本意还是为了他们的儿子好,希望吃过这个苦头之后,能够迷途知返。
所以,在高利贷给石踏一荣最后期限的前一天,石踏多门亲自上门,替石踏一荣还了这笔滚到五千万的高利贷。
但没想到钱还了之后,盼望石踏一荣能浴火重生的父母,却接到了石踏一荣自杀的消息。
现实的落差让石踏父母接受不了,所以才有了他们一直坚持石踏一荣不是自杀的执拗。
石踏父母对石踏一荣的爱,也是上杉信想要查明真相的原因之一,他想要给这对父母一个答案。
但没想到最后查到了结果却是:杀死石踏一荣的那盒毒饼干,竟是他的父亲送给他的。
上杉信推测过很多种可能,却唯独这个可能,他是万万没有想到。
父母,会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吗?
上杉信不想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但事实却又摆在面前。
但饶是如此,上杉信内心还是不愿意相信,是他的父亲,石踏多门杀了他。
不光是出于亲情伦理的考虑,还有就是如果真的是石踏多门下手杀了石踏一荣。
那么石踏一荣在事后被品川警署定为了自杀,石踏多门如果真的是凶手,那他应该顺势接受这个自杀的结论,但为何他却认为他的儿子是被人害死的,要求坚持调查呢?
一个犯人没理由暴露自己的。
除非这其中另有隐情。
为了了解这其中是否有隐情,上杉信决定去拜访石踏一荣的父母。
石踏一荣父母并不住在东京,而是东京周边的一座城市。
上杉信和结城英梨一起去,神代真雪则表示她留在厅里,这样可以对他们进行的情报支援。
上杉信和结城英梨坐上新干线,大约40分钟后,便来到了石踏父母居住的城市。
石踏父母目前并没有在家中,而是在医院。
因为在石踏一荣死亡当天,石踏多门因为心源性晕厥,住进了医院。
之后的时间,他们是一边待在医院,一边同品川警署交涉。
病房里,此时只有石踏多门一人。
二人拿出警察手册说道:“石踏先生,您好,我们是东京警视厅特支系的上杉信警部补和结城英梨巡查部长。我们是为了您儿子石踏一荣的案件来的。”
听到二人自我介绍完,石踏多门脸色立刻变得不好看:“你们这些东京警察,不会又是来告诉我,我的儿子是自杀的吧?!”
上杉信摇了摇头说道:“石踏先生,我们是奉命重新调查此案。目前还在调查阶段,是不是自杀,那也等到调查结束得出的结论。”
“你们来找我干嘛?要说的我早就说过了,我儿子是绝对不会自杀的!”
上杉信直入主题说道:“石踏先生,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向你求证,请您务必如实回答。”
“说。”
“请问,石踏一荣先生死亡当天,您是否去过他所在的塔楼,并且假借快递给他送了一包饼干?”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