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九章 前装线膛枪问世(1 / 1)

灭除那伙商队之后,秦川才知道那人不是钟德光,而是一个许一杰特意挑了个身高长相和钟德光有些相似的部下假扮的。

所以,他没派人去定襄找钟家。

他也没去找宁化王、薛东亭和许一杰的麻烦。

得知事情失败之后,这几人肯定不轻易出门,且亲兵护卫众多,想干掉他们没那么容易。

以后再收拾他们也不迟。

自天气冷下来,秦川就派人出到岢岚州、兴县、临县和永宁州这几个地方的交通要道去设粥棚救济饥民。

这个冬天,会有很多很多人冻死饿死。

娄烦、静乐和岚县三地并没有因为天气寒冷而平静了下来,修水利的百姓依然每天成群结伙地出门,冒着寒风在山沟里锄地挖泥,开垦农田的百姓也一样,得赶在土地彻底封冻之前,尽量多开垦几亩农田。

晋西北是干旱且阳光充足的地区,现在还不是最冷的时候,土地会在晚上被冻硬,白天被太阳照耀水分蒸发而解冻,晚上又再次封冻,如此反复,直到气温继续下降,土地就会被彻底冻上,若是下雪,会冻得更快。

到时候,水库、农田、道路等所有活都干不了,老百姓只能窝在家里织织布,干点竹筐、麻袋等手工活。

秦川去了一趟黑山,巡视矿场和几个厂子之后,便一直窝在黑山堡,跟李学境和陈詹搞线膛枪及十二磅炮。

摸了半个月,第一支前装线膛燧发枪造出来了。

螺旋转轴是用秦川那个法子造的,造了三根终于出了一根合格的,拉出来的膛线也终于能达到秦川的要求了。

这第一支线膛枪刻有四道阴线,深度约零点二毫米,平行右旋,凑到光亮处细看很是好看。

有了线膛枪,就得弄米涅弹。

若是用以前的圆形铅弹,跟口径一样大小的话,火药爆燃时会急剧膨胀的气体会从膛线外泄,导致铅弹的射程和精准度大大降低,甚至都不如滑膛枪。

在米涅弹出现之前,欧洲的线膛枪都是用比口径略大的铅弹,硬塞进枪管,让铅弹的边缘镶进膛线内,然后用锤子敲击通条,将子弹硬生生锤进去。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气体外泄,增加气密性,发挥线膛枪的性能,但装填速度不是一般的慢,比滑膛枪慢一倍以上。

就因为装填速度不是一般的慢,早期的线膛枪并没有大规模列装,而是只给小部分精锐部队使用,比如法国的猎兵。

直到米涅弹的出现。

这种锥形铅弹比线膛枪的口径稍微小一点点,装填的时候用捅条一捅就进去了,而且不用垫鹿皮或纸张,减少一个步骤,装填速度比滑膛枪更快。

铅弹底部有一个凹洞,由一个木塞顶住,击发时火药爆燃形成的气体冲击木塞,将木塞顶进凹洞里,撑开子弹底部,让底部镶嵌进膛线,起到闭气作用,还能让子弹在膛线的作用下高速旋转,飞行稳定,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

这东西并不难造,有一个精度不错的模具就行了。

秦川让李学境做了一个轧制模具,然后把煮沸的铅水倒进模具,将上方的盖子往下压,只等了一小会,里面的铅冷却之后倒出来,就能得到铅弹头。

秦川没急着装上木塞,而是做出数十发弹头之后,将这些弹头放进一个铁锅里,然后用石蜡和石墨粉混合做成一个个小圆球,也放进锅里,跟铅弹头一起搅拌。

这么做,是给弹头表面附上一层石蜡和石墨,增加光滑度,减少和枪膛的摩擦,减少磨损和挂铅的情况。

同时,摩擦减少之后,子弹的转速和初速都会稍微快一些,能增加一定程度的射程和威力。

炒过弹头之后,秦川这才给子弹尾部装上木塞,又把枪管拿去靶场,装四倍发射药测试强度,确定没问题之后便开始装上枪托和枪机等其他机件。

接下来,可以试枪了。

秦川让黄六喜挑几个神射手出来,一同前往靶场试枪。

黄六喜听说这把枪能打三百步时,还一脸不信,以为大当家的是在忽悠他。

到了靶场,见一百步、两百步和三百步外都各立有一块人形靶,周围还有好几十人围观时,那张被炸伤而丑得没边的脸顿时拧成了苦瓜。

“大当家的,你这是存心让俺出丑啊,这么远的靶子哪能打得到。”

“嘿嘿嘿。”

秦川拍了拍他肩膀,道:“放心吧,你都这么丑了,出不了丑的。”

“嗯…”

黄六喜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赶紧的,从一百步的靶子打起。”

秦川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往后退了几步。

黄六喜苦着脸,把火药倒进枪管,拿着那颗造型奇特的子弹看了半天,这才装进去,然后把枪架在身前的木桌上,低头瞄准。

说来也怪,黄六喜当初被鸟铳炸膛炸得半死,捡回一条命之后,枪法就越来越准,好像火枪这玩意欠他了一张脸,得给他还债似的。

一百步的距离,对于线膛枪来说毫无难度,普通士兵都能打得中,黄六喜更不说了。

“砰”一声枪响后,秦川举起望远镜仔细看了看,然后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正中靶心。”

黄六喜有些难以置信,拿起自己的望远镜看了看,“嘿”地一声乐了。

“大当家的,俺用最好的自生火铳,在一百步外也没打这么准,你弄的这劳什子线膛枪还不赖。”

“别废话,往下打。”

“好咧。”

黄六喜再次装填,瞄准一百五十步外的人形靶,一共打了三枪,全部中靶,最准的一枪离靶心只有两寸,差的那枪偏了五寸。

黄六喜开始兴奋起来了。

接着是两百步的人形靶,这次,三枪有一枪脱靶,另外两枪也偏得厉害,一枪打在人形靶小腹位置,一枪集中靶子下部的边缘。

黄六喜用望远镜看了好一会之后,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罗大牛等围观的关帝军大小将领也一片哗然,两百步外,三发中二,若不是他们亲眼所见,他们打死都不信世上有打这么远还如此精准的火枪。

明朝一步约等于后世的一米六,两百步就是三百二十米左右,虽然有桌子架枪,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击中目标除了证明黄六喜枪法好之外,还证明这支线膛枪性能很不错。

紧接着又到两百五十步,这次黄六喜只打中一发,而且是堪堪击中人形靶下端的边缘,只勉强算中。

此后,三百步和三百五十步,他全都一枪没中。

尽管如此,黄六喜仍兴奋得不行,其他几个神射手也在旁边跃跃欲试,想试一试这支打得又远又准的神枪。

秦川则皱着眉头,挠了挠脑门。

他记得后世的资料记载,十九世纪欧洲用米涅弹的前装线膛枪有效射程能达到五百码,也就是四百六十米,相当于两百八十步。

有效射程的意思是,能达到预期精度和威力的距离。

可这支线膛枪超过两百步之后,准头就大幅下跌了。

黄六喜的枪法没问题,但两百步之后,准头就差了好多,难道是枪的问题?

还是…

秦川忽然一拍脑门,暗骂自己傻了。

标尺问题。

他没把标尺搞出来。

子弹出膛后是呈极轻微的弧线飞行,飞出一定距离后肯定会有下降,而人的眼睛和照门、准星是呈直线的,按以前的准星照门来瞄准射击,精度肯定会受影响。

难怪两百步后的子弹越打越靠下。

明白问题出在哪之后,秦川又让其余几个神射手试了试那支线膛枪,然后把那支线膛枪固定好,开始测弹道和标尺。

秦川花了整整一天时间,通过不同高低的标尺位置,结合子弹落点,通过综合数据不断测试,最终把一百步、一百五十步、两百、两百五、三百和三百五的标尺定了出来。

第二天,黄六喜用这支装上标尺的线膛枪又打了一轮。

这次他在两百步外的靶位各打了五枪,最终的结果是:两百步五中四,两百五十步五中二,三百步五中一。

有了标尺,弹道没有集中偏下,应该只是黄六喜还不熟悉这支枪而已,花些时间熟悉之后,精度肯定还能提高。

秦川对这支燧发枪很满意,当天便让李学境开始持续不停地拉膛线,继续造线膛枪。

还要继续造螺旋转轴,增加线膛枪的生产线,要越多越好。

拉膛线的枪管和滑膛燧发枪用的是同一种枪管,大约六七天能拉出一根枪管的膛线,但废品率极高,完全依赖工匠的技术和经验,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整根枪管都报废了。

秦川得先培训几个精细的工匠,再扔一堆枪管给他们练手,慢慢把他们培养起来。

所以,想要量产线膛枪,必须要拥有一大批熟练工匠,还要有足够多的车床。

短时间内是肯定办不到的,工匠积累经验就得不少时间了。

能在明年五六月份皇太极入关之前,造出一百支线膛枪,秦川就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