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的内容很简单,无非就是夸刘里厉害,齐郡出了他这么一个能人。
如今齐郡遭难,需要他的支援,齐王刘承本人希望他领兵剿灭黄巾贼,还齐郡安宁。
当然,内容没有这么直白,基本上都是用之乎者也写出来的,刘里虽然能看得明白,但速度极慢。
仔细的看了一遍书信,刘里不由想起了刘备说过的一句话。
“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此时的刘里也同样想说一句:“齐王知世间有刘里耶!”
齐王跟孔融不一样,孔融是参加过会盟的,而刘里在会盟时的表现非常抢眼,知道他也无可厚非。
可齐王不一样了,齐王身份尊贵,甚至没有争霸之心,要不然刘里也不会对这个人一点印象都没有。
刘里略作沉思,却没有一点按照齐王打算走的念头,不由说出了心中所想的那句话。
“齐王知世间有刘里耶!”
若是放在平常情况下,那信使自然要说上两句。
可此时信使心中满心的疑惑,不由将刘里的这句话给想差了。
原本是一句感叹句,这家伙硬生生的听成了埋怨的句子,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刘里见对方扭扭捏捏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样子,还以为因为齐王不知道有这个人是听别人说的这才前来客套一番,所以并未放在心上。
“我人马稀少,断不能与数万黄巾抗衡,虽有相救之心,却无破贼之力。不过我会尽量牵制贼兵的精力,能否除贼还要看齐王自己。”
信使闻听此言低头沉默不语,片刻后抬起头,幽怨的看了刘里一眼便拱手离去。
刘里直接傻了眼。
尼玛,这是什么眼神?无奈中带着一丝幽怨是什么鬼?
刘里很想说一句:“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一个男人幽怨的撇了自己一眼,我该怎么做?(我是个男人!)在线等,挺急的!”
刘里的脑袋都大了,他很怀疑自己来到了一个假三国,男的女的都不正常,每天满脑子不知道在乱琢磨些什么。
送走了齐王信使,刘里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一直他都想的过于极端了,以为一直都是一个人的战斗。
可如今齐王信使的到来让他明白了,如今各路诸侯虽有疑心,可明面上还是效忠于汉室的,自己没必要在这里死磕。
跟黄巾贼打的确可以以战养战,可万一失败了呢?
他可不像黄巾军家大业大,灭了一支人马还有更多的队伍。
只需要一次的失利就能彻底翻不过身来。
更何况自己原本就是来青州募兵的,怎么打着打着成了如今的情况?
“来人!召集诸位将军议事!”
刘里顿时豁然开朗,随之召集众人议事。
之前他将安置降兵的事情交给了刘备,而刘备则是从降兵中挑选出一部分人编入队伍之中。
这样虽然可以解决部分黄巾贼,但效果却慢了许多,刘里等不起,也不愿意去等了。
将众人召集起来,刘里二话不说直接切入正题。
“此番召集大家前来有三点要说明一下。“
“第一,关于黄巾降兵的处理。”
说到这,他扫视了一圈众人,将他们的神情收入眼底后继续说道。
“之前的处理方式取消,老裴,所有降兵交于你处理,以当年在博山寨时训练的情况进行军训。”
裴元绍愣了一下,随之欢喜领命。
别人不知道这些,他还能不知道?
这军训虽然对战斗力没有太大的效果,却能让一支涣散的人变得言令一致,此时用在黄巾降兵的身上最为合适不过了。
原本大伙都头疼这件事情,生怕降兵越来越多,杀又杀不得,放又不能放,最后拖垮了自己。
刘里没有理会裴元绍等老人的兴奋,也没有理会刘备他们这些后来加入的不解,而是稍作停顿继续说道。
“第二件事,贼兵虽连番战败,但并不会善罢甘休,我想派一人前往说和暂且休战,争取更多的时间,不知谁愿前往?”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
刘里扫视一圈,不由无奈摇头。
自己可是吃了对方好几万的人马,这时候去谈和,万一对方被愤怒冲昏了头脑,那自己的小命就交代了,谁也不想死的那么冤枉。
刘里的目光逐渐落在了苏谦的身上。
说实在的,这个任务有三个适合的人选,一个是刘备,一个是孙夏,再一个就是苏谦了。
孙夏不用多说,斥候队伍是重中之重,不可能抽身出来。
而刘备虽然合适,可他不得不考虑刘备以及关羽和张飞的心情。
这么危险的事情交给刘备去做,难免刘备会升起别的念头。
万一刘备去了一去不回,那么关羽和张飞跟自己的关系肯定会出现裂痕得不偿失。
所以这么算下来,最为适合的也就苏谦这一个了。
见刘里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身上,苏谦先是微微愕然,随之咬了咬牙站了起来。
“谦愿前往!”
刘里微微点头,走上前拍了拍苏谦的肩膀说道。
“如此便辛苦你了,此去尚有危险,一切以完全为重。”
“谢主公关系,谦定不辱使命。”
刘里没有在这上面多费工夫,点了点头然后再一次扫视众人继续说道。
“这最后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众人闻言皆是屏气凝神静下心来等待着刘里后面的话。
刘里深吸一口气,然后将之呼出说道。
“我欲领般阳百姓迁往兖州,离开这片是非之地!”
“什么!”
“不可!”
众人顿时炸了锅,纷纷出言反对。
先不说般阳是他们好不容易守住的,单看迁移百姓这事就极为不靠谱。
百姓不比军队,举城迁移势必会拖累行军速度。
只要被黄巾贼察觉到,那么势必会被追上,到时候不但保护不了百姓,还失去了城池的优势。
可以说迁移百姓百害而无一利,极为不知的选择。
要不然当初刘备带百姓逃亡的时候同样有那么多人的反对。
这一次除了刘备愕然不语之外,其他人皆是极力反对,认为哪怕是要走也不能带上这些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