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苏县令(1 / 1)

云华还想反驳几句,但方云生看到那个差拨前来回话,赶忙使了个眼色,云华只好一脸不快的将话憋了回去。

“原来二位是紫山剑派的侠士,在下多有得罪,还请二位赎罪啊!”那衙役一路小跑过来,到二人近旁便赶忙施礼道。

“差拨这是何话啊,我二人却不曾觉得有什么怠慢。对了,知县大人,怎么说啊?”方云生看着眼前这人前倨后恭的样子,心中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面不改色的说道。

“你看,我这差点把正事都忘了,知县大人刚刚点看完几处施粥点,现今正在县衙,两位请和我来。”说着,便从前带路。

“方派主远道而来,苏某有失远迎,望请恕罪。”南阳知县苏经桓在县衙二堂等待方云生两人,见面便上前施礼道。

“知县大人有礼了,我本是宗派中人,一无功名,二位官爵,怎么能让大人屈尊迎接,应该的,应该的。”方云生赶忙客套了几句。

知县乃一县之尊,正七品上的官职,南阳更是邓州大县,来此地任职的无不是有门路之人。

大明朝能称为知县的,大都是有着京官阶位,再加县令本职,查察地方,说起来也是个小钦差了,地位更是要高出一般县令不少。

再加上如今明面上,哪怕是武当少林这般大宗,也是在朝廷治下,若无功名、官职在身,见到一县之长,按例还是要下跪的。

不过这条律令也没人当回事,若是小门小派或许还会遵守,但凡有点势力的,谁会把小小县令放在眼里。

“方派主自到我南阳,赈济灾民,屯田务农,减轻了本县不少压力。有紫山剑派这样的宗门来我南阳开宗,实乃苏某之大幸,南阳之大幸啊!”

“知县大人过誉了,方某自离开武当,出均州而至南阳,一路所见,赤地千里,灾民成群,感念家师教诲,实在于心不忍,这才决定在南阳开宗立派。

我四人形单影只,不过月余便能立足于紫山,还要多谢大人行方便之举啊!”

“哈哈哈,方派主天纵英才,麾下几人也是天资不凡,又勤勉任事,这才能在区区一月时间内,建立门派,本县不过做了应该做的事而已,何来行方便只说啊?”

苏知县说着,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水,又道,“二位见笑,未免手下人办事手脚不干净,在下早起巡视,刚刚回到县衙之内,实在是渴的不行。”

“苏大人为民着想,亲自查察,荀子云‘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大人此举,乃德政也,何来见笑之说。”

苏经桓听到这话,心里一奇,放下茶杯说道:“哦?方派主亦知荀子之言乎?”

“不敢欺瞒大人,在下于武当修道十年,熟稔道经,也读了一些经史子集,略知一些百家之言。”方云生谦恭的说道。

要说这方世界,除了王朝的演变不同外,该有的先贤都有了,孔子、孟子这些大思想家,也是被人尊崇的典范。

方云生有时候甚至怀疑,这些圣贤是否本身便有无数化身,在万方世界传道授业。

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读书人虽然也尊崇孔子,认其为万世师表,但没有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潮。黄老之学、乃至性恶论的荀子,都被历代统治者兼容并蓄,用以施政于民。

值得一提的是,墨家学说仍旧被视为洪水猛兽,从几千年前被封禁,到如今已经无人知晓。

方云生还是在武当一片古籍上,看到了一篇荀子驳斥子墨子的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墨家也在这方世界真实存在过。

“诶呀,想不到方派主竟然是武当高徒,又是知大义之人,请受苏某一拜!”

眼见这苏知县起身行礼,方云生赶忙回礼,心里暗道:“好歹是没有赌错。”在苏知县看来,方云生能说出荀子之言,那就已经不是一个“文盲”了,值得自己用平等的身份去看待,交往。

在此之前,即便言语谦恭,那也不过是看在方云生能弄来粮食,可以帮自己赈济灾民的份上,客套一番罢了。

实际上还是把方云生看做是只会蛮力的泥腿子。哪怕前面方云生说自己是武当弟子,苏经桓也没当一回事。

这就是读书人的骄傲了,要知道在这方世界,虽然武人主政的朝廷短暂出现过,但大一统的王朝无不是以科举立国。

实行了几千年的科举制,深入人心,“功名”二字,在普通百姓心目中,要比“境界”来的更加响亮。

这点,就连大家族也无法免俗,就拿方家来说,族中的嫡子大都是派去读书做官,只有像方云华这样的庶子,母族又无权无势的,才会派去练武。

从这点来看,方云生对皇帝能否成功推行武道科举,深表怀疑,虽然自己在武当十几年,闲着没事干,整天就瞎琢磨这些事情了。

眼下也有了一套看似可行的方案,但方云生上辈子也只做过“键盘治国”,具体如何操作可是一窍不通的。

“对了,方派主今日前来,不知有何要事啊?但有用得到苏某的地方,但请开口,苏某绝不推辞。”苏知县笑着说道。

感受到苏经桓的善意和亲近,方云生一时有些不适,愣了一会,才赶忙说道:“实不相瞒,今日我剑派有恶贼闯入,虽然没有造成损失,但到底有扫我剑派面子,在下推断,那贼人现下恐怕就在这南阳县城之内。”

“哦?方派主麾下弟子百人之众,还能叫那贼人跑掉,莫不是高手过境?苏某可通知邓州六扇门的捕快前来,方派主意下如何?”

“非也非也,方某估计那人不过是二流境界,练得一身好轻功,我派中弟子毕竟练武时间短,未能留住他,待得方某赶到,贼人已然不见踪影。

我想当时天色已方亮,那自恶人定是来了南阳县城落脚,这才前来,却是想大人行个方便,招来守城的军士,施粥的捕快问上一番,看看是否有可疑之人。”

“原来如此,紫山附近除了南阳城,确实再无人烟。嗯,这简单,来人呐!”苏经桓大喝一声,便见到门外值守的捕快走了进来,

“你去找城外负责把手城门的刘县尉,以及负责施粥的钟县丞,让他们询问各自人手,今日值守时是否见到可疑人士。”

那衙役领命出去,半个时辰后方才返回,苏知县这会也是闲来无事,便与方云生聊了起来,一时竟然十分投机。一旁的方云华也时不时插两句话,毕竟是大家族出来的,见识要多不少,县衙二堂内宾主尽欢。

“回禀县令大人,县尉大人说,今天一早除了堂上二人外,不曾有人进城。钟县丞那边则说今日又多了几十灾民,若是大人需要,可以另人带过来。”衙役说道。

“如此看来,方派主想要找的那人,定是混到了城外的灾民之中,若真是心有防备,衙役们不察之下,恐是难以找出啊!”苏经桓说道。

方云生却笑道:“如此也罢,不过,我却有一策,或可解大人眼下之困局。”

“哦?方派主是说灾民团聚之事?不知有何高招,还请方兄弟不吝赐教!”

刚刚在和方云生聊天的时候,苏经桓就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但精通经史子集而且颇有自己的见解,对一些往圣之学的看法,甚至令自己这个任过翰林院编修的人,都甘拜下风。如今听说方云生有应对灾民之法,心中已经信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