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宋:开万世之太平(65)(1 / 1)

要知道,先帝还在的时候,也曾因为没有儿子的原因,把如今的汝南郡王养在膝下。

后来官家出生,汝南郡王逼迫离宫。

先帝的所作所为,的确算不上光明磊落。

丞相这一骂,骂的不止是陛下和公主,还有先帝啊..........

听到杜衍这么说,赵祯眼神突的变得狠厉起来。

是他想过继赵曙的吗?还不是他们这些人逼着他过继的。

不过看到站在自己前方的之玉后,赵祯还是咬了咬牙,压住了心中的愤怒。

现在是安儿立威的时候,他不能贸然出手。

心中虽是这么想,但赵祯还是朝殿中央如坐针毡的包拯使了个眼色。

接到赵祯的暗示后,包拯只觉得欲哭无泪。

今日过后,他包拯,怕是要成为满朝文武的公敌了..........

幸好他性格耿直,在朝中并无多少好友,不然今日他所行之事,必然要让他和在场的人恩断义绝。

包拯在心中长叹了一声,默默打开了大殿中的箱子,从中挑挑选选,找出属于杜衍的那一份。

朝中大臣,再怎么高风亮节,也有做错事的时候,就算他们没有做错,但他们族中的人,也不见得个个都是好人。

这箱子里面装的,正是皇城司花费了三年时间,把朝中大臣查了个底朝天后查出的罪证。

他光看这些罪证,都花了半月的时间,由此可见,朝中大臣犯下的罪,肯定不少。

官家刚开始把这些罪证交给他的时候,他还以为官家是想让他还朝堂一个清明,如今看来,是他想岔了。

官家想做的,是给公主立威..........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包拯怎不知道。

可看着那么多的罪证摆在他面前,他实在无法做到视而不见。

今日,无论官家是想替公主撑腰,还是出于其他原因才把这些罪证搬到大殿里来。

他都得秉公执法,替那些受了委屈的百姓,讨一个公道。

不然,他如何对得起自己头上这顶乌纱帽.........

之玉淡然的朝杜衍颔首,淡定从容的笑道:“丞相,现在.....,吾来给你解惑。”

说着,之玉从怀中掏出了一个信封,淡然的看向了脸色阴郁的汝南郡王:“王爷,此信,还是由你亲自打开吧。”

看到之玉手中拿着的信封,赵允让的眼皮不由自主的跳了跳,直觉告诉他,这封信里的内容,不是他想看到的。

可对上赵祯满含威胁的目光后,他连拒绝的话都不敢说,只能颤颤巍巍的起身。

见赵允让如此配合,赵祯收回了视线,平静的目光中闪过让人不易察觉的癫狂之态。

若这些人实在冥顽不灵,不让安儿登基,那他今日就做回暴君,把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小人都杀了。

反正,安儿从小培养的那批人,已经入仕了,晏大人在应天府书院培养的人才,也可以调入朝堂了...........

在众人的好奇中,赵允让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封。

当他看到信中熟悉的字迹时,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一些。这字迹……,分明就是曙哥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允让的脸色变得越来越沉重,眉头也紧紧皱了起来。

半晌,赵允让无声苦笑,讽刺的眼泪从眼中流出。

他输了.......

他被自己的亲儿子背叛了.........

看来,这皇位无论如何都和他无缘了。

赵允让深吸一口气,抬手拭去脸颊上的泪痕,然后撩起衣摆,朝着赵祯双膝跪地,沉声道:“官家,小儿赵曙,过继到官家膝下多年。”

“臣这些年,与小儿骨肉分离,思念之情日切,恳请官家怜悯臣,准许臣子归家,让臣得以享受天伦之乐。”

听到赵允让这么说,在场的人都露出了一副见鬼了的表情。

这汝南郡王怎么回事?过继给别人的孩子,哪有要回来的道理。

公主给汝南郡王的信中,到底写了些什么,这才让汝南郡王说出这种话。

“王爷,你手中的信,可否给臣看看?”

见赵允让看了那封信后,就自请把自己最有可能成为会皇帝的儿子要回去,杜衍深觉他受威胁了。

不过让杜衍意外的是,赵允让并没有理会他。

听到杜衍的话后,赵允让捏紧了手中的纸,想死的心都有了。

这信里面的内容若是传出去, 他三族之内,定无一人能生还。

他亲儿子,亲笔写下他养私兵的事情,这信,他敢给谁看?

见赵允让自请让赵曙回去,赵祯微微挑眉,心中对之玉的手段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嗯不愧是他从小就精心培养的闺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困扰了他十几年的事情,他闺女凭一封信就轻轻松松解决了。

不过,他也挺好奇,那信里到底写了什么,才让老狐狸一样汝南郡王率先低下了头。

等宴会结束,他得亲自问问安儿才行...........

“既然汝南郡王如此说,吾若是不同意,岂不显得不近人情。”

“曙哥儿谦逊有礼,孝顺有加。”

“如今他既要回去,那吾便封他为信王吧。”

“如此,也算成全了我和他之间短暂的父子情分。”

说罢,赵祯微微抬手,朝旁边的张公公道,“去拿玉玺来,封曙哥儿为信王的圣旨,吾亲笔写。”

见赵祯三言两语之间,就准备把赵曙踢出继承人范围,百官顿时出声阻止道:

“官家,此事万万不可........”

“官家,皇子可是上了皇家族谱的,怎能说就改。”

“官家.........”

之玉嗤笑,讽刺的看了刚刚出声的几个大臣一眼。

“诸位大人,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

“王爷年纪大了,想要自己的儿子承欢膝下,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们为何百般阻扰?”

“怎么,你们老了后,不需要自己的孩子在膝下承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