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和这府邸实在是不大,刚走两步,便到了正堂,
而当他来到堂前,抬头望去,只见在正堂的客位上正跪坐一人,
此人年纪未到三十,面庞刚毅,若他所料不错,这人便是潘濬,
只不过此时的潘濬正与一人交谈时,交谈的过程中刚毅的脸上有些柔和,
“嗯!是董允。”
这时的董和才注意到,与潘濬交谈之人竟然是自刚到十三岁的长子。
就在这时,潘濬发现董和到了,急忙站起身恭敬一礼,而后问道:
“可是董太守?”
董和见潘濬对自己如此恭敬,心中不免有些惊讶,他本就是淡然之人,先前那些不满也消散了许多,于是回礼道:
“潘太守说笑了!”
却见潘濬摇了摇头道:
“比之董太守潘濬不及也,若董太守愿意出任建宁太守一职,潘濬拱手相让。”
董和听到此话,神色微微一变,但看到潘濬真诚的神色,便知道他不是在说笑,于是便将心中奇怪的念头压了下去。
潘濬确实不是在说笑,也不是在恭维董和,
他昨日刚到建宁,对于治理建宁一时间还没有什么头绪,
于是便打问起上任太守治理建宁的方法,
这一打问之下,潘濬惊讶的发现,这建宁竟然藏着这样一位大才。
当初天下大乱,董和带领族人迁至益州,
后被人推荐从江原长做到了成都令,当时蜀都风气盛行奢侈,豪强盛行,董和治理风气,打压豪强,使得蜀郡一时清明。
到最后豪强大族惧怕不已,于是鼓动董和出任巴东属国都尉,
可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听说董和要离去,竟然有数万百姓不舍而出城挽留,
此事到最后传到了刘璋的耳中,因而又让董和在蜀郡多待了两年,
做官能做到如此得民心,潘濬自认为自己是比不上的,
而除了此事外,还有一件事令他佩服,
那便是董和的清贫俭约,尤其是来到董和府上,这样的感受更是明显,
董和的府上看不到一丝奢华之气,很多都是用旧了的家具,
要知道董和来建宁还没有多久,竟然购不买新家具,只是用一些别人淘换下来的旧家具,令他十分惊奇。ぷ999小説首發ωωω.999χs.cΘмм.999χs.cΘм
在潘濬想着董和过往的同时,董和也在打量着潘濬。
虽然他听过潘濬的名字,但对潘濬的了解并不多,
尤其是他从蜀郡进入建宁,对天下大势了解的更少了,
不过潘濬方才那番话语倒是让他升不起厌恶之情。
见潘濬没有开口说话,董和便先问了起来:
“不知潘太守来我这里所为何事?”
而潘濬此时也回过神来,对董和拱手一礼道:
“前来请教治理建宁之法!”
听到潘濬此话,董和突然笑了:
“潘太守,你我分侍二主,怎知我会教你?”
潘濬听到此话没有多想便直言道:
“我等皆为汉臣,如今在这蛮荒之地,自是要保一方安定!”
“哈哈!潘太守所言不错,既然潘太守愿意听那我便多说两句?”
“请赐教!”
“赐教不敢当!我便闲谈几句。”
董和说道这里,突然转头对董允说道:
“去!取水来。”
“诺!”
片刻后董和见水取来,神色平淡道:
“我这里无酒,便用水代之,希望潘太守不要怪罪。”
潘濬听到此话赶忙摇头道:
“听贤者之言,清水亦成甘露!”
董和微微一笑,向潘濬说起了建宁的状况,
这建宁在南中南端,虽与中原相隔甚远,
但有平原河流适宜耕种,比之牂牁越巂等地要好许多,
因而也使得南中百族林立,各族纷争不断,要治理好建宁便要调和各族关系,方能使建宁安稳。
潘濬听到董和这些话,不住的点头。
而接下来董和便与潘濬说了一些建宁重点要注意的大族,
像什么孟氏、祝融氏、雍氏、爨氏、兀氏、带来、董茶等等,董和细致的和潘濬说了一遍,
潘濬也是在认真听着不敢有丝毫的走神,
当董和将建宁的各族势力给他理清,也差不多过去了半个时辰,便是董和也说的口感舌燥,
将董和所教默默消化完,潘濬对董和是万分感激,唯一可惜的是董和以身体有恙,让潘濬先行离开了。
潘濬得到了如此重要事情,也不在奢求更多,匆匆回到建宁太守府上,
梳理了一下思绪,将董和刚才所讲的写了下来,
一个时辰后,
潘濬看着案前那一摞的竹简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同时心中感慨道:
“董和比自己更适合做建宁太守啊!”
想到这里,潘濬眼中一亮,向金旋推荐董和的心思又活络起来了,他赶忙拿来一卷竹简,将董和事情写了上去,
而后让手下快马加鞭送到牂牁,
在信使前往牂牁的同时,李恢也踏上了前往牂牁的道路,
当然李恢并非孤身一人上路,他的姑父爨习听到李恢要去牂牁求官,往日的不屑顿时消失不见了,
爨习不但在爨氏一族中找了几个强壮族人护送他,还给李恢带了些财物,好让他去牂牁打点一二,
爨习如此做法,让李恢有点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明白姑父的想法。
姑父本是凭借爨氏的支持才做到建伶县的县令,然而金旋突然占领建宁 让姑父觉得县令之位不保,于是姑父的想要用他来稳定县令的位置,
可想到此事,李恢有些想要发笑,
姑父的县令之位原本就是凭借关系才坐上去的,
而当上县令之后,有胡作非为,违法乱法,
董太守到任时,有人便将姑父所做的那些恶事捅到了董和的案前,
原本董和想要向州牧禀报惩治姑父,没想到金旋来了,姑父的官职这才能做下去,
这时李恢突然想到了自己离城前得到的消息:
“金旋所派的太守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