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战场打扫完毕,该补刀的补刀了,该搜刮的搜刮了。
“此役,我们全歼突厥五百余名。”统计好数据的书记官向郭子仪汇报。
“我们损失如何?”
“骑兵五十二名,步卒十一名。而且骑兵大都是在之前诱敌对冲的时候死亡的。”
“这…”
战损比接近一比十,绝对可以算的上一场一边倒的屠杀了!
当然,要是马没有死完就好了,这群突厥人发了疯似的疯狂杀马伤马,几乎用两条人命来换一匹马命。
这群突厥人要是最后没有选择斩马,而是和唐军拼命的话,唐军的损失绝对不止这么一点。
“战利品统计出来没。”
“说来也是奇怪,除了战马盔甲兵器,这些突厥人啥东西都没有,连粮食都没有。而且他们的战马都已经累的不行了,每个十天半个月休养不好,而且好多马的马蹄磨损太大,已经不能够做战马了。”
突厥总共八百人,追过来的这五百人用性命拼掉了我们的马,让剩余的三百人可以逃走。
郭子仪在突厥人斩马行动开始没多久就想明白这件事了,难道那三百人中有什么大人物?
“都护,这位应该就是这次突厥人的首领了。”亲事官让人给抬了一具胸口插着箭矢的尸体过来,对郭子仪说道。
郭子仪先是扫了一眼这具尸体,觉得有些面熟。
随后就神色严肃的盯着看了起来,渐渐地,脑海中一个人影逐渐和这具尸体重合了起来。
“这是…拔也?!”
“阿史拿!”
郭子仪瞬间转头,望向西边。
同时也明白了这突厥人为什么至死都不投降了,这群人是阿史拿手下的恨唐军!
他们在用生命掩护阿史拿逃走!
郭子仪在来安西都护府之前,是单于都护府的副都护,而单于都护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钳制后突厥国。
所以对后突厥国国内各种势力郭子仪也算了如指掌,在战场上交锋的次数也不少。
其中,现任可汗的阿史拿就是后突厥中最大的一股反唐势力,他和他手下的恨唐军,是在战场上少有的可以给郭子仪造成麻烦的势力。
这群军队,是由阿史拿亲自挑选,全都是和唐人有深仇大恨的突厥人组成,在和唐人作战时悍不畏死,决不投降,迄今为止,唐军还没有俘虏到一个恨唐军的人。
拔也就是恨唐军最主要的几位将领之一,也是阿史拿手下第一猛将,郭子仪之前也见过数次。
面前的这具尸体比起郭子仪脑海里的拔也瘦了好多,头发也散乱无比,所以开始对战的时候,郭子仪一时间并没有认出他来。
长年在河套地区游弋骚扰唐军的阿史拿怎么突然到了河西走廊?
就算是突厥境内因为下雪物质匮乏,也不会让他这个王子饿肚子啊。
难道突厥有什么阴谋?
“还有多少斥候?都派出去,追查剩余的突厥。”郭子仪日记吩咐到。
“是。”亲事官立即回答。
不过没有了马匹,怕是追不上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阿史拿逃离。
只有三百人啊!如果能够把这个对大唐有着强烈敌意的突厥王子给干掉就好了。
这一战书记官判定的军功为“上获”,大概意思就是集体上等功。
唐朝集体军功分为“上获”、“中获”、“下获”。
杀敌或俘虏超过敌方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即为上,十到四十为中,百分之十之下为下。
唐军这次突厥人共有八百,杀了五百,评定为“上获”。
出战斗的士兵也都可以获得一定的赏钱和战利品。
当然,除了集体军功之外,还有个人军功。
随军书记官计算军功后,罗南又升官了,这一战他共射杀包括突厥王子阿史拿手下第一大将拔也在内的突厥人共十七人,列全军第一。
这是很多士兵一辈子都做不到的杀敌数目。
就连卢震这个从大头兵开始靠着杀人积攒军功坐上旅帅位置的壮汉,迄今为止杀敌总数也不过二十二人而已。
按照唐朝的军功体系,凭借着一次杀敌十几人的功劳,罗南这一次可以获得一转的军功功勋。
之前三三制给罗南换来了一转的功勋,获得了从七品武骑尉的勋官称号,现在加上一转,二转勋官则为七品云骑尉称号。
当然,这些军功还要送入长安城,经过尚书省吏部反复核查之后,再上奏皇帝,等待授官。
罗南现在身上挂着的这个武骑尉称号都是在快要到石关之前才得到从长安来的快马加急的反馈。
这七品云骑尉怕是要等到达玉门关之后才会有反馈,正式给他加上了,一应待遇也只有到时候才能给他加上。
随后书记官又宣布了罗南后面几位的杀敌数。
第二,丑刀,八人。
第三,史昭,六人。
第四,卢震,四人。
第五…
罗南瞅了瞅不远处的丑刀,他能够杀这么多人,是因为他射的又快又准,但是如果真的让罗南提着刀去和别人拼命,怕是就没有这么高的效率了。
骑马对砍这种事情真的很累,第一次诱敌对冲的时候罗南用横刀砍杀了两个突厥人后就已经觉得体力消耗了小半了。
而丑刀居然一人杀了八个突厥人,足以证明其个人战斗力有多强悍了。
然而罗南并不知道的是,丑刀,包括史昭能够杀这么多人,是有很多其他有利因素在里面的。
罗南自己也有很大的功劳。
第一个有利因素就是罗南改良三三制阵法,这场战斗是三三制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因为丑刀和史昭两人的个人武力在三三制阵型中被放大了许多,才有如此战果。
第二个有利因素就是敌人,突厥人状态不好,而且主要的攻击目标是马匹并不是士兵,所以才给了唐军大量的杀敌机会。
清扫战场之后,开始原地修整,等待着后面的部队汇合,一同前往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