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造币权(1 / 1)

为政大明 莫笑浊酒 2444 字 3个月前

杨文芳并没有上书皇上,还是写信给京中浙党,然后齐楚浙三党一起发难,跟皇上痛诉李温罪行。

崇祯皇帝没有想到,兜兜转转之后,李温的名字又摆在了自己的案头,一时不知如何解决,故换来内阁首辅李标,让其替自己拿拿主意。

李标来到殿中,向崇祯行礼过后,站在一旁等待着崇祯问话。

崇祯抱着脑袋,整个人烦躁不已,现在各地都没有好消息,关外建奴闹翻天,关内大汗,流民闹事频发,现在原本安稳的江南又冒出来一个李温,崇祯怎么能静得下心来。

“李卿,你说那江南的李温果真是要造反?”

崇祯心里始终拿不定主意,之后再次问起李标。

李标赶紧回答道:“回皇上的话,李温之举却有大不敬之意味,可是要说造反怕也不实!若是他要造反又为何给户部每年二百万两银子?

我猜是其中有误会,需要说的清楚就好!”

崇祯也知道李标一直是独来独往的那种人,有时候就想听听他的意见。

“误会?怕是没有那么简单,以朕看,那李温就是以为凭借那二百万两银子,朕不敢杀他。

想用二百万两银子买命,怕是没那么容易!他却是小瞧了朕!”

崇祯一阵冷笑,在他看来李温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苍蝇不叮没缝的蛋,只是他还拿不定主意到底该不该对付李温。

“皇上所言极是!还请皇上杜绝党争,如今齐楚浙三党,见李温与东林走的近些,编出些故事没有可能。

为今之计就是放弃争斗,共同对付外敌!”

崇祯赶紧摆摆手,他已经听得烦了李标的话,反过来掉过去就是那么几句话。

“行了,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崇祯不想再继续说下去,赶紧让李标退下。

秉退李标之后,崇祯又叫来温体仁。

温体仁任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此时他还没有入阁,但是比较受崇祯信任,所以这才叫来温体仁。

温体仁一直与东林作对,但是他实际上并不属于齐楚浙,说起来是一个自己单干的阴险小人,魏忠贤有得一拼,权术玩弄的好,深受崇祯喜欢。

因为一直以来,温体仁资历浅所以并未入阁。

崇祯叫来温体仁,温体仁深谙崇祯的心思,说话办事皆是按照心思来,所以混的还不错!

“温卿朕问你一事,你可是要与朕说实话,那江南的李温,你认为该如何对付?”

温体仁听后,回答道:“回皇上的话,值此多事之秋,臣以为还是少生事端为好,那李温定然是不敢公然造反,一个个小小百户,只是做些赚钱买卖而已,造反这事他是做不来!

臣以为现如今心腹大患仍是辽东建奴,更是要想办法将建奴给消灭掉!”

并不是温体仁对李温有好感,也不是李温花钱收买了他,其实温体仁这么说是有用意的。

因为国库之中缺银子,崇祯皇帝就想了个开纳事例,就是让做官的人捐银助饷,无论官职大小,都要拿银子出来助饷。

没人愿意从自己的口袋里往外拿银子,这其中就包括温体仁,所以他就的想办法逃掉这笔银子,自己逃银子,就得有人来背这个锅。

这个人是谁呢?李温再好不过了,温体仁自然知道,若是弄倒李温,即使抄家,其中上下层层截流,到皇上手里不会剩下几个银子,当然自己也捞不上好处,没必要维护那些拿好处的人。

所以只要钱不够用,皇上就还会让捐银子。

现在李温活着,每年拿二百万两银子,只要能拿出来二百万,就能拿出来四百万,只要能从李温那里压榨出银子,不从自己口袋里拿银子,他自然是高兴。

所以温体仁并不是跟齐楚浙三党作对,也不是与东林站在一起,为李温说话,就是完完全全的为了自己。

“温卿说的不错,可是那李温若有此心该是如何?”

崇祯对于温体仁对回答也很是满意,正回答到了自己的心头上,因为在他看来已经称帝的建奴才是心腹大患,一个商人现在还排不上号。

只是最近一直有人在传李温要造反,让他也不得不多想。

“皇上多虑了,只要将建奴消灭掉,转过身来我们自然是想处理谁处理谁!

况且如今那李温还是一介小商当不得大患!

且臣还有一计策,反正那李温正在造那银币,臣以为也算精美,不若就让他去造银币,只不过要助饷辽东才行!

如此这样,皇上不需要向百姓征税,就可得辽饷,何乐而不为?”

听完温体仁对主意,崇祯眼前就是一亮,他之前看过李温造的银币,确实精美,自己还留了不少,现在一听温体仁这么说,确实是一个好方法,暂时就将铸币权交给李温,有了这等权力,想来李温不会造反,且还有了辽饷的来源,等到消灭建奴,再回过头对付李温,自己丝毫不损失!

“温卿妙策,可是要比那些只知道胡诌乱骂的人强上许多,就如温卿所言,让那姓李的掏银子!”

此时崇祯的脸上才露出些许的笑容,已经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

“王大伴拟旨,我要奖一奖那李温!”

崇祯站起身来,在殿中来回的走起步来,让王承恩拟旨,然后派个小太监前往三山所去宣旨。

然后又下了一道口谕,痛斥胡乱编排李温造反的那些齐楚浙三党。

崇祯更是喜欢温体仁来,安排他入阁,准备接替内阁首辅的职位。

而在三山所的李温自然是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幸运,仅仅花上二百万两银子,却是有各方人等跳出来维护自己。

有时候利益就是这么其妙的东西,仿佛没有任何关联的两件事,就因为利益这个词而牵连到一起。

就像温体仁为了讨好崇祯,也为了自己不花银子,从而保住了李温。

不过远在三山所的李温也没有把这当回事,即使崇祯把他当做造反来看待,一时半会也消灭不掉自己,这就是李温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