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欲要南下的想法被扼杀,不知道他是因为生气选择泄愤,还是他根本就对危机没有一个根本的认识,导致了他一错再错。
崇祯二年十二月一日,袁崇焕被逮捕下狱,也就意味着战后清算开始。
再次战役中,多位武将力战身亡,更有多人下狱,对大明武将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此时的大明,武将依然忠心耿耿,亦颇有能力,若是重提练兵之心,未尝不能与建奴对抗。
反官文官,如此时候,却还想着同党伐异,互相党争。
更是在建奴离开京师,撤回辽东途中,更是有十余城投降,皆是文官所谓。
大名文管口口声声为大明社稷,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屠刀一横,皆是跪下乞降,文人风骨无矣。
在东林的影响下,自以为勤奋之君,力图大明中兴之君,不过一无主见,自以为是之徒。
这此战役之后,一切牛鬼蛇神都现出原形。不要说崇祯毁于东林,只能说他也不是什么能挑起大梁的君主!
崇祯三年正月,京师之变传到了李温的耳朵里。
余姚城里的衙所早已经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整个余姚城也再次焕发生机,无数商人在三山所行商,却是在余姚城里建豪宅居住。
俨然余姚知县变成了摆设一切事务都由李温接管下来,竟然是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知县衙门已经变得荒废,自打魏硕儒为李温管起律法,事实上,余姚已经没了知县,只有空挂一个名头而已。
送往知县衙门的朝廷邸报,现在都送到李温这里来,由此李温也就是知道了京师大变,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多名武官下狱,而新补武官却不曾提起。
李温才真切的知道大明大势已去是什么样子,所以他要开始加紧行动起来。
因此第一要务是扩兵,民团有兵一千五百余人,其中一刀挑选走一部分,去做训练,还有一部分做城中治安,还有一部分在绍兴,好漓渚关铁厂。由此一来,民团士兵也就是八百多人。
李温有银子,还有政策,就是民团士兵的家庭优先租地。
所以招收民团告示一贴出来,与之前相比,是更加的火爆。
李温这次准备在再招五千民团士兵,现在他的地盘并不大,只有余姚和三山所两地。
且他的火力强大,皆是火器部队,选拔之后会分成炮兵和火铳兵。
如今选拔士兵自然是不用李温亲自过目,一切都是冯把头来做。
当然京师之变对李温的触动也不仅仅是这些,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自己不受影响的发展。
因为李温知道,农民起义马上就会像洪水一样,从西北开始席卷全国,而建奴有了这一次入关的经验,那么接下来还会继续扣关,所以以后有得大明朝廷忙的。
而对李温来说,这将是他最好的机会,只要自己闷声发大财,不引起注意,那么他在余姚所做的一切都会很顺利。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要解决掉一些人,例如绍兴知府杜其初,浙江布政使杨文芳,不把他们处理干净早晚会出事。
当时宋宝塔将杨文举的家抄过之后,还来找过李温,因为皇帝派锦衣卫下来是查李温的,可是锦衣卫没查李温,却是把浙江布政使的兄弟给查了,这事如何圆过去,宋宝塔为此来找李温。
李温本是想再借宋宝塔之手,把杨文芳给处理掉,可是后来想想,若是这么办,那么朝中肯定会发现问题,毕竟地方二品大员,不明不白的被锦衣卫给弄掉,肯定会引起巨大的反弹。
所以最后李温只是告诉宋宝塔,直接与他上级说,是因为自己发现了杨文举的罪行,然后杨文举收买官员报复李温,故才有多名官员上书诬陷自己。
这样的理由也说的过去,若是运气好,那些上书举报李温之人,有可能会被插办,可谓一举两得。
也就是宋宝塔来时,李温想过对付杨文芳等人,现在几个月过去了,怕是自己不出手,想来杨文芳也会出手了。
所以李温决定趁着朝廷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自己关注不到的时候,解决掉障碍,然后发展壮大。
到时候即使朝廷反应过来,对于已经成长起来的李温,那也不会害怕,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朝廷的力量将会越来越弱。
然而,李温还未想出办法的时候,三山所再次热闹起来。
原来是第一批葡萄牙商人,已经再次过来进行贸易,近十个月的时间,葡萄牙的商人,穿过茫茫大海,将大明的货物运送到了欧洲,赚取了一大笔银子。
大明货物的精美多样,更重要的是利润丰厚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欧洲,使得所有欧洲商人,都想着来大明试一试。
所以这一次来了更多的葡萄牙商人,所要货物的数量更多,同时他们也带来了欧洲产的东西。
包括千里镜,钟表,等等一些东西。为了使贸易顺差不那么大,也就是不让葡萄牙商人感觉到只有他们拿银子买大明的货物,而大明不拿银子买他们的货物。
李温宣布三山所和余姚全部改成钟表计时,取消原来的中式办法,如此一来,欧洲的钟表在三山所和余姚大卖,甚至卖到绍兴和杭州。
不过有传大明的工匠已经在开始仿制欧洲钟表,怕是用不了多久,大明钟表就会被研制出来。
葡萄牙商人,受李温所托,带来众多欧洲关于数学和科技的书籍,李温准备把这些书籍翻译过来,让宋应兴去研究。
这批商人,还有李温的老相识,温多莎和曾有道。
二人一到三山所港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明明不到一年,整个三山所两个人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样貌,港口变得更大,人流变得更多,房屋变得更挤,但是秩序还是那么井然,一切都变化得太大。
当得知李温已经搬往余姚办公,二人再次启程赶往余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