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宪成功说服了龙sir,两人决定展开秘境追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探险…
然而现实障碍却很快横亘在了理想的面前——交通工具成了大问题!刚才桃花湖一幕的尴尬重现,鲤宪确实可以“说走就走”,龙sir这个“重度恐水症”患者怎么办?
鲤宪刨根问底道:
“你到底是怕当暴露狂,还是压根就不会游泳?不要告诉我英明神武的龙sir还有这么大一个软肋?”
龙sir这一回理直气壮了起来:
“身为警务人员,安全理性才是第一位的。这种公开水域的安全性没有保障,更何况水域面积究竟有多大还是个迷呢!勇敢和鲁莽可是有区别的…”
鲤宪回忆起第一次造访灵童院的时候曾问过桃志然,可是他居然也对那片神秘水域一无所知。鲤宪也知道不能拍脑袋鲁莽行事,可是他绝对能够理解鲤小囡的好奇心,因为此刻他自己都对这个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
玩笑归玩笑,他不可能对龙sir的尴尬不管不顾,解决交通工具成了要解决的头等问题!显然鲤泽天是一骑绝追尘下去了,指望他回来接应就是天方夜谭。
首先“失踪三人组”里有自己的儿子,不可一世的鲤泽天在保护儿子的事情上不可能信赖任何外人。更何况这次行动是向洞天警务亮肌肉的良机,鲤泽天势必不会放弃。
或许叔叔还有更深一层的动机,鲤宪隐隐约约地有所预感。不过这个想法很不成熟,更毫无依据,鲤宪暂时决定不在敏感的龙sir面前提起。
龙sir望着身后的幽幽竹林,突发灵感:
“我的机车工具箱里有破拆工具,伐几棵粗点的竹子扎个摆渡筏子吧!”
鲤宪没有足够的反驳理由,可是总觉得这不是个好主意。想了半天摇摇头:
“桃志然这两天还在为汤屋的事儿忙乎呢,我们不打招呼就在人家头上动土不太好吧。”
龙sir大惑不解道:
“兄弟,知道什么叫竹子吗?一场春雨后能冒出满地的笋子,到了盛夏时节蹭蹭地长!长得最快的时候,竹节里都能嘎嘎作响。这么不值钱的东西值得你这么怜惜吗?”
鲤宪摇摇头:
“你别怪我神神叨叨,只要我觉得不对的事情一定会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
龙sir笑道:
“别告诉我世上万事万物都在你眼里成为卦象了,您老现在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鲤天师了?问题是我们不能总在这里发呆吧。”
鲤宪依旧执拗自己的意见:
“觉得不对的事情背后必然有道理,这是之前发生的事情一再证明的。唐三藏是我佛弟子,十世修行的金蝉子,尚且需要接引佛祖摆渡方能入西天极乐世界。我们这些外人没有接引大神指引擅闯秘境会有什么结果?”
龙sir急了:
“我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问题是三个孩子极有可能已经‘擅闯’了,鲤泽天也拍马而去了。我们俩在这里分析一堆未知的危险有什么用?我可没你那么宿命,信邪就干不了洞天警务了。”
龙sir说到这里话题一转:
“我觉得接引大神也没你说的那么了不起,别说那疯疯癫癫的老刘头,就连桃花湖上那个蛤蟆都能当!”
白天不说人,晚上别提鬼!龙sir话音刚落,平静的湖面居然起了变化!从远方飘飘摇摇划来一叶桃木扁舟,船头一个秃头大脑门的老头扯着喉咙喊:
“蛤蟆都能当接引大神?龙sir你说话不带这么气人的!老夫一时半会儿不在,你就这么编排我?”
龙sir脸一红,船上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口中“疯疯癫癫的老刘头”。鲤宪惊诧地往船上一望,还是习惯的组合,还是熟悉的味道。
小刘星在船头撑船,爷爷在船尾摇撸,还有“相爱相杀”的老陶头一路吵吵闹闹而来。这次两人争执的焦点似乎是因为认路,只听老陶头抱怨道:
“让你别乱来你非不听!把我们鼓捣到什么鬼地方来了?”
老刘头也是急了一头汗,手脚慌乱,不知所措道:
“这咋能怪我?我也是想看看这条水路到底通向哪里。”
老陶头质问道:
“那你好歹也得记着路啊,这鬼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个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
老刘头兴奋地指着前方:
“谁说没人?你看前面那两位…鲤宪?龙sir?怎么是你们俩!老陶头你看,谁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不但有人,还是老熟人呢!!”
在此地相逢,双方都吃惊不小。双方的疑问几乎都是一样的:
你怎么在这儿?你怎么来的?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鲤宪和龙sir比东篱二老还强点,起码知道此地乃是灵童院第二洞天。东篱二老连自己流落到哪里都不清楚,仔细一问才搞清楚端倪。
这两天鲤宪忙于鲤小囡入学的事情,鲤记汤屋的“秘密工程”全权由东篱二老负责。见多识广的老陶头负责整体规划统筹,急性子的老刘头负责监督进度。
可能是不想让洞天警务掌握太多情报,鲤宪向东篱二老使了个眼色。大家没有在龙sir面前过多谈论工程的事情。
话题很快切入正题,东篱二老在此地出现纯属意外。原来今日俩老头沿着北山温泉的下游泛舟,想为“二期工程”扩建选址。
老刘头任扁舟顺流而下,不知不觉便漂流到一处秘境。由于老陶头的草庐坐落在南山,因此他们平日里就很少来北山。北山温泉下游藏着什么他们平日里也不曾想过。
东篱境的地势很奇怪,桃花湖是高山湖泊,高高坐落在南山之巅。因此老陶头也在那里结庐定居,采菊东篱。
然而问题也由此而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桃花湖在上,那么东篱境的水最终流向哪里去了?
老刘头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老陶头,五柳先生捋着胡须吟诵出一段匪夷所思的话::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老刘头急了:
“给我说人话!”
老陶头不紧不慢回道:
“就是有个大池子,水再多也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