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祖龙今年死(1 / 1)

“北方苦寒,但却是放牧养马的好地方…”

“岭南潮湿炎热,开发难度较大…”

“臣以为,燕赵故地还是有很大开发潜力的…”

“吴越故地,玉米之乡,大有可为,粮产或可与关中比肩…”

“人口不足,地域太广,陛下当颁布发令,强制生产,或给予减免税收…”

群臣侃侃而谈,直至傍晚。

也就是他们在长江边上谈天说地的这会儿,北方的战争已经进入到了收尾阶段。

蒙武领五千燕北铁骑,另有辽东辽西两部各遣五千骑兵相随,一万五千骑趁着盛夏北方不冷,深入东胡腹地。

两个月来,袭破东胡三十多个大小部落,俘虏四万口,斩首两万余。

东胡说实话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斩首的都是活不了多久的老人以及没有自理能力的婴孩。

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有能力的抵抗。

当然,也有跑的快的,有四五个部落万余人,在得知消息后,逃入了鲜卑山深处,要与野人为伍了。

蒙武这便得来全不费工夫,李信那边,可就没这么顺利。

蒙恬能深入漠北,那是因为杨浪把攒了多少年的家底都掏给了他,衣物,补给全都不缺。

现在让蒙恬给李信提供补给,不仅李信南,蒙恬更难。

横跨大漠运送物资,实在是太过艰难了。

李信带着一个骑兵,蒙恬就要征调五个士卒,三匹马来长途供应。

消耗巨大,好在嬴政给了新拨了一批粮食,但也仅仅是粮食而已。

三个月后,李信带兵无精打采的归来了。

一万骑兵减员近半…

具体发生了什么,李信噤口不言。

“匈奴右部已荡平,还有万余向西北逃遁,吾追击两千里,共计斩首四万余…”

面对蒙恬,李信没有半点恭敬,反倒是有些趾高气扬。蒙恬反倒很平常,毕竟以前李信就是他的顶头上司。

李信攻楚失败后,他才开始冒头。

“何以至此,竟会折损将近四千多骑?”蒙恬问道。

“补给困难,也掉队了一些。”李信默然道。

他采取的打法,与后世霍去病极为相似,狂飙猛进。

但霍去病打匈奴时,草原上还遍是匈奴部落。李信面前的,出了光秃秃的大漠,就是绿油油的草原。

一路狂飙过去,就掉队了五六百,袭击左部之后,再追击溃逃的匈奴人,连追两千里…

补给根本无法补充。

累死的,渴死的,掉队找不到的,回到补给点时清点,人数居然去了一小半。

李信会不知道这个后果?

他当然知道,但他顾不上了。这是个机会,他要死死抓住,荡平匈奴右部,逐敌两千里,自此漠南漠北再无匈奴!

足够的亮眼,足矣满足嬴政的虚荣心,至于战损?

在战绩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盛夏转凉之际,嬴政渡过了长江,这是他此生第一次渡过长江。

在以往的印象里,除却中原皆是蛮荒,甚至山东也是东夷蛮荒之地,更不用说荆楚了。

好在楚国崛起,长江中游广袤的地域得到了开发,从原本的蛮荒,变得充满诗书礼乐。

但渡过了长江,给予往南,便是连楚国也没来得及开发一二,甚至可以说在当地都没有建立起实质性的统治。

然而,就在队伍刚刚渡过长江,洞庭湖仍在身后之时,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

始皇帝的一名秦随,在换岗轮休之际,被人拦住,塞给了他一块玉璧,绝对上好的玉璧。

并且让他给嬴政传上一句话,“祖龙今年死…”

嬴政哦秦,他弄不清楚情况,便要出手抓住此人,问个清楚。

可此人身影鬼魅,捉摸不定,就与楚人祭祀的山鬼一般奇异。

该亲随不敢隐瞒,实情告知,并且呈上了玉璧。

祖龙今年死?

什么意思?

祖龙是谁?

祖龙今年死?

嬴政搞不清楚这句估计的意思,但,当亲随把那块玉璧送到手上后,反复把玩的嬴政,觉得似曾相识。

直到他突而想起了什么,面色一时大变,嘴角抽搐起来。

因为,这块上好的玉璧原本就是属于他的,八年前,嬴政第二次巡视天下,抵达洞庭湖。

就在这大湖行祭祀,而这块玉璧,当年是作为祭品,由嬴政亲手抛入湖中的。

这怎么可能?

他可是亲手抛去湖中的,况且,那洞庭湖多大,人为打捞根本不可能。

这不是什么好征兆…

“山野蛮人所为,陛下不用放在心上…”

“玉璧也许是假的,毕竟八年前也只是陛下的祭品而已,难以区分。”

群臣想尽各种办法宽慰。

“龙即皇帝,祖为初始,祖龙即为你秦始皇呗,今年天寿将近喽…”杨浪心里嘀咕,但嘴巴上绝对不会说出了。

抱有这样想法的,还有易小川。

然而也就是易小川,说了句前所未有的人话:“天道有序,轮回更迭,非人力所能逆也。

陛下要做的,无外乎尽人事听天命罢了,祖龙今年死,实在是与陛下无关的。…”

也就这个忽悠,让嬴政稍微心安。

此事不由得让杨浪想起了约半年前的那场焚书坑儒。

那些妄议朝廷的儒生,装神弄鬼的术士,泄露了机密的内奸…

本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共计三百多人,被始皇帝下令在咸阳城外的郊区坑杀…

三百多人而已,朝中,民间,连水花都没掀起来。

可在六国遗贵,诸子百家当中,无异于掀起了一阵大海啸。

他们于是乎,开始变本加厉的造谣生事,手法也越来越高明。

此次事件,应该就是他们精心炮制的…

玉璧掀起了一场小风波,但这决不可能阻断嬴政南下的步伐。

越往南方,湿气便越重,不用说嬴政,即便是很多年轻的官员,都吃不住,走的相当艰难。

不说这个时候岭南一带开发几乎为零。哪怕是在一千年后的宋朝,一很多人一听到贬官岭南,干脆就在家里上吊自杀了。哪怕想要苟且偷生的,好多连路途都抗不过去。

一直到了鞑清时期,岭南这个流放圣地才被宁古塔给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