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不言明白鱼和尚的用意,就是想在所谓的“切磋”中将大金刚神力传授给他,至于主动邀战,纯粹是托辞。
方不言并非是迂腐之人,并没有一再拒绝鱼和尚的好意。因为他确实需要这门功法来完善自己的道路。便道:“谢过大师成全。”
鱼和尚则道:“这是因缘际会,一饮一啄,皆为定数而已,正如你与贫僧相识,便有缘法,缘法一到,顺理成章。贫僧成何来全施主了,分明是贫僧心动耳,是以非贫僧成全施主,而是施主成全贫僧也。”
方不言道:“大师佛法高深,字字珠玑,在下佩服。”
他环视四周,只见此地残垣断壁,血流成河,道:“此地不适合大师这等佛门高士久留,还是另寻其他清净之地罢。”说罢,却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将几具残尸以土石掩之。叹道:“尔等虽然从贼,然身死如灯灭,前尘种种烟消云散,万望再有成人时做个好人安稳一生罢。”
鱼和尚在一旁念了一声佛号,眼中忽有悲悯之色,叹道:“此地藏垢纳污,这些姬女都是孽徒不能掳来,命运凄惨,若是暴尸此地,荒野孤魂,更添悲凉。施主能让她等入土为安,却是绝大的功果。施主佛性宽厚,贫僧佩服。”
方不言哂笑一声,道:“我一路行来,也曾杀人盈野,从未替他们收尸,却都是杀得该杀之人。而今做派,不过是因大师在我身边,故意而为而已,说什么佛性宽厚,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若是以前的方不言决计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反而会冠冕堂皇一番,从而获取鱼和尚的好感。
如今的他行事越发洒脱,只不过这种率性而为却非肆意妄为,而是接近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
矩便是规律,引申言之,是天道,亦可视为天地万象。
正因为看到天道,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如此才能脱离琐碎的仁义道德和各种分别对立的框架,将自己的心灵解放出来。
孔夫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七十”并不是指的岁月,而是一种积累。
从心所欲不逾矩,乃是大自由、大自在,是那种达到了既自由自觉、又自然而然的物我合一、圆融无碍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天道与人道已泯然为一、了无分别。当一个人不论怎么想都不会超越规矩的约束,而这种约束亦失去了强制的意义,而是完全吻合了人的主观意志。
这并不是说人已经失去自我,相反,这正是儒家在人格建构方面的最高理想——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的境界。
方不言虽然不是儒生,不修儒道,但是天地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总有借鉴之处。不然方不言也不会费力去寻大金刚神力以为资粮了。
鱼和尚道:“看来施主已经悟的真我,可喜可贺。”
方不言闻言一笑,指着天神宗道:“不知他该如何处理?”
鱼和尚轻轻叹了口气,道:“臭皮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之何用?孽徒虽作恶多端,但终究曾为沙门,当以佛门之法荼灭。”
鱼和尚以佛门之法将天神宗火化,归附于天地之中。
随即两人出了大殿,并未施展身法,一路步行,走到一处空旷之地。鱼和尚率先道:“阿弥陀佛,贫僧久不与人动手,早就忘了招式,而今只有一掌,希望施主品鉴。”
方不言则还礼道:“正要大师赐教。”
鱼和尚肃穆而立,单掌竖立当胸,念一声:“阿弥陀佛。”单掌轻轻推出,灰色僧袍无风自动,空中传起声声吟唱,一时间鱼和尚周身气机涌动,我相、人相、寿者相、马王相、猴王相、雀母相、雄猪相、神鱼相、半狮人相、白毫相、诸天相、多头蛇相、大须弥相、大自在相、倒坐莲花相、扶摇相、长手足相、多手足相…种种佛门金刚三十二相尽纳于一掌,掌中如乾坤生变,向方不言笼罩而来。
方不言面对这一掌只感觉如直面一座大山,万象尽在其中,重有千钧之势。然而至他面前,掌势尽消,只有扑面清风拂过,仿佛方才铺天盖地之掌就是虚妄。
鱼和尚缓缓收掌,道:“大金刚神力共有三十二相,每相不同,皆有我佛大智慧,初练者以三十二身相便可激发不同劲力,待三十二身相一一练成,非相而相,便可等同江湖炼精化气境界。”
“而若将三十二身相化去相态,可将多个化去相态的‘非相’劲力集中在到一拳,此为一合之相,随着‘三十二身相’相态尽数化归,便可臻至‘一合众相’,只是“一合相”易发难收,等真正收发自如,才算是圆满。”
方不言道:“刚刚大师那一掌,掌含众相,收发自如,想来就是‘一合众相’吧。”
其实大金刚神力在初始并不出彩,许多佛门武学都是以众身相入门,唯有到达新的境界,臻至一合众相,劲力集中,方能无坚不摧。
但其能放不能收,能行不能止,易于为高手所乘,此后继续深入,渐渐能自由掌控劲力,直到收发自如。天神宗算是初入此境,力大无穷,但收束不住,需要穿石甲,带重刀来压制体内神力。鱼和尚方才一掌放时如佛陀临世,收时只有清风淡来,千钧神力置化无物,可见他之威能造诣,不愧万,谷未出之时江湖第一人之名。
鱼和尚道:“不错,一合众相练成,便当得炼气化神之境。不能孽徒便是到了这一层次,只是他肉身强健,只是‘一合相’便让他祸乱一方,无人能治,罪过,罪过。”
鱼和尚继续道:“‘一合相’圆满之后,要想提升,非得去领悟金刚禅法,领悟出金刚禅法才算是进入了炼神。
大金刚神力可大可小,各有神异,往大处为须弥禅法,九如祖师、花生大士、冲大师都走的此道。往小处,介子禅法,渊头陀便行此道。
然而万法相通,两者最终并无根本区别,随着禅法越深,显现“法相”,修炼至空明圆觉,才算是圆满。
若是更进一步,开始进入本我境界,便可领悟本相。纳无上伟力于己身,然而本我非我,众众不同。由此而成本相亦不相同。”
鱼和尚此言说罢,岳峙渊渟,道:“施主且看贫僧这一掌吧!”
鱼和尚并未运劲纳气,只是随意推出一掌,方不言却面色一肃,在他感知中鱼和尚其身无相,其神有形,周身以显的分明是他古拙沉雄,朴实无华的大愚大拙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