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刘虞,宗室扛鼎重臣,海内闻名的名臣,其名望昭著,德行受天下景仰,连灵帝都不好意思问他要钱。
若是他进京辅政,必然会在朝堂上再立一极,即便是太傅袁隗,也无法忽视刘虞的影响力。
“陛下怎么会想到召回太尉?如今幽州初定,太尉若是回京,恐怕幽州乱象又起。”刘备有些疑惑。
“士人之中必须要有能与袁太傅抗衡的人。朕本是属意临晋侯,可惜临晋侯资历浅了些,未必能抗衡袁太傅。放眼天下,地位能与太傅相抗衡的也只有太尉了,朕欲拜太尉为大司马,以大司马为上公,如此使袁太傅再不能于朝堂一言九鼎!”
刘辩越说越兴奋,终究年少,念及能打破袁隗的地位,他有些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
李澈思量了一会儿,发现刘辩说的还挺有道理。
临晋侯指的是太中大夫杨彪,其家族弘农杨氏乃是“三世三公”的名门,仅次于袁氏。而按照本来的历史轨迹,这位临晋侯在今年会被董卓提拔为三公,杨氏也能达成“四世三公”的成就。
但即便是成为三公,杨彪比起袁隗这官场老臣,也是有不小的差距。
如今的大汉除了大将军何进外,能抗衡袁隗的也只有寥寥数人,而宗室重臣中也只有刘虞一人勉强可行。
太尉乃三公之首,比起上公太傅仍有所不足,但若是刘辩真的拜刘虞为大司马,同为上公的刘虞,加上宗室身份和县侯爵位,也足以与袁隗过过招了。
看来今日朝堂的情况确实让这位少年天子怒气勃发,袁隗一言九鼎的样子,众臣为袁绍而保下董卓的样子,都让刘辩深深厌恶,迫切的希望有人能打破袁隗的专断。
“陛下,拜太尉为上公,是需要经过朝议的,臣恐公卿们不会同意太尉回京。”刘备缓缓开口,试图打破刘辩的妄想。
刘虞这等巨擘回京,影响非常之大,莫说袁隗,便是何进与何苗,恐怕也不会愿意让刘虞回来给自己添麻烦。以如今天子的权力,强行任命刘虞为大司马,恐怕是通不过的。
“若是交换呢?由刘景升出任幽州刺史如何?”刘辩的眼神微微闪烁,微微有些得意。
二人对视一眼,均是苦笑,看来刘辩早已打好了腹稿,试图以刘表出任幽州刺史,换来何进对于刘虞入京为大司马的妥协。
李澈更是有些按捺不住吐槽之魂,单骑入荆襄的刘景升,这是要单骑走幽燕?幽州的宗贼巨室们怕是要遭殃了。
“陛下,仅有大将军支持是不够的,车骑将军、袁太傅、刘司空和丁司徒,他们四人若是反对,大将军也挡不住。”李澈苦笑道。
其实刘弘和丁宫两个泥塑木雕问题倒是不大,东汉的三公跟虚职差不多。
但是何苗和袁隗不一样,他们是有实权的开府将军和辅政大臣,两人若是一起反对,任命就很难通过。
“丁司徒为太尉,刘司空进司徒,临晋侯进司空,如何?”
“嘶!”李澈惊讶的看向刘辩,三公亦有高下,基本顺序便是太尉、司徒、司空,刘辩这样一搞,丁宫、刘弘很可能就同意了,反正刘虞进京要对付的也不是他们。
再加上杨氏发力,何进首肯,似乎真的可行?
刘辩见状,面色愈发得意了。
刘备却隐隐有些面色不虞,李澈连忙插话道:“陛下此谋可曾说与太后?”
“母后认为此事可行,她也希望太尉能回京主持大局。父皇还在时就常称赞太尉,言昭烈侯之后,宗室惟太尉可堪大任,亦可信重。”
刘辩连灵帝的话都搬出来了,看来是已经下定了决心,李澈不由得一阵无语。这就像后世网络上许多发帖子询问的人,事实上早已经有了立场,只是来寻找支持的。
你若是加以反对,必然会招致不满。网络上的不满倒没什么,最多隔空对骂。要是让刘辩对自己二人不满,那就糟糕了。
昭烈侯,即宗室名臣,逯乡侯刘宽,被海内之人呼为“长者”,也与临晋侯杨赐等人一起教授过幼年的汉灵帝。其已于中平二年去世,被追赠车骑将军、特进,谥号昭烈。
灵帝将刘虞与刘宽相提并论,也确实是颇为看重刘虞了。
“陛下既已下定决心,臣以为此事可行。”李澈连忙回应,以免刘备开口暴露了态度。
李澈知道,刘备不喜的是刘辩年纪轻轻就精于玩弄权术,将朝廷名爵随意作为筹码,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开始。灵帝便是视名爵为私产,才会大肆卖官鬻爵。
而刘虞进京说起来不是什么坏事,能更好的平衡京城各方势力,也能加强皇权的力量。
说起来,刘表和刘虞完全是两种风格啊,刘虞温而宽厚,刘表却是颇为手辣。若是刘虞进京,刘表走幽燕,宅在右北平的公孙瓒可就未必好过了。
刘虞不擅兵事,为人亦过于宽厚,所以才会在原本的历史上被公孙瓒干掉;而刘表乃是枭雄之姿,这两人碰到一起,想来也无法和睦相处,就是不知道谁更胜一筹了。
见李澈赞同自己所言,刘辩非常满意,笑道:“既然如此,那朕明日便与大将军等人好好谈谈。两位爱卿果然是国之贤良,依朕观之,刘卿的未来,未必会差于太尉啊。李卿也可与临晋侯少时相提并论了。”
“陛下过誉了,臣等必以太尉与临晋侯为楷模,躬行不怠。”
李澈对刘辩许下的大饼毫无感觉,如今刘辩的核心班底就只有己方两人,他当然可以各种许诺了。
“那朕便拭目以待了,今日便先到这里吧,从明日开始,李卿便于华光殿侍讲,朕很期待啊。”
“必不负陛下所望。”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太后以澈精明强干、才高德馨,令澈侍讲天子于华光殿。
——季汉书·列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