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丰收(1 / 1)

实惠,与百姓来说,实实在在的实惠,才是他们所在意的.

看似简单而又肤浅的道理,从不曾有人对朱翊钧说过,至少没有说过这么肤浅的话语。

听着这番简单的话语,朱翊钧沉默了一会,才问道。

“那如何才能让天下的百姓得到实惠呢?”

“方法很多。”

施奕文笑着说道。

“而且区别也很大,于朝堂上如何,我倒不清楚,不过具体如何让百姓实实在在的得到一些实惠倒也不难,就像现在在北方推广种棉花,就可以让千家万户受益,而且现在庄子里也繁育了从外洋引进的良种棉花,亩产量差不多一倍于普通棉花,这样于百姓更是有利,而且我那庄子里还有产量更高的玉米、土豆、红薯,与棉花不同,它们都是可供吃食的食物,只要待到将来等它们繁育的足够多了,到时候,我不敢说其它,有了这三样至少可以让天下人再也不饿肚子!”

可以让天下人再也不饿肚子!

看似随口的一句话,让朱翊钧看着他惊问道。

“当真可以吗?”

“当然可以!”

估且不说空间农牧研究所里高产的玉米、土豆,就是红薯,也足以让天下人吃饱饭,让百姓能够渡过未来寒冷的小冰河期,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中,作为杂粮的红薯一度成为北方百姓的主粮,养活着亿万国人。

直接了当的回答之后,施奕文又对朱翊钧说道。

“不过关键还是在于良种的推广,良种不能推广,一切都空谈。”

在历史上,红薯的全国传播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直到18世纪中期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种植,在成为第一杂粮的同时,甚至成为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主要口粮,毕竟,相比于其它作物它的产量更高。

“不过现在我已经摸索出了一个办法,我想,最多几年的功夫,差不多就能把它们推广出去。”

“哦?”

朱翊钧好奇的看着施奕文。

“什么法子?难不成比官府推广还有效?”

“明志,有时候,官府并不一定能办所有的事情,况且,有些事情,官府强令推广可能也会适得其反,这事,有时候,还是得交给百姓自己来选!”

说罢,施奕文故作神秘的一笑,然后便不再言语了。

也就是在京城百姓开始备冬煤的时候,京郊的棉花也得到了收获的季节,京郊辽阔的田野上。丰收的棉花如白雪一般,看着是分外的喜人。

无论是男女老少,都纷纷来到田地里,采摘着棉花,相比于往年,今年的京郊足足种了十数万亩棉花,此时田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喜气洋洋的,他们在采摘着棉花的时候,总是会在那里讨论着棉花的价格,完全没有丝毫的谷贱伤农的意思。

“徐大叔,你问了嘛,公司按啥价收咱们的棉花?”

正摘着棉花的妇人在田里大声嚷嚷着。

“问了问了,公司咱们这边的棉花,要是壳渣少的话,按每百斤一两六钱收,算起来,这一亩地至少能收七八十斤,怎么着也能挣上一两多银子。”

“一两六钱!那可真不少哇!”

“可不是,比往年也不算便宜。”

“就是,早知道应该多种上两亩的。”

“多种两亩,你就不怕花种多了到时候没了口粮。”

“就是,种棉花再挣钱,那银子也不能当成吃食,这最起码还是得留下口粮田的。”

对于这些百姓们来说,种棉花也就是拿些碎田散地来贴补家用,种田吃饭这个古理他们却是从来都不敢忘记。没人愿意拿全家老少的性命去冒险。

“哎呀,其实吧,我说,咱们这的棉花还是太次了些,我听说石台庄那边种的棉花是庄主从外洋带回来的棉花,说是一亩地能收两百多斤棉花,人家一亩可是顶咱们三四亩地哪,你们说,要是咱们也种那样的棉花,那可真就挣着银子了。”

这人的话让周围的人无不是愣住了,惊讶道。

“一亩地能收两百多斤棉花,你没说疯话哪,这可比粮食收的还多。”

“咋地了,你们还别不信,别忘了人家去年冬天种的大白菜,一亩地可是能收上好几千斤哪!”

他这么一说,周围的人立即想起了去年传来的新鲜事。

“那可不是,听说去年一个冬天,他们可是挣大发了,这石台庄出了冬,到处都是盖新房子的,家家户户住的都是明堂大瓦房!”

“那可不是,说起来,石台庄过去可是皇庄,后来赏给了别人,可地都是庄主的,谁曾想,一样的种地,咱们种上几年,也不顶人家一年挣的。”

“不是不顶,依我说,还是因为这种子的事,你说要是咱也种他们种的那种棉花,不也是一样收成…”

说来说去,最终这些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庄户人家,都很清楚,是什么让别人的收成好,还是种子的事。

普通的百姓能看出种子的好处来,至于那些乡间擅长种地的百姓,更是早早的就看出了石台庄棉花的不同之处来。

在庄子里的佃户们在那里全家老少齐上阵的时候,又一次孙兴旺来到了田间,他又一次数了一下棉花上的棉桃。

“这一株棉花上可是有七八十个棉桃,这产量能不高嘛…”

孙兴旺的心里嘀咕着,他瞧着左右,瞧见没人注意自己,悄悄的摘下了身边的棉花,他所稀罕的并不是棉花,而是棉花里的棉籽,他稀罕的是那些种子,有了这些种子,明年他也能种出亩产两百多斤的棉花来。

就像他在今天冬天让家里的长工来这里偷大白菜一样,那些大白菜被他种在院子里,也都留下种子,或许不多,但是只要有几年的功夫,这些种子自然可以繁育出更多的种子,到那时,家里的收益自然会成倍的增加。

不过,也就是在他摘下那些棉花的时候,恰好被人给发现了,于是立即有人嚷喊道。

“快来人哪,快来人哪,有人偷咱家的棉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