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在辽东地界上就是主旋律,不管在这中间爆发几何,收敛几何,只要是拥有发动战争的先机,那么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赵宗武,都不会放过这宝贵时机。
作为征战沙场数十载的佼佼者,努尔哈赤或许已经老迈,或许在某些战争理念上的确不如赵宗武。
但是不要忘了,一个能从十三副遗甲做起,用十余年的光景便一统建州女真,这本身就说明了努尔哈赤自身的能力。
在接连的失败中,努尔哈赤也一直在参谋、品味,通过在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也找出了与东海镇军队最大的差距!
虽说努尔哈赤的脾气是火爆的,遇到任何事情想到的就是暴力解决,但也因为有宠妃阿巴亥的出现,使得他的脾气得到了最大化的收敛。
作为一个拥有智慧的女人,阿巴亥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巩固自身地位,不断为自己的孩子奠定根基。
别看阿巴亥年龄并不是很大,但智慧与谋略却也是最顶尖的存在,阿巴亥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帮助努尔哈赤进行客观对比,最终还是找到了差距所在。
火器输出。
八旗健儿长于悍勇,长于战阵配合,尤其是甲士和步弓兵的配合,常能死死压着明军打。
但在对战东海镇军队时,这样的优势却没有得到体现。
因为八旗军队往往要铺设开,对东海镇军队发动猛烈进攻时,那突如其来的火力压制,悍不畏死的突袭进攻,使得八旗大军的进攻节奏反被打乱。
早在辽河之战开始,这期间爆发了诸多战事,而在这一过程中,但凡由赵宗武统辖的军队,皆会出现上述情况。
经过阿巴亥的提醒,努尔哈赤也嗅到了一丝不同的味道,借助这样的情况,也就使得他改变了方式方法。
既然强大的魔改手雷制作不了,那老子就制作相对低端些的,只要它是个火器,那炸裂开必然会出现损伤。
一颗干不死你东海镇军队,那老子就两颗、三颗!
同样的道理,这高品质的猛火油弹,老子做不出来,但是同等概念的低端火油罐,老子还是能够做出来的吧!
在战争一道上,八旗大军拥有超强的感知能力,努尔哈赤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为了确保最大战斗力,他更是在投降的明军中甄选精锐,将汉军八旗序列下的正黄旗、镶黄旗,彻底给打造成超强火力输出军队!
为了更好的掌控汉军八旗,正黄旗、镶黄旗名义上由济尔哈朗、阿济格统率,但实际上却唯努尔哈赤发号施令。
而汉军八旗序列下的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则分别由阿拜、汤古代、塔拜、阿巴泰、巴布泰、德格类统率。
虽然没有封他们为贝勒,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努尔哈赤这是在分权,如果说在这过程中懂得表现,那想要获取应有的权柄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此战本汗要拿下东海镇西线重镇,他赵宗武即便是构建了完整的防线,本汗就不相信他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既然是亲征东海镇,那努尔哈赤必定要做到绝对的胜利。
在征讨东海镇帅帐里,集结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四十余众核心群体,如果是赵宗武有一枚小型迫击炮,那么强大的建奴势力,基本上就能做到不攻自破!
可惜赵宗武他没有这样变态的金手指…
努尔哈赤指着眼前的地图,虎目看着眼前的众人,为了迷惑东海镇,让赵宗武他们猜测不出主攻点。
努尔哈赤他除了亲率,主力大军前来征战外,还让年轻的岳托统辖镶黄旗,领着爱新觉罗家族中年轻的三代子弟,其后跟随大批投降的明军包衣阿哈,这是没有被挑选进汉军八旗的编外组织。
岳托他们领衔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牢牢吸引东海镇军队的注意力,即便是包衣阿哈彻底被打光,只要能达到战略目标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此战代善在前线督战,除统辖本部兵马外,领汉军八旗中的正红旗、镶红旗进攻东海镇防线!”
该讲的战略部署讲了一大堆,努尔哈赤虽说有些忌惮代善的实力,但是现阶段可不是打压的时候,一定要把东海镇这一难题彻底解决才行。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被代善降服、归纳的草原八旗,被努尔哈赤分别派往蛮荒之地,分别由自己的心腹爱将分统,前去虏获更为精悍的生番女真。
这样做的目的并非是单纯的消耗代善手中的兵马,更为重要的是努尔哈赤想扩充自己麾下的兵权。
努尔哈赤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笼络草原八旗中的部众,另一方面补充精悍的女真生番!
两黄旗在数次抽调中,序列下的牛录数量、质量都有着质的飞跃,这也是为什么努尔哈赤的权柄,会这般牛掰的根本原因。
即便是代善心中不爽,但在明面上还是不敢有丝毫的反抗,毕竟努尔哈赤的权威,不是他一个大贝勒就能够抗衡的。
“遵命,父汗!”代善接过努尔哈赤的汗王令,接着便扭身离去了,需要他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跟随代善离去还有阿拜、汤古代二人,作为正红旗、镶红旗的统率,既然已经下令要去战斗,那在战时就必须要无条件服从,八旗之中最重军令如山。
不管你是谁,但凡是有一点不听从军令安排,那么需要承担的后果,就要看你的脑袋够不够硬了!
数万大军会同一处,在代善的指挥下开始对东海镇发起进攻,而作为主要负责的五十寨驿的王锡斧面临巨大挑战!
但对王锡斧本人来说,经历了一场场攻防战后,他从心底里非但不畏惧此战,相反还非常的亢奋!
在他看来这一次次攻防战搏杀,那代表着的就是功勋,当然战报也已飞马报备到东海镇指挥使府衙!
沉寂了半年有余的东海镇,终于再度强盛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