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明,李九州算运气顶好的,他没挨饿。
最饿的时候,就是刚到大明时期,在大荒里挨饿。
那时候他是懵逼的,现在他经常会陷入一种孩童式的思维之中: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我怎么就是李九州了呢?
现实是不会给他想象太久的时间的:冬衣,成为同济城的一大关键问题:
扩大与林丹汗的贸易、又打劫了不少的俺答残部之后;同济城本身是不缺衣服的材料的,牛皮羊皮,那都是做衣服的好材料。
只是处理牛皮的办法,实在是粗糙地不得了:
宰杀之后,第一步:剥下牛皮,剔除碎肉,而后洒石灰覆盖其上,置于日下缓缓晒干;最后就是用各种传统工艺方法去揉捏使之软化,这里不同的手艺人喜欢的方式还不一样。锤子、压物、使唤脚踩也可以。
软化成功后,皮张就可以通过裁剪,做成各种皮具。
这个活儿李九州是在世担待不起啊!同济城现在的情况是:大伙儿待屋里还好,出门冷得真是让人绝望!
身上没两件抗风的衣服,塞北的寒风一吹,就是一长条鼻涕;再一吹,鼻涕就硬了;继续吹下去,可能人也要硬了。
李九州最难以容忍的就是人被冻死,这让他感觉到羞耻!
必须要有一个能流水线、快速大量得到质量可靠牛皮的办法!几个盐池来的老乡,给李九州开拓了思路。
最初设计是这样的:
把皮刮肉刮毛。
然后改边炉为暖房,里面挖好两个坑,砖头夯实。目前没有水泥,那就先用砖头使唤着。
其中一个放石灰水,另外一个是硫化池。这个硫化池让李九州很肉痛啊!烧硫磺的气体,通入水可以得到亚硫酸。
不走这一步,李九州真是不知道在大明弄点儿亚硫酸有多贵:
贵到李九州都舍不得去继续实验!高炉本身每天都在排放二氧化硫,只要能截取一点,通进水池那就是亚硫酸。
事实上同济城也是这么做的,问题是...这些污水若是排出去,同济城的吃水就得成问题!
这就不得不提同济城的另外一个硫磺了。来它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那地方叫做盐池。
中国一共有三个地方叫盐池,有俩在同济城附近不远处,一个是东边儿,运城的盐池,同济城的硫磺就是走那里的门路采买。
另外一个就是,是宁夏的盐池,那是个以羊肉出名的地方。盐池滩羊!
这俩地方是好所在!说实在的,虽然现在穷得跟个鬼一样,随着李九州对自己处境的研究,他就越来越发觉:
他李九州、哦不,同济城是真的有福气!
东南西北,没有一个贫瘠之地;若是说粮食,除开同济城以外,那都是饿得肚子咕咕响!可若是说这附近的资源:诸如什么石灰、煤炭、铁矿、硫磺、硝石...
真是发达大了!
更让李九州兴奋的是:大明也有矿区经济。
古代人条件艰苦一些,但是他们也不是认不得资源;资源这种东西,在人能把它卖钱之前,当然比不过吃饭。
陕北和山西的百姓还好,当地的资源是煤炭占大头儿。
这黑不拉几的煤疙瘩就算不能吃,也能把家里烧个暖和,冬天就不那么要命了。
可这话你跟盐池来的老乡们怎么说?
来人最多的就是山西运城盐池的穷人。
从古到今,富有很多种,做买卖富、当官富、自己有点儿本事卖个字画什么的富。
但是穷都是一样的。
若说宁夏盐池,那地方李九州还算了解,毕竟人家最出名的是羊,这种东西作为明星产品的地方,有穷人自己也不意外。
大草原上年年冻死多少牧民?好些个大明的百姓,来了同济城提起枪就要杀几个鞑子同仇敌忾来着。
后来自己吃饱住暖,看着浑身冻疮的鞑靼牧民,也于心不忍。倒不是说就不恨了,就是有点儿那种...恨,又恨不起来的感觉,好似一辆老卡车,冬天打不着了。
回头来说运城的盐池,那地方李九州是真的知道!
运城的盐池,那历史可就早了!山西以煤老板出名天下,再早点儿是晋商的票号,可这两样儿跟盐池的盐比起来。
都是弟弟,盐池的盐脉经济,比中国的信史都早,甚至比三皇五帝、尧舜禹还要早。春秋战国就已经是个富裕地方了。
到了汉朝,周边好几个省份宽广的地方都吃盐池的盐。
到了明清,那更是国家的盐税源头之一!
可以这么理解,盐池,那就是大明的印钞机!更是大明的命根子之一!
这地方怎么能把人饿到跑同济城来呢?李九州越琢磨这事儿,越是不得劲儿。
他自己对于地理的认知,那是后世的地理认知,后世的榆林也不小,但是各种交通工具一安排,根本就不大!
更妨论什么宁夏、山西了,咱挨着,怎么能说远呢?
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同济城的崛起,货运的流量大小,就是同济城的生命线!
同济城的战争能力,是由枪械决定的,枪械激发是要有火药的,优质的黑火药,硝石还能在尿垢上下下功夫。
毕竟现在同济城不光有人,畜生也不少,李九州已经开始组织三狼训练狗群,以后就赶着牛羊挨墙根儿尿。
就是这个硫磺!那可是金子一般的价钱!
在同济城炼钢产的硫能足够自己使唤之前,外地的硫磺是不能短缺的!
虽说炼钢伴随而生的硫很多,尤其是二氧化硫与亚硫酸,简直都要把同济城祸祸完了。
但是纯粹的、能够加入火药的硫实在是少!
倒不是说炼钢不产这东西,这个概念相当于自己出去买饭和自己做饭,还有个前提,自己不太会做饭。
所以,尽管同济城的硫排放可能是大明最高的地方,可若是讨论纯粹的硫,同济城还是很依赖外地采买的。
盐池的穷汉,给了李九州一个解决的方案,亦或者说,把这些人逼得背井离乡的人,给了李九州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