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上门(1 / 1)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农活也就越来越少了,杨桃这时候就没有去上工了,安心在家学习。

翻过年就1977年了,一个历史上的转折时刻,即将到来。

关于恢复高考的事,杨桃没有跟任何人说,包括陈亦辰,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不清,毫无根据的事,怎么说?一是说出去没有人信,二是怕被人抓去研究,那就麻烦大了,所以杨桃选择一个字也不说,只在家学习,有时间带着她弟弟杨兵一起学。

不过,杨桃在京城的时候,有跟亦雪说,让她有时间看看高中课本,不知道她有没有听?但京城是全国政治中心,有什么消息,依照陈家的圈子,应该也会比别人先知道,所以杨桃倒不是很担心她,毕竟在书中,也没有人提醒亦雪,她照样考上了华大。

杨桃学习的努力程度,作为枕边人的陈亦辰是看在眼里的,虽然现在没有高考了,不知道杨桃为什么这么认真学习,对于杨桃说的,想多学点知识,好配得上他这个大学生这一说法,一开始可能还有点相信,但这么多年下来,陈亦辰也隐约知道杨桃在赌什么了,但杨桃不说,他也不挑破,只在一旁给予帮助。

转过年后,政策松动的越发明显了。原先住在牛棚里的那些人也都回去的差不多了。就连村里的知青们都有些浮躁了。

这不,李建国上门,又来找陈亦辰聊天了。

不知道为何,在所有知青中,李建国认为陈亦辰是最有思想和见地的,虽然知青点的负责人、管事大哥是郑有成,而且陈亦辰还很早就搬出了知青点,但有事他就喜欢来找陈亦辰,听听他的意见。

“亦辰,听说现在政策有所松动,你看,住在牛棚里的那些人,都陆续回城了,他们说,我们这群下乡的知青也可能快让我们回城了,你怎么看啊?“李建国问道。

“这个我还没有听到相关说法,是知青点的其他知青说的吗?“

“是啊,他们都在说,往年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开始使劲专研怎么得到镇上的工农兵大学名额了,今年都在想什么时候能回城,也是,这么多年,我们村没有一个人有机会获得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可能大家也认为,回城比获得读大学的名额希望更大吧。“

说起工农兵大学名额,杨桃和三奶奶干活的时候,也听她说起过,并不是队长不给这些知青申请,而是一个市里就那么几十个,从市里再到镇上,就变成了几个,再到村里,有一个名额的都算运气好,没有名额的才是正常。

“其实能不能回去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根本上看问题,当初国家为什么会让知识青年来农村?“杨桃忍不住插嘴道。

陈亦辰赞许的看了杨桃一眼,才接着说道:“是的,把这个根本问题想通了,就知道大家是否有机会回城了。“

李建国听了两人的话,露出了思考的表情,接着脸色一黯。

陈亦辰见了,知道他这是想到问题了,但对结果却不乐观了,不由安慰他道:“虽然当初让我们这些知识青年下乡,很大的原因是城市人口过剩,没有相应的工作岗位安排我们,但你也不用灰心,就认为没有回去的机会了。“

“国家要发展,就不可能几十年如一日的不变化,国家要发展,城市要发展,这些不可能只靠我们祖辈、父辈就完成了,肯定还需要我们和后代。纵观各国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才,所以一个国家发展壮大,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那国家把我们这些受过教育的人放到农村来,我觉得应该不会是永久的,就算我们户口在这里,未来应该也是可以迁回去的,具体会以什么方式回去,你想过吗?“陈亦辰问道,说完还看了杨桃一眼。

“我想不到,以前觉得要回去可能就是又有工作,后来读工农兵大学也有可能,其他的好像都行不通“李建国失望的说道。

“我刚刚说了,国家发展需要人才,要培养人才,肯定会兴教育,所以,我觉得读书可能会是知青们未来回去的一个机会,但具体这个机会什么时候到来,我也说不准,你如果真的想回去,可以提前做准备。“

李建国听了他的话,又看到杨桃面前摆放的课本,心中有了答案,跟陈亦辰道谢后,就从他们家告辞离去了。

李建国是个聪明的,回去后也买了高中课本回来开始学习,知青点大部分的人不理解,李建国就把陈亦辰的话挑拣着说了,但没有说是他说的,毕竟知青们不是个个都聪明,想不明白的多的是,又何必给陈亦辰惹麻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