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重重将奏折拍在了书案上,‘啪’的一声,吓得在旁伺候的刘公公浑身都是一颤。
“皇上切勿动怒,身体要紧,”刘公公小心的看了一眼皇上的脸色,又赶紧垂下头去问道:“皇上,您这是看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儿了?”
“你来看看?”皇上寒着一张老脸冷声道。
“奴才不敢,是奴才僭越了,还请皇上责罚...”刘公公连忙跪地请罪。
皇上揉揉眉心,不耐烦的摆摆手道:“起来吧,朕没心思罚你。”
“是是,谢皇上,皇上仁慈。”刘公公抬手擦擦额上冒出的冷汗,恭敬的站回原位。伴君如伴虎,他的心整日都悬着,就没有一刻敢放松的时候。
*
次日早朝,皇上便将奏折上所奏之事宣布出来,与众大臣们商议如何救灾之事。
何太傅主张派钦差前去核实灾情,若真如奏折上所写,那便立即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民乃国之根本,皇上若对之不管不顾,少不得要寒了民心,到时必将天下大乱。
皇上铁青着脸色看了何太傅一眼,这就是你给朕出的主意?!
这道理皇上他能不懂?
南方三城受灾,二十多万百姓流离失所,救济粮要一直供给到明年新粮收获。
也就是说,皇上不但要少收三城的赋税,还要白白供养二十多万老百姓吃喝将近一年时间,并赐下粮种以供百姓们有种下田。
这样算下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国库必将入不敷出,倘若沐恒趁此时机起兵造反,试问有哪位将领能阻挡得住他的大军?到时大虞朝内忧外患,国将不国!
皇上又看向贺国公,贺国公老神在在的站在原地,微微低垂着脑袋,让人看不清他的神色。
“贺国公就没有什么要补充的?”皇上冷声问道。
贺国公出列,拱手回道:“回皇上,臣以为救济灾民不必非要开仓放粮。”
“哦?贺国公还有其他良策?”皇上面色渐缓。
贺国公笑道:“我大虞有大小城池三十二座,难道还供养不起三城百姓?除此之外,商贾数量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人享受着朝廷给他们带来的安逸,也自当为朝廷分忧。咱们不如借此机会增收赋税,如此粮草有了,银子也有了,这些赋税不仅可以用来赈灾,多出来的部分还可以充盈国库,以备军需。”
贺国公语闭,立马有官员站出来附和,“贺国公此法妙啊,即可以表明皇上一番爱民之心,又可救济灾民于水火,还可以囤积军需粮草与军饷,可谓一举多得!”
“贺国公才是真正为皇上排忧解难的忠臣良将啊!”
“臣也赞成贺国公所言!”
“臣附议......”
何太傅脸都青了,真显得你了!
“皇上,征收赋税也需要不少时间,灾民们怕是等不起啊!”
皇上脸上刚升起来的笑容顿时一僵,目光又看向贺国公。
贺国公自然不会让皇上失望,“可先在受灾城池附近收税,直接送至灾区,其他救灾物资再陆续送达即可。”
“皇上,臣以为此法不妥...”
之前抵御北越,皇上就已经下旨增收赋税,如今新粮还未收获,百姓们还哪儿有粮可交?若强行增收赋税,百姓们定然怨声载道,到时只怕是会引起民愤...
这可是亡国之兆啊!他只想辅佐二皇子继位后再复大虞盛世,可不想成为亡国之臣啊!
何太傅还要再劝,皇上却是不耐烦再听下去了,“就按贺国公说的主意办吧,依众卿来看,朕派何人为钦差督办此事为好?”
众大臣小声议论起来,最后还是贺国公推选的户部侍郎被皇上认可。
“着户部侍郎卫爱卿为钦差,此次增收赋税救灾之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臣遵旨!”卫大人连忙出列,拱手应下,这可是趟肥差!多谢贺国公的提拔之恩了!
接下来,皇上又问起征兵之事,和国师的归期。距离新粮收获最多还有两三个月,到时还可以再征收一次赋税,如此粮草充足,趁这段时间征兵练兵,就等国师回归与沐恒一战!
不对,就等国师回归,将沐恒打得屁滚尿流,再活捉回京,任由皇上处置!
(叶泽的玉米是三月份种下的早玉米,八月收获,百姓们种植的粮食都是一年两季,要等到九月十月份收获)
卫大人第二日便奉旨启程赈灾去了。
这两年可谓是多事之秋,抵御北越时征兵征粮已经让百姓们疲惫不堪,如今又要面临赈灾的困境。新粮还未收获,他们又该从何处弄来粮食交税?
然而,官兵可不会管这些,他们只管收粮,拿不出粮食便以钱财相抵,百姓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很多人家以至于要卖儿卖女凑税收。
收上来的这些粮食钱财只有小半送至灾区,剩余大半,金银被送至京城,粮草被送至云州军营。
这一小半救灾粮草和银钱还要被底下官员层层剥削,能拿到百姓们手中的就只有二斤掺了沙子的杂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