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大宋官家哄人的手段,十分枯燥(1 / 1)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你不冷吗?!现在当殿指斥朕,朕又不是柳下挥!”

“你自己就干净到了极致吗?若池中之莲,出淤泥而不染吗?为什么不能让你进宫,你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赵桓愤怒的咆哮着。

李清照看着出离愤怒的赵桓,浑身发抖的闭上了眼睛,文德殿上再次经历了良久的沉默后,李清照开口:“指斥?好大的罪名,道德的制高点?好高的帽子。”

“臣妾告退。”

李清照拖着长长的尾裙转身准备离开,在转身的那一瞬间,赵桓清晰的看到了李清照眼角眼泪划过。

赵桓略带颓然的坐在了龙椅上,靠在椅背上,用力的揉着额头。

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软肋,那就是害怕旁人的失望,不论这个人是谁。

他也发现自己终归还是喜欢听,官家英明这四个字。

赵英看到了李清照出宫,赶紧扶着李清照上了大驾玉轳,问道:“李宫正去哪里?”

“回家。”李清照木然的说道。

“要不说李宫正厉害呢,总是能把自己想办自己的事,都给办了。”赵英早就看出来李清照进宫,压根就没打算好好说话,奔着吵架去的。

“这话怎么说。”李清照擦拭了眼角的泪,问道。

赵英连连摇头说道:“吵架的时候,这话都是怎么剜心怎么来,今天李宫正进宫,就是为了大吵一架来的,李宫正借着机会就可以离京了。”

“官家是个直人,不大擅长对付女人。李宫正天天这么欺负官家,这要是入了宫,官家这日子怕是要难熬了。”

李清照撩开了大驾玉轳车窗的车帘,看着灯火辉煌、华灯高悬的文德殿,愣愣的出神了良久,才说道:“你怎知,我就没有真的想远离这是是非非的想法?”

“那李大家就不会入宫了,臣还是把李大家送到汇英阁吧。”赵英嘿嘿一笑的说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就去汇英阁吧。”李清照放下了帘幕,眼神中带着疲惫。

赵英乐呵呵的送走了李清照,站在文德殿的门口,想了很久,才踏进了文德殿。

文德殿并没有一地狼藉,官家依旧靠在椅背上愣愣的出神。

“既然起居注上有朱家姐妹共同侍寝的记录,证明当日朱凤英从偏殿到了主殿,宫人们都是知道的,为什么不让他们拦着点朱凤英?”赵桓揉着脑阔问道。

赵英一听官家这么说,脚步一顿,开始后退,官家这话,吃干抹净准备找人背锅了?他才不背这个锅。

官家余怒未消,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错的。

“回来!”赵桓撇了一眼赵英,这个家伙遇到点事就躲着,他都不知道赵英什么时候溜出了文德殿。

“李大家送到哪了?”赵桓疑惑的问道。

赵英给官家沏了一杯茶,说道:“送去汇英阁了。”

“还好她没出宫,否则朕以后再也不见她了!气煞朕也!”赵桓抿了一口热茶。

“吵架,吵吵闹闹才是日子,怎么能说以后再也不见了呢。”

“人镜魏征总是在前唐文皇帝最得意的时候,予以痛击。这世间不是谁都能做的了魏征,也不是谁都是文皇帝的。”赵英乐呵呵的说道。

赵桓瞪着眼,拍着桌子问道:“你是说朕心眼小!不能纳谏是吧!”

赵英连连摆手的说道:“臣没那个意思。平日里朝臣们,也没少上札子,说的比李大家还难听的也有,官家也没生气,怎么到了李宫正这里,李宫正就不能说两句了?”

“那都是外臣,他们说再多,那也是外人!”赵桓拍着桌子说道:“她居然说朕…!哼!”

赵英乐呵呵的说道:“这不就结了,官家还是在乎李大家心里的想法,官家再想想,大宋朝半个朝堂都在骂李大家龙漦易貌,李大家可曾和官家置气?李大家心里委屈肯定埋了很久了。”

“这次郓王妃都入了宫,李大家的脸上自然挂不住。”

赵桓皱着眉头,左思右想了很久,才拍桌而起,瞪着眼看着赵英,说道:“你是说,李大家故意惹朕生气,然后放她去江南?”

赵英点头说道:“臣是这么想的。李大家一反常态,进门就奔着吵架去了,答非所问,已经很明显了。”

朕,又被演了?

赵桓想明白这点之后,就陷入了沉思,自己到底得准备多少小金人才能够满足大宋朝的需求?这么多影帝、影后,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摆驾,今日留宿汇英阁!”

赵桓左思右想,趁着朱琏、朱凤英怀孕这个契机,索性把这些事一起办了。

“你来作甚?”李清照放下了手中的札子,揶揄了一句赵桓。

因为赵桓的到来,汇英阁本来聚集的宫人们,如潮水般褪去,弄的李清照手头的工作都没做完。

这刚生了气,怎么就好意思找上门来?

赵桓想了想说道:“生孩子。”

他当然不允许李清照离开汴京,这对他是一种侮辱。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大宋的皇帝和自己的宫正不清不楚。

就这么黯然离京,李清照再想转回汴京,以李清照的脾气,绝无可能。

“臣妾不能生养。”李清照欠了欠身子,拒绝了官家生孩子的打算。

赵桓嘿嘿的笑道:“不试试怎么知道?”

赵桓从来没有否认过自己是个铁渣男的事实,也从来没有否认过自己是个钢铁直男这一事实,对于吵架,尤其是时间不多的他来说,最好的哄人的方式,就是龙榻。

“谁要跟你试,流…氓,你放我下来!”李清照突然发现自己身体腾空了起来,略有惊慌的拍打着赵桓。

次日清晨,英明神武的大宋皇帝再次常朝迟到,引得朝臣们议论纷纷。

赵桓环视一圈,开门见山的说道:“朕决定了要纳李清照为贤妃,朕的话说完了,你们谁赞同,谁反对!”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再填龙嗣。”李纲带头高呼。

一阵山呼海喝的恭喜声之后,朝臣们喜气洋洋,这一直没有娃的官家,突然来了一拨三连,就让人十分惊喜。

赵桓琢磨了下,终归是没有解释这个误会。

“官家,西夏王李仁友和梁王任得敬送来了新年贺表,青白盐数千斤,以及各种物料近百车。”李纲俯首说道。

“西夏王怎么想起了送礼了?”赵桓打开札子一看,西夏是有事相求,而且看情势有点不大妙。

李纲叹气的说道:“西夏多地已经发现了蝗卵,西夏今年蝗灾,已经成了箭在弦上的时候,西夏王以国小力微为由,请大宋防蝗。臣以为要防止西夏蝗灾入我宋土。”

“臣以为西夏不恭,不应赈济救灾。”第一个反对的是尚书右丞孙博,他坚决反对此事。

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