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萧承绪自然是不吝惜举办一场宴会的,但他未曾考虑过,谢瑶卿是否会接受,他的一厢情愿,自作主张,未尝不会成为谢瑶卿麻烦。
奉安自己觉得,皇后娘娘未必会觉得有多惊喜,但皇上能有心为皇后娘娘准备惊喜,说不定能挽回皇后娘娘,若是能借此机会重修旧好,和好如初,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所以萧承绪一发话,他就喜滋滋,尽心尽力地去筹备宴会了,也做到了萧承绪所说的,先瞒下来,不要走漏风声。
辍朝几日后,萧承绪再次上朝,难看苍白的脸色让个别大臣忍不住在心里泛起嘀咕,皇上瞅着像是大病了一场的样子,形销骨立,面容憔悴,莫非除了不举,身体还有其他毛病?可别是活不长久,寿元不长吧?
于是,一些喜欢操闲心的大臣们又重新提起了旧日之事,纷纷上书恳请萧承绪以江山社稷为重,尽早从宗室皇亲中过继一个子嗣,让其入主东宫,确定太子的人选。
萧承绪怒了 ,上折子的大臣们,有一个算一个,一个都没跑,统统都受到了惩罚。
被斥责和罚俸禄的大臣们心中郁闷不已,感到十分委屈。
如果皇上自己争气,怎么会需要过继呢?虽说是同宗,但毕竟不是皇上的亲生骨肉,终究还是隔了一层啊。
他们完全是出于对皇上和大赢的考虑,才会提出过继一事,因为他们绝对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皇上没有继承人而坐视不管 结果不仅没落个好下场,反而还惹来一身骚,引起了皇上的不满。
不过,这些大臣们很快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毕竟皇上还年轻嘛,男人都是很爱面子的,皇上现在肯定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还想着通过调养身体,再努努力,看看能否留下亲生的子嗣。
理解理解,同为男人,皇上的心思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身为一国之主,若是被臣民知道身体抱恙,尤其还是那种难以启齿的病症,难免会影响到皇帝的威严和统治地位。既然皇上有心,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当然要懂得为皇上分忧。
看来以后得多打听打听有没有什么擅长治疗隐疾的大夫,都给皇上留意着,若是怎么治都治不好,等过几年,皇上估计自己也就认命了吧。
萧承绪尚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一些大臣同情上了。直到某一日,他在处理政务时,看到了一份特殊的奏折。这份奏折与以往不同,并没有涉及国家大事或政治决策,上面写着一个民间偏方,据说这个方子能够治疗不举之症。
看到这里,萧承绪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萧承绪生气归生气,却没有处罚那位上折子的大臣,毕竟对方是出于一片好心,甚至不惜费尽心思去打听这样的偏方来进献给他。而且,这话也是他自己亲口说出去的,如今在大臣们的眼中,他可不就是患有不举之症吗?君王不举确实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作为臣子,自然应该替君分忧解难。
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切,谢瑶卿并没有刻意去打听,但她还是听到了一些风声,大多是从谢逸尘那里听来的。
自从萧承绪开始在坤宁宫当门神后,谢瑶卿的心情变得越来越烦躁不安。特别是当她确定萧承绪和她有着相同的经历时,她对心中的不满情绪愈发强烈起来。
甚至,谢瑶卿曾经产生过一个大不敬的想法——弑君,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取人性命动真格的那种。
当然,这只是一时冲动下的念头罢了,谢瑶卿深知这样做的后果不堪设想。
当年的夺嫡之战太过惨烈,如果萧承绪这位没有亲生子女的皇帝突然驾崩,那么整个皇室所有的成员都会虎视眈眈地盯着那把象征至高权力的龙椅。到时候,一场激烈的争斗必将爆发,引发无数的纷争。
某天,谢瑶卿出宫散心,干脆没有回宫,而是去了永昌侯府,随后派人往宫里送信,说要在永昌侯府小住一段时间。
谢逸尘虽然身担官职,但由于目前战事未起,因此相对其他几位兄长和永昌侯来说,他显得较为清闲。也正因如此,谢瑶卿与谢逸尘见面的机会最多。
这一天,谢逸尘兴致勃勃地向谢瑶卿讲述着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只见他手舞足蹈、口若悬河,描述了萧承绪是怎样处理那些上书要求立储的大臣们的情景。
谢瑶卿看着自家三哥那副眉飞色舞的样子,心中便明白过来,那些遭受惩罚的大臣之中,必定有曾经得罪过谢逸尘或者与他结下梁子的人,否则他说话的语气怎会如此幸灾乐祸?
谢逸尘滔滔不绝地说了许久,说得口干舌燥之时方才停歇下来。恰在此时,他的面前多出来了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水。
谢逸尘满心欢喜地端起茶杯,将其一饮而尽,心中暗自感叹,还是妹妹最贴心,如果是大哥,连杯水都不会给自己吧。
谢逸铭是不在,也不听不到弟弟的心声。若是让他知晓了,怕是会忍不住冷笑一声,自己平日里对亲弟弟的关心是喂了狗吗?虽然没给多少茶水喝,但美酒可是没少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