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君王死社稷(1 / 1)

可以不客气的说。

无论是房玄龄还是长孙无忌,他们自己其实都心知肚明,他们教育儿子的方式都是极其失败的。

失败到了何等程度呢?就是几乎长安城里,是人都摇头的地步。

因而,现在孩子稍大一些,他们心里也摇头,可没办法了,管不住了,就算是想管,长孙无忌也舍不得,而至于房玄龄,他就比较无奈了,没有管的资格!

李世民将太子的奏疏拿出来,二人不禁有些慌。

说实话,他们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吏部尚书,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德行,他们是再清楚不过了。

人要贵在有自知之明,对于这样的德行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让他们沾任何重要的人物!

若是平日,这两个家伙,随便他们在长安怎么胡闹,毕竟就算真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凭借着房家和长孙家的权势,总还能压得住的。

可现在太子让他们伴读,这……就有点坑了。

事实上,平时他们就很担心孩子跟太子交往,其实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早早与太子亲密无间呢?可至少不是现在啊,现在太子的年纪也还太小,若是这两个狗东西将太子带坏了,成日跟他们一样,只知道飞鹰斗狗,那房遗爱,才八岁,就偷偷往青楼里钻,美其名曰我只看看,这若是将太子也拉着去,会是什么后果?

可太子居然主动上奏让这两个狗东西做伴读,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现在是一脸懵逼,不主动争取一回事,可送到面前的好处,这个选择就比较难了。既是觉得这样,或许对自己的孩子有帮助,可又疑虑重重。

所以沉默了片刻,房玄龄尴尬道:“陛下,遗爱年龄还太小,尚不懂事,此时若是去东宫伴读……”

李世民呷了口茶,笑了:“就是因为年纪还小,朕才让他们去东宫伴读,如若不然,你又无法管束,这若是学坏了,将来怎么办?朕是看着遗爱长大的,这小子有些顽劣,该当管一管。”

房玄龄板着脸,心里说,这可是陛下你自己说的啊,可不是老夫说的,于是便不吭声。

长孙无忌心里已转了无数个念头,老半天,方才道:“陛下说的也有道理,只是……臣以为……”

很显然,长孙无忌的挣扎没什么用……

李世民打断他的话道:“好啦。你们不必有顾虑了,这是太子的一番美意,他们当初就是玩伴,可自从朕登基之后,承乾做了太子,反而生疏了,这可不好,想当初,朕与无忌也是自幼便熟识的。”

李世民大气地道:“此事,朕做主啦,就这么定了。”

长孙无忌心里倒是松了口气,反正这是陛下你做主的,到时候出了事,可怪不到我的头上。

房玄龄也松了口气,反正是陛下做主的,若是家里的母老虎要发威,那也是怪不到我的头上。

于是三人奉茶,李世民随即道:“朕这些年,愈发觉得人才的紧要,思来想去,最紧要的还是招揽人才,陈正泰此前上了一道奏疏,说是科举需改一改,要从各地择才,进行统一的考试,所有的考试也需统一,而不能又是明经,又是进士,又是秀才,朕思来,是这个道理,因而,房卿就拿出一个章程来吧。”

房玄龄心里知道陛下的意思,这科举现在要改,本质是延续了扬州新政的想法。

也就是说,扬州新政之后,对于世族的态度,已开始有了改变。

那么,怎么能容得下像从前一般,让世族的子弟想为官就为官呢?

可想要压住世族,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统一的考试,通过科举招揽更多的人才。

当然,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引发世族的抱怨,不过抱怨的声音应该不会太多。

因为以往是人才几乎是世族进行举荐,或者科举的名额,由他们推荐。

可未来,即便未来朝廷更侧重于科举取仕,可这天下识文断字之人,不还是这些世族子弟吗?不过是游戏规则改变了而已,其他的并没有变化。

房玄龄自是领命,便道:“臣遵旨。”

李世民看他一眼,极认真地道:“只有侧重科举,才可巩固国本,卿不可小视。”

只这轻描淡写的一句,房玄龄便心领神会了。

陛下将科举和国本居然联系起来,这……就说明,这科举在陛下心里的份量,再不是像从前一般了。

他颔首,心里已开始谋划起来。

二人告退,李世民依旧还在喝茶,他在等着房玄龄将章程送来,说是让房玄龄拟定章程,不如说是试探一下百官们的态度,毕竟房玄龄是宰相,一旦要拟定章程,势必要与各部的大臣商议。

经过这些商议,大抵就可将百官们内心的想法折射出来。

此时,张千碎步进来道:“陛下,陈詹事求见。”

李世民脸色缓和了一些,笑道:“叫来吧。”

陈正泰兴冲冲地入殿,朝李世民行了个礼,便道:“恩师气色较之往日,又好了不少,远远观之,可谓英姿勃发……”

李世民笑道:“你少说这个,无事不登三宝殿吧。”

陈正泰哈哈一笑:“事倒是有事,不过都是一些小事,主要还是来探望恩师,这一日不见恩师,便觉得度日如年一般。”

李世民的心情很好,让他坐下,又让张千斟茶。

师徒二人吃着陈正泰家里送来的茶叶,陈正泰咳嗽一声道:“学生其实此来除了看望恩师,有一事也是想让陛下同意。太子这一次监国,听说十分顺利,满朝公卿都说太子稳妥。”

李世民则是在心里冷哼一声,什么顺利,至于稳妥,更谈不上了,你陈正泰是真傻还是假傻啊。

其实百官们确实表示了对太子的认可,不过人家是读书人,读书人说话是拐着弯的,表面上是赞许,里头加一个字,少一个字,意义可能就不同了。

所以,话语里夹带着枪棒的人可是不少,只是有心人能揣摩出,寻常人听了,只觉得这太子真是满朝称颂,将来必为英主。

李世民道:“也不至满朝公卿都在夸赞他,他是太子,谁敢说他不好的地方呢?即便是有瑕疵,谁又敢直接指出?你就不必为他美言了,朕的儿子,朕心如明镜。”

陈正泰便干笑道:“此次监国之后,学生还是觉得太子应该多读读书,所谓不读书,不能明理,不读书,不能明志。”

李世民自是很赞同这点,颔首道:“他已接触了一些世情,因而读一些书也好,詹事府,难道还缺大儒吗?”

“不缺。”陈正泰很认真的道:“只是学生以为,太子若只是在詹事府中读书,只怕没什么用处,倒还不如进皇家二皮沟大学堂里就读,毕竟,学堂里的气氛好,又有同窗,可激起太子争强好胜之心。除此之外,太子是个爱热闹的人,以往在詹事府,那些鸿儒博士们成日在他面前如老僧念经一般,怎么学得进去,可进了学堂就不同了。”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道:“是吗?只是若去了学堂,出了岔子,朕可是要唯你是问的。”

“学生自当承担后果。”陈正泰拍着胸脯保证。

若换做是其他的天子,自然觉得这是笑话。

可到了李世民这里就不同了,其实皇家如何进行教育,一直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多少太子身边围绕了一大群的大儒,可真正成才的又有几人。

李世民就不是靠皇家教育出身的,或多或少,对于这样的方式有些抵触。

现在听陈正泰提起这个,李世民略一思索,便道:“那不妨一试,还有何事?”

显然对李世民而言,陈正泰肯定还有事想说的。

陈正泰却是摇摇头道:“恩师,无事了。”

李世民:“……”

眼见陈正泰要告辞,李世民觉得这么憋着也不是办法,便索性道:“朕听说,你想让遂安公主的公主府移至大漠营造。”

“是,学生提过。”

李世民皱着眉头道:“这是何故?”

陈正泰脸色很平静,他知道李世民在细细地观察自己,所以如无事人一般:“遂安公主愿为恩师效命,她常常说,自己的身体发肤都受之恩师,若能为恩师分忧,便是万死也甘愿。自来就有公主出塞和亲的事,可若是能为大唐镇守北疆……”

李世民听到此,就没查给他翻一个白眼。

这不摆明着是你教的吗?

遂安公主是骗不了人的,她会说什么话,朕能看不出来?

李世民懒得再跟他打哑语,摆摆手道:“你不必说这些,朕只想知道,你的看法是什么?”

“学生?”陈正泰一愣。

李世民颔首道:“你说罢,朕不怪罪。”

陈正泰道:“都说君王死社稷,天家无私情。学生所想的是,自汉以来,从汉高祖开始,他们便连死后,都要将自己葬于军事要害之处,希望借用自己的陵寝,来保卫社稷的安危,那么,我大唐难道连大汉高祖皇帝都不如吗?遂安公主此举,值得赞赏。”

陈正泰所说的这个典故,其实就是汉高祖刘邦选择陵寝的时候,将长陵设置在了军事要冲了。

寻常人给自己选坟墓,还会选择风水吉地,可刘邦不一样,他选择将自己的长陵,当做一个要塞。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帝王的陵墓,耗费极大,除了地宫之外,地上的建筑,也是惊人。

而陵墓修建,汉高祖下葬之后,为了保卫陵墓的安全,还需大量的卫兵镇守。

于是乎,将长陵选择在长安的重要要冲上,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花一分钱,办成两件事。

同样都要派驻军队镇守,那么为何不将其设置在匈奴入侵的要冲上呢?

一旦匈奴入侵,进入了关中,首先要面对的不是长安城,而是长陵这一座军事堡垒。

如此一来,汉高祖死后,也可以将自己作为屏障,保护自己子孙的安全。

当然,他自己想必也没有想到,此后自己有个曾孙,人家直接出了大漠,将匈奴暴打了几顿,北方的威胁,大抵已解除了。

所以他这长陵,也就从要塞,变成了大汉王朝的腹地。

很显然,陈正泰的话,是李世民没想到的,他若有所思地道:“区区一个公主府,也可有长陵的效果?”

陈正泰笑呵呵地道:“学生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可若是公主府不营造在那里,谁敢投钱呢?”

李世民一时满带着疑虑,他沉吟片刻,才道:“如何选址?”

显然,他也想试一试,大唐也要将这大漠当做腹地。

虽然这看上去好像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可任何帝王都有这样的冲动,永绝边患,这几乎是所有人的梦想。

而且,就算营造出来,当真会有危险的话,那么索性废弃就行了。

陈正泰却是道:“这个得问遂安公主殿下了。”

李世民冷笑道:“你少来说这些,问她,不就是问你吗?”

“哎呀。”陈正泰扭扭捏捏地道:“恩师这样说,可折煞学生了,学生……”

李世民一挥手:“少啰嗦,过几日给朕上一道奏疏来,将这选址和营造的规格,统统送到朕面前来,若是再遮遮掩掩,朕不饶你。”

陈正泰尴尬地点头,连忙告辞,一溜烟的跑了。

………………

“我的亲儿,你这是怎么了?”

此时,在房家里,已是乱成了一锅粥。

房夫人发怒了。

却是房遗爱手背受了伤,因为揍人的缘故……

房夫人一看手背的淤青,便暴怒,这府中上下人等,个个吓得魂不附体。

房遗爱只是在那嚎哭:“那狗奴骨头这样硬,儿只打他一拳,便疼得要命了。”

接着便是撕心裂肺的哭叫。

房夫人心疼得要死,在一旁陪着流着眼泪道:“好啦,好啦,你别哭啦,母亲自会给你做主。”

这时,房玄龄倒是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做主,做什么主,他无端去打人,如何做主?他的爹是天子吗?即便是天子,也不可这样胡作非为,小小年纪,成了这个样子,还不是宠溺的结果。”

房夫人顿时大怒道:“阿郎怎么能说这样的话?他不是你的骨肉,你就不心疼?他终究只是个孩子啊。”

虽是大怒,其实房夫人是底气有些不足的。

房夫人其实很清楚,这房遗爱确实是顽劣得出了名的,也不知将来该怎么办,她现在还在呢,将来若是她不在了,有人欺负他,怎么是好?

房玄龄重重叹了口气,很是无力地道:“怎么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啊。”

不过他的语气明显的缓和了,低眉顺眼的样子:“我这为父的,不也是为了他好吗?他年纪不小啦,只知成日游手好闲的,既不读书,又不习武,你也不想想外头是怎样说他的,哎……将来,此子必定要惹出大祸的,败我家业者,必定是此子。”

房夫人又怒了,猛地张大了眼睛,直直地瞪着房玄龄。

房玄龄在这带着火气的视线下,吓了一跳,顿时泛起满满的求生欲,立即转移开话题道:“今日我去见陛下,说是太子上了一道奏疏,令遗爱去给太子陪读,哎……我这是担心啊,担心他一旦到了太子的身边,若是惹出什么事端来,那就是大罪了。可圣命已下,还能有什么办法?夫人,为人父母的,要为子孙做长久计,若是子孙不肖,今日宠溺他越多,那他将来遭的难会愈多啊!我们房家好不容易才有今日,贤夫人怎么忍心最后看它败下去啊。”

房夫人果然中计了,听说要去伴读,一时之间也有些担忧起来,蹙眉不语,不知在想什么。

房玄龄小心翼翼地盯着她,生恐她又抓住自己什么话柄。

良久,看她没有再对他发火,才语气更温和地道:“做爹娘的,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只是凡事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为了遗爱,真真的担心得一宿宿的睡不着,寝食难安啊!不就是希望他将来能争一口气吗?也不求他建功立业,可至少能守着这个家便好。”

房遗爱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怕房玄龄的,便也不嚎哭了,只躲在一旁,一声不吭。

房夫人则是目光闪烁着,似乎心里权衡计较着什么。

这令房玄龄看她还是不吭声,又开始担心起来了,努力地检视自己方才所说的话。

似乎没什么问题啊。

………………

第二章送到,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