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等待时机(1 / 1)

由于大部队早已到了汉中,现在孟获只是带了少量部队往汉中而去,轻车简从之下,很快便到达了汉中。

这里的空气较成都平原多了几分干燥,天空也更为辽阔,阳光照进了无尽的麦田,一片丰收的景象。

在汉中城中,孟获终于见到了久别的诸葛亮。这位丞相较几年前更显苍老,两鬓斑白,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但眼中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丞相,别来无恙。”孟获抱拳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压抑的情感。

诸葛亮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几分宽慰与慈祥,“孟获,你来了。”

两人相视而笑,却是不言而喻。作为蜀汉的栋梁,他们彼此间的尊重与理解,是长年累月共同战斗的结果。

孟获被迎进了诸葛亮的营帐,这里布置简单而不失雅致。地图、兵器与各种文卷整齐地摆放,显示出这位丞相事事亲力亲为的作风。

“南方可还安好?”诸葛亮关切地询问。

“一切安好,感谢丞相关心。”孟获回答。

孟获看着眼前两鬓斑白的诸葛亮,心中思绪纷杂,按历史记载,诸葛亮是死于公元234年,如今是公元230年,如果按照历史来看,诸葛亮是没几年好活了。

孟获转头看向一旁的赵云,按历史记载赵云于公元229年就病逝了。

但,此时的赵云龙精虎猛的站在一旁,哪有一点生病的样子。

这个自然要归功于孟获,孟获在离开潼关前,便给了一粒延寿丹给马超,嘱咐他在赵云病危时,再给他服用。

“蛮王有礼了,感谢…”赵云见孟获看向他,正准备上前感谢一番孟获,却是被孟获打断了。

“赵将军越活越年轻,当真是可喜可贺。”孟获打趣道,但这话一出,赵云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也不再提感激的话语。

“蛮王谬赞,云不过是回光返照,如今年纪大了,身体确实大不如前。”赵云也是懂味的人,见孟获有意掩盖此事,再加上马超的嘱咐,也就打马虎眼将事情盖过了。

诸葛亮深究的目光在孟获和赵云之间来回转换,似乎察觉到了两人之间的微妙气氛。他知道孟获并非寻常之人,其言行举止常含有深意,而赵云的变化确实超乎寻常,这其中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然而,作为蜀汉的丞相,他必须将国家的利益置于首位。

收回思绪,诸葛亮转而提起当前的局势,“蛮王,此次北伐,可曾准备妥当?”

诸葛亮的问题像一阵清风,驱散了方才微妙的气氛,孟获点了点头,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丞相,一切准备就绪。粮草已备,兵马已整,只待一声令下。”孟获的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诸葛亮微微一笑,他欣赏孟获的这种果断与决心,“甚好,此番出师,非比寻常。魏国虽内忧外患,但司马懿非泛泛之辈,此战需谨慎对待。”

话音未落,帐篷被轻轻掀开,一道身影款步走入。来人正是马岱,他的到来,给了诸葛亮一丝安慰。马岱虽然不如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名声显赫,但其稳重和勇武却是军中有名的。

“丞相,各路兵马均已到位,羌族的俄何烧戈也按时出兵,牵制魏国西部的兵力。”马岱报告着,声音沉稳。

“嗯,俄何烧戈是个人物,有他相助,我们的压力会减轻不少。”诸葛亮站起身来,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思考着接下来的布局。

赵云此时也开口说道:“丞相,我虽年老,但仍愿意领兵前行,为蜀汉尽最后一份力。”

看着赵云那不减当年的战意,诸葛亮心中一暖,但他还是摇了摇头,“子龙虽勇,但此次行动还需子龙守护成都,确保后方无忧。”

会议继续,几人围坐一处,开始研究起详尽的战术和策略。诸葛亮详细地解释着他的计划,每个人都仔细聆听,时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夜色渐深,营帐中的灯火通明,映照出几人坚定的面庞。在这关键时刻,他们都明白,只有团结一致,才能面对接下来的种种挑战。

只是连续几日,蜀军却并无动静,也未发兵,只是在营地内勤练兵马。

蜀营内,士兵们的训练变得越发紧张而有序。诸葛亮不仅要求他们练就过硬的武艺,更要他们学会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从早到晚,校场上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士兵们或练习枪法,或操练阵型,每一次排练都如同面对真正的战场。

而在这些日子里,诸葛亮也特别注重提升士兵们的心态和士气。他常说:“真正的强者,不仅是武力上的过人,更在于心智的坚韧。”因此,除了体能和武艺的训练外,每天晚上,他还会安排时间让士兵们学习谋略和心理战的知识。

转眼间,几日过去。尽管外界风云变幻,蜀营内部却逐渐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和坚定。所有的士兵,在诸葛亮的影响下,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成长着。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紧密团结在一起,等待着最终战斗的到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