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闻言,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此事更是因缘际会。原本只是想借此机会加深与东吴的关系,没想到竟然成就了一段姻缘。我与孙权之女一见钟情,两人情投意合,最终喜结连理。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也算是一种外交上的意外收获吧。”
诸葛亮听罢,不禁大笑,“好一个因缘际会!孟获,你此行虽然冒险,但所得之多,也足见你的智谋与勇气。”
孟获连忙谦虚地回应:“丞相过誉了,没有丞相的统筹规划和信任,我等岂能有今日之功?”
诸葛亮点了点头,他知道孟获的功劳不仅仅是运气,更多的是对方那种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事风格。这种能力在乱世中尤为重要。
两人的对话逐渐转深,开始讨论起接下来的战略部署。诸葛亮提出,即便目前蜀汉与东吴关系良好,但仍需保持警惕,加强内部稳固,以防不测。
“我们需加强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共同维护这片土地的稳定。”诸葛亮端详着地图,指着关键的地理位置,“此外,我还打算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兵力和粮草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孟获看着诸葛亮手指的地方,沉声道:“丞相的意思是要防备吴国?”
“不错,现在魏蜀吴,数我蜀国势力最大,为防止魏、吴联合,第一是要联吴伐魏,第二个便是加强对吴国的防备,最后,便是积蓄国力,征伐魏国。”诸葛亮一分析,孟获也觉得很有道理。
蜀国本身的蜀中之地便是富足,孟获投靠之后,南中便名义上算是蜀地了,如今蜀国不止有南中之地,汉中之地也是尽归蜀国,加上关中之地和凉州等塞外之地,蜀国可谓今非昔比,只需稳步发展,魏、吴两国便不再是蜀国对手了。
“丞相,南中有几物,或许可以加快蜀国国力和粮草恢复。”孟获犹豫再三,还是将话说了出来。
“哦,不知蛮王说的是何物?若是真能加快国力恢复速度,那可是大功一件。”诸葛亮眼前一亮。
“丞相且随我来。”孟获起身,挥手一请,诸葛亮也是起身跟上。
孟获带着诸葛亮穿过了僰道城后的山岭,来到了一个水流穿过的山谷之中。在这片被群山环抱的肥沃土地上,孟获展示了他口中所说的“几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种巨大的木制水车,其结构精巧,水流带动之下,能将河水引向高处的农田。诸葛亮见状,不禁连连点头,“此物可解决蜀中灌溉之难,提升农作之效。”
随后,孟获又引诸葛亮至一处新犁的田地旁,展示给他一种名为“曲辕犁”的农具。与蜀中传统的直辕犁相比,这种曲辕犁更适合犁地,更加省力不说,减轻了牛畜的负担,还提高了耕作效率。诸葛亮亲自试拉之后,对孟获道:“此犁一行,着实提升了耕地速度,且节省人力,利于山地农业的发展。”
行至谷深处,是一处水动磨坊。水轮转动之际,石磨缓缓工作,谷物被有效地磨成粉末。诸葛亮仔细观察其结构,发现其设计合理,能够大大提高粮食加工的效率。他心中暗想,此物若在蜀中推广,粮草储备的速度将大为加快。
最后,孟获带着诸葛亮参观了一种水车纺纱的设备。这是由水力驱动的纺车,能够高效地将原棉转变为纱线。诸葛亮看着那些巧夺天工的机械装置,心知这些技术的推广将极大地推进蜀国的纺织产业,加速经济发展。
“这便是蛮王在成都用蜀锦大挣一笔的原因了吧?”诸葛亮调笑道,他是早就知道孟获在成都干的那点事情,只是孟获乃是重要的合作伙伴,那点小事无伤大雅,便没有在孟获面前提起过。
“倒是让丞相见笑了。”孟获也不解释,两人心照不宣的默认了此事。
回到临时的营地,诸葛亮与孟获点起灯火,展开地图,开始策划如何将这些技术和设备推广到蜀中的每一个角落。
“蛮王,你带来的这些技术无一不是宝贝。我们需先设模范区域,培训技术人才,再逐步扩展到全国。”诸葛亮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丞相,倒是可以免去如此麻烦,只要丞相允许,我南中可派出工匠到蜀中各处指导生产这些工具,保证能快速的推广起来。”孟获看着诸葛亮,一脸真诚。
诸葛亮略一沉吟,便道:“好,那就依蛮王所言。”
诸葛亮不是不知道孟获的那点小九九,若是由南中派遣工匠,孟获必将收获大量的名声,百姓必将感恩戴德,但他诸葛亮也不是嫉贤妒能之人,他的目的从来只有一个,那便是光复汉室。
孟获点头如捣蒜,他知道这些技术和工具的传播,将使得他的家乡南中与蜀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繁荣。
诸葛亮却在这个时候画风一转,对孟获道:“蛮王,你如今既然娶了孙权的女儿,孤虽知道你是因缘际会下做的,但未免别人说闲话,还需避一下嫌的好。”
“还请丞相教我。”孟获忙起身下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