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鸿儒江启臣(1 / 1)

江启臣,子米恒。

原汴梁人士。

因其大才,被尊为世之大儒。

在士林之中追随者甚众,在民间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要说起这江启臣,在宋人心间绝对是位绝顶的天才。

他自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四岁能读四书五经,且过目不忘,稍大一些,便能通读古史,并对一些疑难历史事件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人不仅学识渊博智慧超群,除了精通诗书通晓乐律外,而且他对香道理解精深,甚至工技等旁类都有涉猎且颇有造诣。

他早先在礼部待过一段日子,因其才学,口碑声望颇佳,又任国子监祭酒兼任太学经筵教学,再过了几年被直接提拔为了国子学判监事,成为了太学的最高行政长官。

其人的升迁不可谓不快,仿佛坐了火箭一般,甚者最后更是被官家直接提至宗学博士,负责宗室的教学。

他是无数读书人的榜样,更是文坛的巨擘,但与他亲近的百姓都更愿意称他为祭酒先生。

要说特别的人就是不一样。

自他任祭酒以来,凭借其名望和影响立时就开辟出了一股学教的新风,往昔森严的等级桎楛被极大的消融,学院里形成了一种新的风尚,人人皆可进行平等的学究探讨,哪怕学士与教授之间也少了往时的拘谨隔阂,谁都可以是老师,谁也可以是学生。

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嘛~

除了一定程度打破了旧有的弊习以外,他还在民间大力推行教育,倡导建设书院,发展文化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一系列的举措令满朝为之赞叹,虽然成绩斐然政绩卓着,但这位令人仰慕的祭酒先生却是妥妥的一个怪人。

熟悉他的人知道,好像其在临安并无家室亦无亲人,也从未听他说起过。

他总是孑身一人,既不买房,也不娶妻,只是自己租了个小院,闲时弄香读书。

虽然拥有崇高的地位和优渥的经济实力,可是他好像对于物质并没有太多的追求,这在绝大部分的官僚之中绝对是个异类。

不过好在其人无争,从不在意利益得失,也不在意仕途升迁,所以在官场并无树敌,相反还广受各派同僚的好评。

他被归为了最为特殊的一派,而这一派仿佛也只有他一个人。

他似乎对待什么都是那么随性,圣人的‘缘督以为经’是他最为信奉的养生处事原则。

不过在对敌的态度上他是鲜明的。他曾无数次的劝谏官家,对于金人的野心要足够警惕,最好能够定下心来革除旧弊,提倡武学,重整军心。

他认为金人不会满足于既得利益,条件成熟定还会大举南侵,万不可有苟安消怠之思。

可惜,每次与官家讨论此议题总是不果,气恼之下,在太学院的发展步入正轨后,他更是整日里游山玩水,少涉朝政,官家倒也躲得清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两不相干。

江启臣个性如此人尽皆知,若你觉得这样的人一定是个闭塞的呆子,那就错了,他其实交友极其广泛,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哪都有他的朋友,而且交往至真至诚绝无区别对待。

这其中,比较交好的便是督巡检林默然。

林默然出自大族,比江启臣小十岁,他们是在一次文辩中相识,虽然两人年纪相隔巨大,但并不妨碍他们对于国事都有着相同的理念。

他们认为宋之所以积弱,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过于‘重文抑武’。

固然这是有好处的,对于加强皇权,防止藩镇割据确实具有极大的意义,然而该政策也导致了军事力量的薄弱,文官掌兵,又不熟悉军务,造成了军事上的被动与软弱的局面。

但凡能够励精图治,知耻而后勇,朝廷下定决心革除旧制,避免内耗减少贪腐,务必造成文人尽忠,武人效死的局面,再加上百姓对国家的认同,只要将这些拧成一股劲,局势又何止颓败下去。

只是惜哉!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堪称千古一叹。

其实历朝历代都不乏有对时弊清醒的人,可他们能成为主流的又有几个?

在与林默然的日渐交往中,他们感情渐深,成了忘年之交,后来江启臣认识了其妹林雪,并对她的制香才情大为赞赏。林雪亦对江启臣的广才十分敬慕,遂拜他做了师傅,三人关系十分亲近。

此事在当时一度还传为佳话。

要知道,凭江启臣的大名,前来拜师的早就不计其数,在这里面达官贵胄的儿孙可不在少数,他们或为其名,或为其学,可这位执拗的大人也是要看人的,他谁都没收,最后只独独收了这个女徒弟。

事至后续,江启臣娶妻,自那次船难,一代鸿儒大家不幸罹难,消息传来,让广大的士林悲痛不已,大家齐聚太学府哭泣,民间百姓也自发祭奠,就连朝廷也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

......

真是造化弄人啊!~

万庚想到这些暗自里感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