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告知了老道徒儿的讯息,自然也有事情要交代老道吧?”
左慈也是精通人情世故之人,只是眼前少年屡屡不按套路回应,让他有些摸不着方向而已。
边柳点了点头。
“大帅如有需要,老道愿效微薄之力。只是大帅需要老道干嘛?”左慈问道。
边柳不语。
“老道在民间多有声名,我听说大帅山中缺乏钱粮,我可规劝积善之家为大帅献上钱粮无数。”
“这个不急,本帅安排道长做事之前,还想问一声,道长想做什么?”
当下,一个神棍,一个很有名声的神棍,他的价值,未必会比郭嘉低。
但用不用,如何用,还得看他能不能相信,能信任到如何程度。
左慈也知道对方想知道他的来历,于是便说道:“既然大帅问了,那老道也就如实相告,老道本在山中一心修道,却无意撞见了曹操族弟曹仁,被其束缚军中,不过其人后来对老道也甚为有礼。我在其军中或传道,或治病,也多了许久。后来,老道随其见到了曹操,第一次出现在大帅面前,也确实受了曹操之意,前来试探大帅身份。
不过老道从始至终并非曹操的人,之所以出现在缑氏,也的确只是对死而复生感兴趣而已。今番来此,也是想从大帅身上观摩出长生之道。”
边柳轻轻一笑,“道长真的相信这长生之法?”
“世间之事,既然有真,自然有假;既然有假,也定然有真。老道生性自由,不喜世间名利,而且生来富贵,金钱女子从不缺少。既然这世间有长生传言,为何不能一探究竟呢?”
左慈的话让边柳深思,假如一个人已经享受了现实的一切,那他又该追求什么呢?
曾经的秦始皇,眼前的道士,后来一些顶尖的科学家,他们都会对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展开追求。
这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可是道长觉得,跟在本帅身边能得到答案吗?”
“老道也是抱着万一罢了!”
“如果道长是想追求长生,那大概会失望了 ,本帅不仅不会长生之术,更不相信长生之术。”
左慈见眼前天子一本正经,一脸严肃,心想着,难道自己真的来错了?
“可是老道听说,今日山中的一切都是大帅死而复生,得梦中仙人传授!”
“这不过欺瞒百姓之言罢了,道长是聪明人,自然知道世间万般意象,都有其奥妙所在,这些话不可能全是真的。”
眼前大帅的话让左慈陷入了深深思考之中,自己已经摆明了来意,道明了长生之心,可是这天子为何一直否认呢?
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对他的帮助有多大吗?
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成仙长生名额有限,法不轻传,他不想告诉自己;
还有一种,他在考验自己。
到底是哪一种?
眼前边柳自然可以虚构一个成仙的谎言,可是他可以对普通人说这个,因为普通人不信这个,或者不在意这个;
但是对于左慈,这种执念的人,一个谎言是需要万千个谎言去弥补的。如果说了,左慈肯定会深究到底,但如果说实话,左慈反而会觉得自己在骗他。
“有没有一种可能,大帅早已得仙人指点,可是仙人封锁了这段记忆,所以大帅没有想起来呢?
老道曾打听过大帅儿时的性情,传言大帅身子羸弱,为人多有怯弱。但初见大帅,已见大帅风采,遇事机警,遇敌更是勇毅。而且这爱惜百姓之心,又岂是深宫独院可以养成?”
边柳一听,心想,难道自己真的是刘辩?
只不过被神仙抹去了记忆,然后又灌入了一份两千年后的记忆?
这左慈可真是能忽悠的!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边柳默默念道。
“大帅说什么?”
“没什么!”边柳摇了摇头,“道长所言也太匪夷所思了,难道本帅就不能天资聪颖,天性善良,只不过儿时之表现,只是藏拙露愚吗?”
左慈现在还沉浸在“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当中,边柳后面的话,他根本没听清楚,只顾着点头。
“好啦,本帅还有许多现实的问题要处理,就不和道长讨论这虚无缥缈的事情了。道长若要在山中行医,本帅求之不得;若要传道,本帅也不阻拦,但道长可切记,若是本帅听到一些无君无父之言,就别怪本帅斩妖除魔了!”
“大帅放心,老道并非张角那种妖道,断不会传扬无君无父之言。”
边柳心想,张角好歹是道家,以后你的徒孙葛洪可是道教理论的奠基人,整天就搞些神神怪怪的,客观而言,你们才是妖道吧?
“好了,道长且去吧,若是需要帮助,可以来找本帅,也可以找百姓口中的‘白面书生’,他们会把述求传达到本帅这的。”
左慈点头答应,只是没走几步,就回头道:“老道愿为大帅尽点微薄之力,不知道大帅有需要的吗?”
“可本帅不知成仙长生之术!”
左慈心想着,即便你不说,难道我就观察不出来了吗?
而且左慈其实也有个猜想,那就是天子为何死而复生之后,就时刻尊奉仁义之道?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为什么古来成仙的都是些了不起的人物,定然是他们在爱惜百姓的过程中获得了“功德”,而依靠着功德,他们最终得以飞升成仙。
“说不定老道与大帅久处,自然就醒悟了呢?即便不能,陛下与民为善,老道也愿意相助一臂之力。”
边柳会心一笑,原来,直钩真的也可以钓鱼!
好大一条!
……
备注:
《抱朴子》记载: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抱朴子就是葛洪的道号。
事实上,葛洪的道教神仙理论就是积累功德,成圣成仙。
而这种导人向善的方式也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积极入世的道家逐渐演变成了潜修的道教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