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开始挖墙角(1 / 1)

“是团长,但是我有个请求。”

“什么请求?说,只要能对养鸡场有好处的,我会给你想办法的。”

听李云龙这么说,张二嘎顿时笑了起来。

“是这样的,在新来的大学生中,有个人战士对养鸡这一块有很大的研究,就是人家是大学生,不知道肯不肯来我们这养鸡场工作。”

“这是啊!”李云龙思考了一下,觉得还是让好钢用在刀刃上,并且大学生就是要专业对口。

“没问题,老子给你调过来,当时,你小子给我记住了,要是一年之内不能把养鸡场的规模恢复到原来的程度,老子毙了你。”

“是,团长,保证完成任务。”

李云龙,这次来主意是给他们施加压力的,不施加压力的是不行的,这后勤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后期弄好了,吃的喝的也都有了。

................................

搞定完这些,李云龙找到了赵刚。

现在赵刚可是大忙人,狙击营也归他管,大学生也归他管,妇救会的训练也是他的。

他可以说是最忙的政委了,而且有的时候还需要到总部开会。

“老赵啊!看把你忙的,一个队伍找个大队长,你不用看着训练。”

“老李啊!你来这干什么?”赵刚手里握着巴雷特m82a1狙击枪。

“没事,我想问你要个人?”

“要人,要谁啊!”

“新了一批大学生中不是有个学养殖专业的吗?我听说这人对于养鸡很有一手,我想把他调到养鸡场去。”

“行啊!这名士兵我知道,他还跟我说过,要去养鸡场,但是被我拒绝了,既然这么说,这人就交给你了。”

“哈哈哈.....好了,这大学生也得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才能发光发热啊!”

“哎,对了老李,这巴雷特m82a1狙击枪,真的好用,1500开外是弹无虚发,这个枪还有没有,我想多装备一点?”

“这狙击手哪这么好找,枪是有,但是人才不好弄啊!”

“你以为我不想增加狙击手的数量啊?还能谁都像你一样,弹无虚发啊!百发百中啊?”

“说的也是,看来只能慢慢寻找了。”

“老赵啊!我团招兵的事情也不能落下了,上次突围战,我们损失过半,还得你去招兵买马,我去带战士去打游击,我们兵分两路。”

“行,那我明天就开始在附近的村子招兵。”

“可以,咱老李也不能闲着,捣毁鬼子据点是大事。”

............................

次日。

清晨。

赵刚带着几名战士,拉着横幅,敲锣打鼓的就出发了。

还带了一大车的粮食,这些粮食都是准备给参军的人,一点补助。

虽然是微不足道,但这也是独立团的一点心意。

“赵政委,这附近有好几个村子,我们先去哪个?”本地的民兵问道。

“今天先去五个村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来就行了。”

“是。”

“那就想去和沟村吧!距离这里比较近一点。”

“行,那就出发吧!”

没多久,赵刚带着招兵的队伍就来到了和沟村。

这次村子不是很大,上次鬼子扫荡没有扫荡到这里。

因此村民还是很多的。

“锣鼓队,把锣鼓敲起来。”

“当当..........咣咣.......”锣鼓敲了起来。

锣鼓的声音,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尤其是孩子,都很好奇地围了过来。

“那边是干嘛呢?是来唱戏的了?还是来扭秧歌的了?”

“他二婶,你看这是干什么得来了?”

“俺也不知道啊!我看围观了不少人,走我们也去看看吧!”

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赵刚看的时候差不懂了,站在板凳上高呼了起来:

“乡亲们,我是八路军独立团的政委,现在鬼子横行,侵占我国土地,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我们要团结起来,抵抗小鬼子的入侵,打倒小鬼子,打倒帝国主义。”

“还我大好河山,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伟大领袖毛说过,枪杆子才是硬道理。”

“希望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能够踊跃地加入我们,抵抗小鬼子。”

“好,好..........赵政委讲得好。”战士都拍手叫好。

村民大多都没什么文化,听得云里雾里的。

“那个,俺老汉问一下你们是哪个部队的?刚才我没听见,我耳朵有点背。”一名上了年纪的大爷问。

李云龙对此耐心地解释:“我们是八路军386旅独立团,李云的部队。”

“哦!原来是李云龙的部队啊!那你们是干什么来了。”

“我们这是来招兵来了,有愿意参加八路,保家卫国的,可以踊跃地来报名。”

“哎呀!不是唱戏啊!走吧!走吧!地里还有很多农活没干呢!”

“是啊!害得我白跑了一趟。”

乡亲们一哄而散,一脸失望地离家了。

“哎哎!大家都别走啊!我还说我呢!”

“凡是参军的同志,给10斤粮食作为补助。”

闻言,乡亲们都停下了脚步。

“你是真的还是假的啊!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参军还送粮食的,你不会是骗我们的吧?”

“那怎么会呢!我们是人民的队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宗旨。”

“我是现场发粮食,现场报名,现场发粮食,你们就放心吧!”

“乡亲们放心,我是赵家峪的民兵,我们的粮食都带来了,我们政委绝对不会骗你们的。”

“你们看,我们带了一车的粮食呢!”

乡亲们一看,还真是这样,又走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