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新皇第一次朝政(1 / 1)

等朱楩再次醒来时,张三丰早已不见了踪影。

这等陆地神仙一般的人物,如果想来皇宫,自然可以随意进出。

普通皇宫侍卫根本阻止不了。

甚至都无法发现。

“这才几点啊?我再睡一会儿,”朱楩赖着床不愿意起来。

朱元璋没好气的看着朱楩,这臭小子霸占了自己的龙床,也不管他老子这一晚上睡没睡?

话说回来了,其实现在的乾清宫,已经属于朱楩了。

这龙床也是他的了。

朱元璋竟然有了一丝怅然。

毕竟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突然退位,还是很不习惯的。

本来按照往常习惯,此时已经是他该准备上朝的时候了。

而现在,朱元璋只能默默的脱下脚上的鞋,握在手中对着朱楩的屁股轻轻抽了一记,然后说道:“马上就要点卯了,你该上早朝了。而且今天可是你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早朝,可不能被人看了笑话。来人,为新帝更衣。”

外面开始有一行侍女低着头走了进来,甚至连徐妙锦三女都来了。

“参见太上皇,”三女一起向公公行礼。

但是此时可没有喊公公的,毕竟这里是皇宫,公公指的是那些太监。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见三女如今身份尊贵,却还是亲手拿来昨日那一套衮冕,一边轻声呼唤朱楩起来,一边贴身服侍给他穿上。

这才是夫妻啊。

朱元璋心中感慨,莫名想起了自己的妹子。

能被他称呼一声妹子的,只有原配马皇后了。

“怎么还要穿这一身啊?”朱楩打着哈欠抱怨道。

衮冕虽然大气,而且富丽堂皇,庄重严肃。

但是穿起来却很麻烦,而且不便行动。

连朱元璋看了都嫌弃的撇撇嘴,反正他是不穿的,平日只穿皮弁服上朝,下朝之后更是只着常服。

倒不是节俭,而是轻松。

朱楩这是第一次正式以新君身份上朝,莅临百官,自然不能含糊。

没办法,朱楩只能头戴十二旒冕的通天冠,身披华贵的,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种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于裳的,十二章龙袍。

再次盛装打扮一番之后,准备登朝临殿。

只是今日徐妙锦徐皇后就不需要出面了。

后宫不得干政,哪怕是马皇后,也从未上过朝,最多是在下朝之后,又或者在偏殿乃至乾清宫,与朱元璋一起坐一坐龙椅。

譬如当初朱楩在偏殿就敢要椅子坐的时候,那张椅子,一直都是马皇后的。

朱元璋想起当初这个混账小子刚回到京城时的记忆,忍不住莞尔一笑。

“爹?”朱楩已经做好准备,却看到老头子竟然在那里傻笑,于是说道:“怎么还不准备?”

朱元璋一愣:“我准备啥?”

“一起上朝啊,你是传位于我,又不是我逼您退位。您还是太上皇啊,走走走,一起上朝去,”朱楩过来就要拉朱元璋。

朱元璋傻眼了,老子都退休了,你还让我加班?

等等,这小子也不是会心虚的人啊。

朱元璋心里一动也就明白了。

朱楩这是担心朱元璋心里有落差,同时也拿出真诚的孝心,虽然我是新皇,可你还是太上皇呢,太上皇可不是弃皇或者废帝。

他朱楩就是要昭告天下,虽然自己成了皇帝,可洪武大帝还是洪武大帝。

你们谁敢轻视我爹,他不得砍死你们?

朱元璋笑了,欣慰的说道:“今天你才是主角,我就不去了。等伱回来给我讲讲朝上的事就好。”

朱楩摇摇头,只觉得头顶的十二旒冕好像门帘子一样晃来晃去,顿时一脸无语的说道:“这玩意儿太碍事了。谁发明出来的?”

朱元璋也很无语的说道:“反正周礼有记载。”

说明至少在周朝就有这玩意儿了。

父子俩都叹了口气,其实他们都很烦这些东西呢。

“走把,反正你现在也睡不着。而且我可能要干点大事,你真不来?”朱楩挑挑眉,露出一抹不怀好意的表情。

朱元璋心里一动,这小子一直都很混账的,可别真做出什么超常的事。

于是朱元璋还是让人拿来了自己的龙袍,又下意识看了眼朱楩。

“我的爹,这你也看我?你把我当李二凤了?”朱楩无语了,以前老头子猜忌自己的时候,恨不得把自己废了。

现在他又开始猜忌自己了,却总怀疑自己想害他。

真是的,你有被迫害妄想症吧?

要知道,洪武大帝本就有着许多他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所以朱元璋真不是贪权恋势不愿意退位的人,这一点跟汉武帝、唐太宗,乃至康熙、乾隆等人不同。

朱元璋在位期间,从未昏庸无度过。

哪怕唯一的黑点,也就是恢复殉葬制度,也有疑点,无法肯定是朱元璋留下旨意让朱允炆那么做的,还是朱允炆自作主张,却让皇爷爷背锅了。

还是那句话,如今后宫嫔妃四十多位,连朱楩现在都只能住在坤宁宫,把皇后的后宫变成了一家四口的家。

朱允炆若是不清扫一遍,他也没地方住。

可这样的洪武大帝,最后还是退位了,把皇位传给了朱楩。

朱楩又怎么敢不孝顺自己本就推崇备至的爹呢。

于是朱楩到底还是把朱元璋拉着,父子二人,以太上皇和新皇的身份,一起登朝上殿了。

而这一幕,也把黄门侍郎整不会了。

大太监总管张着嘴,缓了缓神才反应过来,高呼一声:“太上皇,新皇上朝,百官迎驾。”

朝中文武百官,纷纷面面相觑。

啥玩意儿?

可他们还是跪下来了,低着头。

“山呼。”

“万岁。”

“再呼。”

“万岁。”

“三呼。”

“万万岁。”

朝中响起百官的山呼万岁。

可所有人都心中茫然,这喊的是太上皇还是新皇啊?

连他们自己都蒙了。

说实话,历朝历代都没有过这种情况,顶多有过后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情况,却没有二龙同朝的前提。

至少也是前无古人了。

在百官的跪拜迎驾中,朱楩搀扶着朱元璋,来到了龙椅前。

可到了龙椅面前之后,朱元璋却看向朱楩。

朱楩也看向朱元璋,说道:“您坐啊。”

这可是龙椅,不同于乾清宫的龙椅,这可是朝堂之上的龙椅,象征着天下之主的座位与权柄,乃是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

可朱楩却毫不犹豫的,搀扶着亲爹,让他先坐。

然后,朱楩才转过身,说道:“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百官这才纷纷起身。

而后百官才看清上面的情况,只见朱元璋以太上皇的身份再次亲临朝堂,而且坐在龙椅的左侧,而朱楩则是落座在右侧。

左侧为尊。

所有人一时之间都搞不清楚状况了,该对谁禀报朝政呢?

主要是从未遇到过这种事啊。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就算历史上也有过不少次太上皇,可太上皇是要让政于新皇的。

这可咋办?大臣们也不会了。

朱楩等了片刻,见无人开口,总不好第一天上朝就喊什么‘有本早奏无事退朝’,就这么灰溜溜的结束了吧?

轻咳一声,朱楩只好主动开口,说道:“今日乃是朕登基后的第一天临朝。从今日开始,就是朕的时代了。”

“可虽然朕已经登基为帝,登基大典也与朕的册婚大典一起完成了,为了不劳民伤财,无需再做无用的仪式。”

“但是朕要说的是,我爹洪武大帝作为太上皇,乃是太上皇帝,还是皇帝,如若有人敢不敬,满门抄斩的时候,以及祸连九族的时候,可不要怪朕没有丑话说在前面。”

百官浑身一震,纷纷跪拜下来,特意冲朱元璋的方向叩首,高呼:“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这才淡淡说道:“起来吧。”

百官重新起身。

朱楩满意的点点头,接着说道:“国之利器,诸王何在。”

诸王至今还未还国,也就是那些早已就藩的藩王们,还没有回去。

此时纷纷走出队列,而后一撩蟒袍下摆,跪拜了下来:“参见陛下。”

如今的老十八可是当今陛下,可不再是老十八那么简单了。

朱楩抬手虚托了一下,说道:“众兄弟平身。”

他喊的是兄弟,而非爱卿或者王臣。

诸王心底一暖,看来老十八还是老十八,没有一登基就变脸。

等诸王起身之后,朱楩开口说道:“朕在登基之前,曾许诺过,朕绝不会削藩,而且把诸王视作国之利器。今日朕宣布,三哥朱棡,颇有武力,乃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如今朕决定裁撤晋王于太原封国藩号,但是保留太原晋王府照常运作。还有十三哥朱珪,撤去代王于大同府藩号。即日起由二王自行商议,率领所部出关入蒙古草原。”

这是朱楩提前与两位王爷商量好的,要做的事也很简单,开始准备北征西伯利亚汗国了。

只是这些事不需要当朝公开,以免走漏风声。

而朱棡与朱珪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对视了一眼后,激动的就要跪拜谢恩。

朱楩却抬手说道:“不必如此,咱们是一家人,是兄弟。其实朕早就想废掉跪拜之礼了。”

下面立即有大臣就要开口。

却听朱楩话音一转又说道:“可毕竟君臣有别。上朝时跪拜一下就算了,除非犯错,否则无需烦文缛礼。”

诸王松了口气。

其实正常人谁喜欢给别人跪拜啊。

朱楩自己就不喜欢,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可毕竟这是封建时代,太脱俗也不好。

于是就保留最基本的跪拜行礼,但是平时就不用了。

大臣们对视了一眼,也纷纷称善。

他们也并非迂腐刻板之人,倒不如说,其实除了清朝以外,历朝历代的官员在忠君的同时,也颇有骨气。

我们是忠君爱国来效忠你的,不是来给你当奴隶的。

所以哪怕是宋朝,也并非天天跪着。

是从清朝开始施行了奴化制度,你看清朝电视剧里面,只要见到皇帝或者见到高一级的官员,都得跪地接驾。

可是在明朝,连太监宫人,也不是以奴才、奴婢自称。

“还有四哥朱棣与十七哥朱权,”朱楩接着继续安排下来。

对于诸王的安顿,朱楩已经提前与兄弟们私下里对话过,这都是他们私下里决定好的,所以只需要在朝堂上走个流程,由已经身为皇帝的朱楩亲口说出来,给个正统旨意罢了。

于是朱棣与朱权也被撤销了藩号,并且朱楩当着文武百官,与朝会上亲口决定,要对朝鲜岛和女真三部用兵了。

文武百官纷纷躁动起来。

许多武将摩拳擦掌着,也许有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而文官们则是忧心忡忡。

有人忍不住说道:“陛下,自从前年年底,您于宁夏镇出关,过贺兰山,平定鞑靼草原以来,咱们可是连年征战不休。须知穷兵黩武只会使百姓贫困交加,于国不利啊陛下。”

此时可没人敢说朱楩好大喜功了。

开玩笑,以前还能向洪武大帝弹劾滇王。

现在你这是想向朱楩弹劾他自己啊?

作死也不是这么作的。

于是只敢说穷兵黩武。

朱楩懒得争辩什么,转头对文官集团的一人说道:“户部侍郎卓敬何在?”

“臣在,”卓敬站了出来。

朱楩对他说道:“如果朕没记错,已经把一些账目交给你了。你来说。”

“是,”卓敬先恭敬的答应一声,接着高声陈述起来:“于前年年底,当时还是滇王的陛下率兵平定鞑靼草原,使鞑靼诸部尽皆臣服,真心实意归顺我大明。更带回五万头牛,十三万只羊,甚至还有三万匹良驹宝马,作为战利品。”

其实这还只是从巴尔虎旗部落,塔塔儿部落,以及科尔沁部落,这三个部落进行改土归流后带回来的。

“而在鞑靼诸部归顺之后,只一年的税收,就有无数优良牲畜。其中战马不但可以解决中原军队缺马的问题,牛也可以做为耕牛,减轻百姓耕种的劳苦。”

“尤其是今年,只蒙古草原瓦剌与兀良哈,就有两百万头牛羊,一百万匹战马还在归来路上。”

“而且陛下之前无论是从云南出兵入藏地,还是征战东察合台汗国与帖木儿帝国,都未动用朝廷一粮一草,一兵一马。反而让朝廷彻底掌握两地,从来年开始,税收将会成倍增加。”

“此乃利国利民之战,绝无祸害百姓之嫌。”

这可不是好大喜功,而是实打实的好处。

连卓敬当初拿到朱楩特意给他的一份账单时,都傻眼了。

去年这一战,实际上朝廷只出了五十万部队,以及为这五十万人马准备了三個月的粮草。

可是收获呢?简直是泼天富贵。

这才是战争财啊。

谁能想到,打仗不但没有劳民伤财,反而赚了不少?

朱楩等卓敬说完,才冷哼一声说道:“别以为朕是好大喜功的人,朕之宏图伟业,不是你们所能想象的。”

卓敬脸一黑,提醒道:“陛下,您如今可是皇帝,我们是您的臣子,您不能总针对咱们。”

“咳咳咳,”朱楩干咳一声,现在不同以往了,以前那些敌对朱楩的,诸如齐泰等人早已被诛,如今留下的朝臣,可没有那么大的敌意。

比如卓敬,这可是朱元璋给他留下来的宝贝。

“骂两句总还是可以的,”朱楩嘀咕着。

卓敬无奈的叹了口气,只能当听不见,没办法,他们这位陛下从还是滇王的时候,就对文官集团以及儒生没啥好印象,这已经不错了,至少没秋后算账给他们穿小鞋。

等安排了早已说好的,对三哥、四哥、十三哥与十七哥的安排后,朱楩接着又把十五哥辽王朱植的安排简单说了一下,也就是让他坐镇辽地,防止高丽余孽或者女真三部有人侵袭边关。

同时朱楩还解释了一句:“之所以撤销三哥、四哥、十三哥与十七哥的藩号,绝非朕要削藩。兄弟们知道朕的意思,但是为了不让天下人误会,朕需要说明的是,今后会有更大的封地藩国给你们啊。”

“那李成桂还想称王做朝鲜王?凭他也配?我这么多兄弟,随便谁去当朝鲜王,不比让李成桂当朝鲜王好?”

要知道,藩王们只是一地之王,比如朱棣,他是燕王,乃是燕京之王,如今的燕京规模别说跟后世北京无法比了,就是和清朝时期的四九城也比不了。

原因是,朱棣在历史上成为永乐帝以后,从应天迁都到了燕京,乃至建设了紫禁城,然后才是后来的四九城。

现在的燕京只是元大都的遗址罢了。

还有朱棡也只是山西太原的藩王,理论上来说,他只是太原之王,而且无法离开太原。

包括朱楩,虽然以前号称滇王,可实际上也只是大理之王。

朱楩是在定远之战当中,南征北战走遍了云南全境,而后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施行的改土归流政策,这才尽收民心,才能统管整个云南全境。

可是他当初遭到老朱猜忌的时候,不还是得转移到地下秘密行事,还要靠着平叛的由头才能离开大理,然后去做一些事。

所以藩王们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的。

而今天,朱楩裁撤了藩王藩号,反而是解开了藩王的枷锁。

何况别小看朝鲜岛,再怎么说也比一地藩王的地盘大啊。

所以哪怕只是给个朝鲜王,也比什么燕王、晋王的名头大多了,实际权力也高多了。

于是诸王不但没有在意,反而无比期待。

属于他们朱家诸子的时代,要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