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道不同不相为谋第十六节神魂军
立城只是座小城,守军不过五百。
原本这五百守军的军械装备足可应付一群‘乱’民的作‘乱’,然而因为步惊仙和赵姬的存在,让这五百守军的力量迅速被瓦解。
步惊仙让众人吃饱喝足,又准备武器,等着立城城守收到风声派兵来***时,途中与赵姬将那些官兵杀死大半。乘势攻城,城‘门’未及合上就被赵姬控制,城墙的守军被步惊仙和赵姬分两路追杀,‘乱’党拿着农用铁器冲进城里高呼‘神魂醒,魂使现。信神魂得自由,逆神魂天必诛。’的口号,遇到抵抗的就杀,见到富裕人家就抢。
残余的守军只怕跑的不够快,见到杀红眼的‘乱’民就逃,但凡有被逮住的,当场就被锄头、镰刀之类的‘乱’砸‘乱’砍,惨死当场。城中居民个个关‘门’锁窗,唯恐被连累。原本城中聚集的不灭神魂意志追求者和些穷困难民陆续加入抢杀部队,让声势更惊人。
拿下立城的战斗不过进行了一个多时辰。
一千多人转眼增至八千。只是立城的军械装备不足,算上守城官兵身上扒下来的兵甲也只够装备七百人,有一千多人用的是从城里铁匠铺抢掠的兵器,其它人用的都是从城中居民家中收缴的‘肉’刀。
步惊仙拿立城附近八十里的地形图看过之后,就将八千人分成十队,命令他们扫‘荡’立城周遭八十里内的大小村镇。
又‘交’待赵姬道“飞鹰传信给王妃,调派五十个修炼魂决的好手快马赶赴支援。然后带着我的书信火速赶往郑国东关,亲自‘交’给郑国信侯凌落,不得有误。”
“君上是要借郑国兵马?”赵姬大‘惑’不解。
“否则魏国一百里外的开来城大军杀过来,凭这些未经训练的八千人根本不足以抵挡。你立即去办,如果我所料不错信侯凌落早已在郑国东关城,原本就要进攻魏国,如今我们在立城起义,正替他们出兵创造了时机。”
“属下领命”
赵姬带着书信就走。
步惊仙又‘交’待留下待命的一百个不灭神魂意志追求者到城中安抚民众,宣扬不灭神魂意志,自己则安坐于立城府衙,静等战果回报。
郑国细作得知立城变故火速回禀东城上关的凌落。
郑国原本打算在一个月前近日出兵伐魏,后来却因故推迟至今未动兵,而凌落却早早抵达城关。这是他第一次统领大军,心腹都是其父左庶长的得力部署。凌落对这次出征十分重视,唯恐有差错丢了其父的英名。大多时间都呆在军营大帐,考虑战事。
得到细作回报时,拍案叫好。
“好不灭神魂作‘乱’的正是时候,传我军令,着众将即可来大帐议事。”
传令兵出去不久,又有人来报。
“启禀信侯,周国赵姬将军执北君书信,营外求见。”
凌落暗觉诧异,他来北关的事情国内都没有多少人知道,为的就是让魏国没有防备。“请”
见过赵姬,看罢步惊仙的书信,凌落心里对北君的评价不由更高。
“魏王不仁,天下共伐之理所当然。不知周国有多少兵马参与此战?”
“回禀信侯,君上原本只是外出散心,路经此地得知魏王的残暴不仁,因此才振臂高呼,带领民众起义。周国不会因此派遣兵马,然而整个魏国处处都有君上的兵马。君上只为解救受苦受难的民众,无意谋夺魏国土地,故而才希望与郑国结盟,一致伐魏。”
“好有劳将军回禀北君,你我两军即日起就是同盟,彼此不犯,一致伐魏”
赵姬走后,帐内谋士就劝道“如果周国进军伐魏,我军大有乘虚伐周的机会,信侯此举恐有不妥。”
凌落失笑道“我军结盟的是北君领导的不灭神魂起义军,而非周国。”
那谋士恍然大悟,直道“信侯思虑周全,佩服。”
立城之‘乱’提前让郑国发兵伐魏,魏国本‘欲’求助燕国,然而使节刚启程不久,楚国也对燕出兵。
消停没多久的天下,因郑、楚的出兵又再***。
而立城不灭神魂起义的消息更成火上浇油,三个月中,北君带领的不灭神魂起义军数目就超过二十万,稳稳占据立城周围几百里方圆的魏国土地。北君的起义更成为许多人的效仿对象,半年之中,天下到处都有规模不一的不灭神魂起义军,首领无不自称是神魂大仙选定的神魂使者。
最初许多人对于不灭神魂的起义军犹自不以为然,认为那些穷困潦倒,一无所有的贱民不会有作为。然而很快,这些起义军的数目如滚雪球般‘激’增超过一百五十万时,诸国无不为这些起义军造成的***头疼。
战‘乱’不久,天下到处都有***可归的难民,这些难民也跟随起义军作‘乱’,让起义军的声势与日俱增。而这些起义军大多都缺钱缺粮,许多被七强平定***的大军攻打后就逃往周国,有些留在周国,有些又投奔立城。人都知道,周国北君是立城起义军的首领,不灭神魂意志的追求者。
周国因此之故,八个月时间,人口‘激’增两百万。
而这时,立城北君率领的起义军号称神魂军,数目超过五十万,经过数月的训练和整备,乘着郑国攻打魏国的风势,夺取了立城东、北方向的两座大城开来和封关。经过训练的兵马超过八万,兵甲完备的正规军超过五万。
“君上,王妃飞鹰传信,说周国还有一支自被陈国杀败的起义军投奔立城而来,人数一万。”赵姬禀报的时候见步惊仙眉头紧锁,知道他为大军的供养忧虑。起义军声势惊人,人数‘激’增,然而钱粮军械一直是头疼的问题,即使周国全力相助也根本养不起这种军容。
而步惊仙一直没有动用周都的钱粮储备,全靠在魏国两座大城给养。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人马训练不够,军械不齐,人数众多。假如不能继续进攻魏国则势必不能支撑,但魏国如今增兵防守,凭这种装备的战斗力又难以破敌。
源源不绝投奔而至的起义军无疑成为负担,让困难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