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七零福宝8(1 / 1)

杜二民忍不住笑出了声,心里直呼老婆子犯蠢,换来了张大梅一个大白眼,“我告诉你老头子,这事儿你不许给我往外说一句,敢说漏嘴, 小心老婆子不给你饭吃。”

杜二民吓的赶紧表态:“那哪能呢!你看我是那嘴不严的人吗?我保证不说,一个字都不往外说!”

张大梅得了保证总算放了些心,“闺女这钱可真是太及时了,明天我就把家里欠的那些外债还了。”

杜二民立刻点头附和:“是该还了,当初咱家盖房子欠了不少的钱,加上老二老三结婚,拆东墙补西墙的, 这些年饥荒就没断过,我出去都觉得低人一头,哎,按理这钱是闺女的,咱们不该花……”

宁月还真不知道家里还欠着外债呢,毕竟原主的记忆没有,想来家里的事张大梅两口子是没和原主说过,“爸,瞧您说的,好像我不是咱们家人似的。我拿回来的钱您敞开了花,这些要是不够还饥荒的话,我再想办法。”

张大梅立刻摆手:“你以为咱们家还有多少外债,五百多还不够还饥荒的?

这几年你爸我们都没闲着, 家里有点钱就快还给人家, 现在只剩下欠队上三十五,还有两笔三、五块的,还完这些,咱们就无债一身轻了。

不过这钱还不能一次还了, 我先把两笔少的还了, 剩下的过些日子再说。”

宁月没想到自家亲妈还挺有脑子, 别说,她要真一次性还了生产队的三十五块钱,传出去肯定会惹来不少的闲言碎语,三十五块钱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杜家没人在外头上班,干什么才能一次赚这么多钱?

要知道现在山上的东西也算是公家的,要是打了猎物偷偷卖了被人家翻出来,那老杜家可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当然了,他们家并没有打到什么大的猎物,钱也不是卖猎物来的,可有些事是说不清的。

杜二民也道:“生产队的钱干脆就等年底分钱的时候,让队上直接扣好了,免得麻烦。

不过,咱和人借的粮食得尽快还了。”

这年头谁家也没有余粮,他们家人多,三儿媳生五丫的时候,为了能让她恢复的好点儿,和两户借了总计二十斤的细粮,只还了八斤,还剩下十二斤没还呢。

“闺女刚给了我不少粮票, 我去问问,他们是愿意要票还是要粮。”张大梅说完便挑出一些粮票,再将钱和剩下的票小心的藏了起来,而后拿起给许知青捎的肉包子便往外走,“我先把许知青的车子还了,月月你先歇一会儿。”

又是卖东西又是买东西,闺女今儿肯定是累坏了,弄了这么多钱也不说给自己偷着买些吃的,她都该心疼死了。

这老太太也是个人精子,用了人家许知青的车子,自然不能给人家找事干,因此她还车子的时候特意把许知青从知青点儿叫了出来,见没人看着才把东西给了他,“这好东西你还是在外面吃了的好,要不然都不够分的。”

许知青是京城来的,听说家里条件特别好,他每个月都能收到从京城寄来的包裹,东西是东西钱是钱,整个知青点儿就他过的最滋润了。

知青点儿的女知青,加上队上的大姑娘,好多都将他当成了结婚对象,每天往他跟前凑的女同志多了去了。

要她说啊,还好自家闺女对许知青没那意思,要不然她得愁死。

人家可是京城来的,脑子都抽成啥样才会在农村找对象?

就是那些女知青也一样,肩膀子不一般齐,最终都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许知青长相斯文,一米八的大高个儿,皮肤白晳,都下乡一年多了楞是没被晒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谢谢大娘,我知道了,以后您要用车子尽管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张大梅被他这态度逗笑了,“我说许同志你傻不傻,谁家弄个自行车都跟个娇嫩宝宝似的舍不得用,偏到了你这里不一样,就跟那自行车不是花钱来的似的。”

“大娘,这话我就跟您说过,别人想借我还不给呢!”

他刚来红果生产队的时候,队上只有他和另外两个男知青,三人谁也不会做饭,粮食还是从队上借的,三人学做饭的时候差点没把房子点着了,一天没吃东西的三人饿得前胸贴后背,杜大娘不知道怎么知道了,从家里端了三张黑面饼子,又教会了他们三个怎么熬粥,这才让他们三个吃了顿饱饭。

人和人的感情都是处出来的,只要不是白眼狼都懂得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的道理。

张大梅一摆手:“那我就放心了,你赶紧吃吧,吃不了的就藏起来,现在这天儿,放两天也不会坏,大娘就回去了。”

“哎,那您慢着些。”

张大梅往回走的时候,碰上了住在东头的苏老头,村里几个讨厌的孩子追在他身后,一边嚷嚷着说他臭,一边往他身上扔石子,苏老头面无表情的往东走,张大梅也赶紧躲远了些。

没办法呀,只要和东头住的那些人走的稍微近一些就有可能被拉出去折腾,不躲远点儿自家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回到家的时候午饭刚刚做好,中午是二合面的馒头,老大家的做馒头最有一手,二合面的馒头是灰色的,但依然做的特别宣软,一个都得有碗口大小,可并不费面。

见张大梅回来,宁月把上午买的肉包子数出三个放在正屋,剩下的全拿到厨房,“妈,您把这个分了吧,让家里人都尝个味儿。”

张大梅知道袋子里放的全是肉包子,心里有些气,这傻闺女想吃肉包子自己买两个吃就好,偏偏要拿出来和一家人一起分,有一百个肉包子都不够这一大家子解馋的!

但想是这么想,她还是按人头把包子分了,一人一个,不偏不向,就连一岁多的五丫也有一个。

杜二民将包子一掰两半尝了一口,“到底是肉包子,就是香,谢谢我闺女了。”

其他几个小的也跟着老爷子道谢,“谢谢小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