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昌,你谋算无双,老衲是万分佩服…但是老衲想问你一件事,你如此处心积虑,扩充朝臣权力,又增加官吏数量。伱到底在打算什么?你又是站在哪一边的?”
姚广孝捏着手里的棋子,迟迟没有落下,“老衲扪心自问,也算是有识人之明…但这些年下来,我始终猜不透你的心思。原本以为你是陛下一边的,后来觉得你是淮西勋贵一边的,再后来又发觉你和文臣走得很近。直到最近,你又和工商的人眉来眼去。老衲实在是想不通,你到底是哪一边…此事想不通,老衲也就不能帮你。”
徐景昌淡淡一笑,“少师,人难道一定要确定站在哪一边吗?就不能有灵活的底限吗?”
“不能!”
姚广孝正色道:“这事情属实不能含糊,老衲不想成为千古罪人,必须问清楚。”
徐景昌顿了顿,向前提了一下“车”,这才道:“少师,我如果说是站在大明的立场上,你相信吗?”
“信!”姚广孝很干脆道:“但你必须跟我讲清楚其中的道理,不然老衲也不会轻易相信。”
徐景昌失笑道:“少师是要我剖心见胆啊!其实这道理也不复杂…我想问少师,建文皇帝为什么接不住太祖的基业?”
“这个…他自己糊涂,任用腐儒,自取灭亡,你比老衲清楚啊。”
徐景昌笑道:“少师,我不妨问得更明白点。太祖皇帝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建文为什么不能学?”
“因为他不是太祖,他没有太祖的威望!”姚广孝道:“冒犯太祖跟冒犯建文帝,不是一回事。”
徐景昌给他竖起了两个大拇指,“少师高见,其实话到了这里,也就说明白了,就算建文帝不更改太祖旧制,他也没法像太祖一样,治理国家。或者说,在太祖皇帝那里不是问题的问题,到了建文那里,就是天大的问题。”
姚广孝点头,“老衲似乎明白了一些…你的意思是,当今天子就如同太祖皇帝,他可以靠着威望手段,治理天下,等待后来者继位,即便想维持,也十分困难?”
徐景昌用力点头,“创业难,守业更难啊!如果只是想着陛下圣睿,大刀阔斧,固然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做得越多,接下来的继任者就越难。不管是谁,都是一样的。现在让更多的朝臣分担政务,未必会撼动陛下威望,但是在接下来,必定能安定大明天下。”
姚广孝长长松了口气,整个人也陷入了沉思,他已经很老了,年过古稀…朱棣虽然还算盛年,但是徐皇后这一次病重,也提醒了所有人,或许某个时候,永乐皇帝也会承担不住。
如果陛下撒手,这么大的江山,该怎么维持?
朱棣在,以现在这些人,掌握朝局,半点不难。可朱棣不在,这帮翰林出身的尚书,还能延续朱棣的国策吗?
增加尚书数量,重新划分朝堂权力,为了日后做出准备。
“老衲明白了,定国公属实深谋远虑,老衲愧不能及。”姚广孝看了看眼前的棋局,笑道:“老衲输了,这次改革官制的事情,老衲替你做了。”
徐景昌脸上含笑,“少师,时间不早了,在我这里吃点素斋?”
姚广孝点头,“行啊,准备二三十个菜就行,不用太麻烦了。”
徐景昌半点没有反对,还给拿来了一坛子好酒。
大元朝的窖藏,连皇宫都没有,当真是喝一坛子少一坛子。
姚广孝倒是不在乎这些,而是一把将徐显忠扯了过来,伸手抓了抓孩子的筋骨,姚广孝手劲儿极大,可小小的徐显忠没觉得疼,反而冲着他笑。
老和尚立刻欢喜起来,“这孩子不错,跟我修佛吧!”
徐景昌立刻瞪了他一眼,“你别过分!”
姚广孝笑道:“这就是你糊涂了。佛门有金刚怒目,也有菩萨低眉,孩子想学什么,老衲就教什么,这不是挺好的吗!”
“好?我可听说佛门最多的还是尼姑跳墙。你要是害了孩子,我给你没完!”
姚广孝笑道:“放心吧,我会好好教的,你别低估我的本事啊…陛下也是我教出来的。”
他这话刚说完,徐景昌就劈手把儿子抢过来。
“你个老贼秃,我才不会让你害了我儿子。”
徐景昌抱起徐显忠,直接往后面走。
把孩子交给了他娘亲,“你可看好了,等孩子外公回来再说。”
黄观要还朝了?
夫人一怔,心中喜悦,她属实是有点思念老爹了。而且丈夫怎么愿意把儿子交给老爹啊?这不合理啊!
黄夫人没反应过来,可有些人已经想通了,这是要布局下一代人了。
作为徐景昌的儿子,徐府嫡系,徐显忠这小子的未来,简直不可限量啊!
其实从嫡长来说,徐辉祖那一支才是徐达嫡系,而且他还继承了魏国公爵位,更是地地道道的大宗。
但凡事都有例外,徐增寿拼了命挣来了定国公爵位。
徐景昌不光把定国公发扬光大,还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勋贵之首,百官之首!
这时候谁提到徐府,提到中山王,嫡传子孙,必然是定国公这一脉。
而且徐景昌这家伙滑不留手,一肚子心眼子,不从下一代人下手,也没有别的办法不是…
徐景昌已经意识到了,一定要严防死守,不能让外面的坏人得手。
姚广孝倒也不着急,他还是去主持九卿议政。
“少师,这里有增设两万三千海军陆战队的提议,本是定国公确定的。”
“这里有一笔扩建武学的开支,需要七十八万两。”
“朝廷要改革宗室,设置九等爵位。”
几位尚书不断拿出政务,向姚广孝通报。
老和尚拿着,一份份浏览,看了一会儿,突然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叹了口气,“快八十的人了,纵然有心,精气神也跟不上了。现在的政务又是这么多,老衲就有些应付不过来了…譬如说这个海军陆战队,兵部说要挑选良家子弟,从西北边军调拨…这些人可是合适吗?”
姚广孝嘴上说老糊涂了,可思维依旧敏捷…他看过徐景昌有关海军陆战队的规划。这是一支非常特殊的兵马,由于他们作战范围在海外。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当真需要直接抽调边军?
需要良家子弟吗?
老衲怎么觉得,加上些海外蛮夷更加方便啊!
这还只是军务的事情,姚广孝很有经验,至于其他几项政务,他就不甚了了了。
姚广孝看了看这几个翰林出身的尚书,心中冷笑。
你们这是欺负老衲上了年纪,精力不济啊!
果然,徐景昌那小子没错,有些时候,不算计这帮东西,他们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朝政如此复杂,老衲力有未逮,定国公又请假了,属实需要仔细思量才是。”
听姚广孝这么说,杨士奇、杨荣、胡广、金幼孜等人,纷纷心中凛然,这是要递补通政使吗?
姚广孝都放弃了,那就只有从九卿重臣当中选拔了。
究竟谁才能宣麻拜相?
众人一下子都热切起来。
又是五天过去,朱棣终于舍得主持朝政了。
可就是短短的日子,朱棣鬓角白发多了起来,根本遮掩不住。皇后病重未愈,对他伤害很大。
“朕并非不知道国事为重,无奈夫妻之情,数十年相濡以沫,等闲岂可抛之脑后?现在国政繁杂,一时间也难以理出个头绪。急需能臣干吏,分担政务,诸卿皆是朝中栋梁,有什么妙法,可以上奏?”
朱棣看了一圈,除了姚广孝,其余几个都低下头,不敢轻易回答。
“少师,你有什么高见?”
姚广孝道:“陛下,老臣重新出来,才几天下来,就心力交瘁,难以招架。朝政复杂,远非当日可比。现在老臣只有两个办法,其一,就是挑选贤臣,继任通政使,或者安排几位重臣,一起主持通政司,让他们来平章政务。”
朱棣沉吟道:“这不就是唐宋的群相吗?少师是要把通政司变成政事堂?”
姚广孝忙道:“这个老臣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如果不方便增设通政使,那就只有彻底拆分六部,把朝政仔细拆分,每人负责一部分,然后众臣共议朝政,或许可以减轻负担。”
朱棣依旧眉头紧皱,并不满意,“少师,恢复宰相,这是太祖皇帝不答应的。而拆分六部,也是古往今来,并没有过的事情。前面也只是说增加尚书和侍郎的数量,这两个办法都谈不上好啊!”
姚广孝道:“属实如此,但两害相权取其轻,朝政耽误不得。”
朱棣想了想,依旧摇头,“还是不妥,朕不能轻易答应。”
姚广孝道:“陛下,要不这样,下旨让重臣入朝,共同商议此事吧。”
“你说的重臣是谁?”
“自然是原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黄观,户部尚书夏原吉等人…他们经验丰富,又忠心耿耿,自然是最好的商议人选。”
朱棣略做思忖,就说道:“按少师的意思办吧,朕还要去看皇后。”
说完朱棣转身离去,留下傻愣愣的众臣。
怎么能让这几个老东西回来啊?
要是知道如此,还不如让徐景昌稳坐通政司呢!
这下子可失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