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行……不对啊,这哪叫各论各的,你还是想占我便宜!”侯国斌反应过来了,闹到最后,依旧是各论各的,以侯国斌继续喊李国庆叔,喊李云帆哥,李云帆则喊李国庆哥而结尾。
同宿舍的人虽然年龄差异巨大,却并没有因此产生代沟,因为如今社会阶层差距没有日后那么大,过去那段日子的社会变化,也没有后世那么迅速,大家出身相仿,经历的事情都是相似的,顶多是听说过还是自己亲历过的区别而已。
再加上吉春大学在全国也算是排得上号的重点大学,能考进这所院校的,都是热爱学习的,所以大家很快就适应了校园内的新生活。
和过去的生活相比,大学校园就好似天堂一般,如今的学生都领着国家补助,他们几乎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而且图书馆还有那么多的书可看,这让他们感受到了莫大的满足。
李云帆选择的是经济系,他将来是打算下海做生意的,那怕如今学校教授的知识太过落后,也比没有的强,而且他还可以根据后世的记忆来进行融合印证。
除了本专业的知识之外,他还特意学了俄语,好为将来的计划做准备,做生意最难的是第一桶金,他现在虽然有些积累,但谁又嫌第一桶金太多呢?再过些年,北边就有机会把他的积累翻上数倍甚至数十倍,所以学好俄语绝对有好处。
至于英语,对高分通过六级考试的他来说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他甚至还琢磨着,等俄语上了轨道之后再试着修一门日语,以便于将来趁着广场协定的机会,去收割一波。
宿舍里其它人每天几乎都是教室、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李云帆的生活则要丰富许多,得益于提前和学校达成的协议,他和郑娟不用每天都住在宿舍,所以不那么忙的时候就回家去。
一般都是先去郑娟哪儿,做些夫妻该做的事情,然后互相交流一番最近的学习所得,然后再到周家,陪李素华、郑光明吃饭,顺便抱抱自己的孩子。
如今的大学校园,尚且没有八十年代那么开放和浪漫,但是一些萌芽也在缓慢的萌发中,文学类、美学类的图书大受欢迎,从一个相对单调的时代走出来,人们迫切渴望接触不一样的东西。
周蓉在这种时候就如鱼得水了,在校报上接连发表了好几篇文章,成为北大的风云人物。
所以等李云帆利用假期去北京看望他们顺便倒腾点物资的时候,看到的周蓉可比当初在家的时候容光焕发多了。
周秉义对此表示了担忧,一方面是过去的风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且他又向来谨慎,只想平平安安的完成学业,从来不馋和敏感的事情,见周蓉这样,生怕她出啥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周蓉又遇到了冯化成,冯化成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他重新回到北京,又成了那个风光的诗人,经常前往各大院校进行演讲,并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他和周蓉就是在这时候重逢的。
时隔多年,周蓉已经忘记了当初在贵州遭遇的尴尬,见到台上那个意气风发的冯化成,昔日的爱慕又重新涌上心头。
而冯化成在贵州苦了多年,如今刚回到北京,身边也没个伴儿啥的,所以他俩的复合便水到渠成了。
李云帆也跟着劝了几句,周蓉却对他们的劝解不屑一顾,“哥,你和十年前不一样了,十年前你心中还有浪漫,还会和我热情地谈论文学作品,现在你却变得越来越可怜,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活像契诃夫笔下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李云帆差点没忍住笑了,周蓉这个评价虽然尖酸刻薄,却也并非没有道理,自从去了兵团之后,周秉义确实很少流露出个人的喜怒哀乐了。
接下来周蓉又开始说他了,“秉昆,你虽然和哥的性格不一样,不过你从小到大也没怎么感受过文学的魅力,自然不理解我对先生的爱慕!”
一听先生这两个字,李云帆差点酸的牙都掉了,而且他对周蓉的评价也不认可,要说文学作品,我看的不知道比你多到哪儿去了,你可不能说我对文学毫无鉴赏力。
周蓉丝毫不理会他的话,这让李云帆有些生气,“我觉得一个人有没有文学素养,不在于他看了多少书,而在于他能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在我看来,你的作品压根就不算什么,你哪位先生的诗歌也是乏善可陈!”
这回轮到周蓉生气了,“那你呢?你说的这么好,也不见你写出点东西来!”
“我只是不想写罢了,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过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抽点时间随便写点吧!”李云帆说道。
他倒不全是为了和周蓉置气,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他意识到一股文学热潮即将到来,这对作家可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靠文字赚钱了,而且还是远超当下平均收入的钱。
李云帆不缺钱,但这些钱可不太好方便拿出来,要是写本畅销书,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改善家里环境,送郑光明去做手术了。
和周蓉争吵结束,李云帆去了艺术学院,如今陶俊书已经毕业,并且拿到了公派留学的资格,马上就要去欧洲进修了,他这次过来,最主要的事儿还是给陶俊书送行。
陶俊书至今未婚,并且听她的话也完全没有结婚的意思,正如之前所说的那般,她准备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钢琴,按照学校的安排,等留学归来,她就会像她崇敬的鲍蕙荞一样,进入中央乐团担任钢琴演奏。
李云帆表示了祝福,预祝她在欧洲学习顺利,然后陪着她在北京转了两天,让她渡过了愉快的两天两夜。
陶俊书登机后,李云帆便返回了吉春,开始准备抄书了,不过到底该抄那本书呢?李云帆陷入纠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