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1 / 1)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4675 字 3个月前

回到中枢,杨集就是一个吃干饭的闲人;当朝会一结束,杨集就像放学的中学生一样,迫不及待的走出千秋殿,头也不回的往家赶,当他出了广阳门(承天门),正打算登上马车,却听到背后有人气喘吁吁的叫喊:“大王、卫王,请留步。”

杨集闻声回头,只见两名殿中省小吏弯着腰、双手扶膝,上气不接下气的大呼小叫:“大、大、大王,快跟我们们回宫,圣、圣人召见你。”

这两名小吏见到杨集停下脚步,终是松了一口气。对于这位大王,他们着实是无奈之极。

别人散了朝以后,恨不得多留片刻、恨不得长期逗留不走,以便于他们与各级上司交流感情,然而这位倒是好,一听到圣人宣布散官以后,眨眼之间,就逃得无影无踪。要不是他们追得快,只怕得要跑去卫王府找人了。

杨集向老朱交待了一句,回身朝着两名差点断了气的小吏走去,到了近前,问道:“圣人在何处?安仁殿吗?”

“大王,不是在安仁殿,而是百福殿!”一名小吏喘着气,拱手道:“圣人和太子、议事堂诸相、十二卫大将军都在。”

听说十二卫大将军也在,再想到朝会上提到的倭国、军府反腐反贪,杨集心中有数了,这说明接下来要商议事情与军事有关。

其实杨集通过杨广启用独孤顺为刑部尚书这件事,开始有些怀疑杨广打算重新启用关陇贵族、令其与士族斗争,但是从今天早朝来看,杨广打击关陇贵族的思路没变,只是比起以前,手段变得更加隐蔽、更加高明、更让人欲罢不能了。他重用独孤顺的目的,并不是好心,实际是本着拉一派打一派的心思,对关陇三大派进行分化离间,促使独孤派和元派相互猜忌、怀疑。

照目前来看,杨广重点打压的对象,无疑是与皇族关系十分紧张的元派了。

一路来到百福殿偏殿,见得杨昭、杨秀、苏威、高颎、裴矩、萧玚、长孙炽、李子权、杨达、周法尚、牛弘、段文振、宇文恺、杨玄感、杨恭仁、长孙晟、史祥、裴蕴、元寿、卫玄、李浑、来护儿、李仲文、于仲文、张瑾、辛世雄、荆元恒、崔弘昇、赵孝才、韩僧寿等等中枢文武重臣尽皆在座,而杨集的舅舅独孤盛、属下杨义臣、老部下阴世师也在。

此外还有河间王杨弘之子、杨庆,杨弘已在年初作古,杨广追封杨弘为郇王,并由杨庆承袭郇王的爵位。本来,杨庆此时应该在家为父守孝的,但是自古忠孝两难全,杨集去年军改结束以后,便离开豳州军,前去凉州部署远征吐谷浑的战役了,他所空出来的豳州军大将军被杨广给了杨庆。

即将开启北巡大幕,豳州军也是随行大军之一,杨庆作为豳州军大将军,自然不敢大意,他征得杨广和宗正寺的同意,便让弟弟和儿子尽孝,自己则是回来尽忠。

杨集上前与杨广见礼,而后又一一施礼,之后在苏威之前落座,对面则是杨昭。

如杨集所料,杨广召重臣于此议事,主要是为了军事。

皇权的根基在于军权,要是军权旁落,皇帝要么沦为大臣所操纵的傀儡,要么被取而代之,而像杨广这样的“皇二代”,与“皇三代、皇四代、皇五代”完全不同,他们不但目睹自己的父辈于绝境之中奋起抗争、直至坐拥锦绣河山,而且深深地参与其中、跟着父辈一步一步的披荆斩棘、突出重围;所以“皇二代”往往都比长在安逸环境中的后代英明无数倍,同时也更明白军权对于皇帝的重要性。

经过‘七十万’京兵的大整改、北方军府的摸底调查,杨广对于大隋军队的腐败、对于关陇贵族对军队的掌控力,感到触目惊心、寝食难安。

此时见到跑得贼快的杨集又回来了,杨广便环顾一周,说道:“人都到齐了,我有件事要说一说。”

停顿了一下,杨广目光望着杨集,直接向他问道:“卫王,你对凉州军整改得十分彻底、十分成功,不知你对府兵和募兵有何看法?简而言之,你认为孰优孰劣?”

此言一出,李浑、李仲文、于仲文、张瑾、辛世雄、荆元恒、赵孝才等关陇派将领顿时脸色大变。如果说京兵是关陇贵族长在大地上的枝繁叶茂的树干,那么遍布天下七百多个骠骑将军府则是关陇贵族的根基;皇帝现在这般询问卫王,难道是整改京兵之后,打算朝府兵动刀了?

其他人派系官员听了,心头更是大为紧张,他们也知道贵族和军府的关系。如果皇帝决定对府兵整改,于他们的派系利益而言,诚然是件天大的好事,可是上府骠骑将军府有兵一千五、中府一千、下府八百,按照平均一府千人算的话,七百多个骠骑将军府就是七十多万名士兵,皇帝一旦下定决定整改,本就十分微妙的大隋天下,极可能发生内战。

刹那之间,百福殿偏殿鸦雀无声,无论是哪个派别的人,都神情严肃、眉头深锁的看着杨集,生怕这个好战分子、皇帝之刃为了顺应皇帝之意,不负责任的将府兵贬得一文不值;他要是这么说了,皇帝犹豫不绝的心,恐怕一下子就会坚定下来。

若是这般,麻烦可就大了。

杨集也知道府兵牵涉太大,除了关陇贵族之外,其他派系的世家门阀、达官贵人也和一些骠骑将军府有着利益纠葛,他并没有贸然给出杨广一个明确答案,而是反问道:“圣人打算把募兵制推广全军?”

杨广坐在上首,将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微笑着答道:“我就是想做到心中有数,于是问一问;并不是说立刻就废除府兵、广推募兵。你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从我当这么多年的将军来看,我认学府兵制和募兵制各有优劣,谁都没有绝对优势、谁都没有绝对的劣势。”杨集沉吟半晌,沉声道:“府兵制的优势在于骠骑将军府府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农闲无战则集中训练;在这个制度之下,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做到全民皆兵,给朝廷节省了难以想象的军费;而各个骠骑将军府的府兵虽然需要自行筹措服、被、资、物、弓箭、鞍辔、器仗和干粮,但他们全家都不用缴纳赋税、不用股徭役,战后还得到丰厚的奖励和抚恤,因此府兵士兵为了博取功勋、财物,平时训练异常卖力,一听有战争发生,个个士气高昂、闻战则喜。

“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府兵长期番上、戍边,使农耕遭到一定程度上的耽搁、严重影响了军人家族的收入,而数量庞大的府兵不用缴纳赋税,也影响了朝廷的收入。二是府兵多数时间是务农的百姓,训练时间和强度都不够,使他们个人战力、协同作战能力无法保障。三是府兵的主要是宿卫京师,出征并非是主要任务,所以作战之时仍然以募集而来主战之军、边军、郡兵为主,所以府兵在我大隋军队之中的地位十分尴尬,有的地方的府兵甚至几代人都没有打过一仗,其有无必要存在,就值得商榷了。四是很多地方的骠骑将军府兵额长期不足,军府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却本着山高皇帝远的侥幸之心,虚报数目,以此骗取朝廷的赋税。”

杨集所说这些内容是客观存在、无法回避的事实,便是关陇系将官也无法反驳,不过他们听到杨集分析到位,没有刻意否定府兵,倒也没有心急火燎的跳出来反对。

杨广亦是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目光望着杨集,问道:“府兵制的优劣,分析得十分到位;那么募兵制的优劣又是什么?”

杨集说道:“募兵制的优势是士兵可以一年四季服役、一年四季都在训练,使战力得到提升、得到保证,缺点是朝廷为了维护庞大的军队数目,军费也将大幅攀升。就以凉州为例,以凉州当前产出的粮食、收来的赋税,供养六七万名常备募兵已是极限,若是赶出这个数目,凉州的经济体系一定崩溃。”

“等一等!”杨广挥手打断了杨集,皱眉道:“凉州的常备兵力少说也有十五六万人,你这些年又是怎么养的?而凉州那什么经、经济体系怎么就没有崩溃呢?这又做何解释?”

“凉州经济体系之所以没有被庞大的军队拖垮,一是朝廷长期支持钱粮、武器装备;二是凉州军这些年一直以战养战、一直掠夺异族的财富。两相结合,便构成了士兵的俸禄、军饷、日常开支,而伤亡士兵的抚恤也是源于这两大板块。凉州军要是没有这两大收益,单凭凉州自身的赋税和收益,根本养不了那么多军队,若是强行为之,那就是穷兵黩武、自取灭亡。”杨集看着杨广,继续说道:“大隋常备的京兵、骁果军士兵就有三十多万人,如果加上各州边军、郡兵,常备兵力少说也有五六十万,要是再把七十多万名府兵改成常备军,总兵力就有一百三十万左右。朝廷要是供养这么多士兵,那么大隋国库不出十年时间,就被数目庞大的军队耗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军制便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大隋王朝没有后世的经济基础,根本就无法在全军推广募兵制,若是强行为之,一定跟先军政策的老苏一样,落得贫困潦倒、自取灭亡的下场。

所以在杨集看来,不管是府兵制也好、还是募兵制也罢,没有更好、只有更合适;而对于当前的大隋王朝来说,现行的府、募并行的军事政策,就是最好、最合适的军事政策。

更何况以现行的军事体制,大隋王朝就打得天下无敌手,成为人见人怕、四海臣服的天下霸主;军事实力之强、兵锋之盛,便是大隋四周所有异族叠加起来,也是略有不如。

既然如此,又何必傻乎乎的过度追求那些虚幻的东西?

听了杨集这番话,杨广陷入深深的沉思。

府兵萌牙于北魏,草创于西魏时期的宇文泰,西魏府兵主要是把鲜卑兵、关陇地区军户、关陇豪右所领的子弟兵和奴隶纳入军事系统之内;在户籍编制上,府兵全家都是军籍、不编入民籍,他们一律归军队管理,官府管不了他们,从而构成了一个不受政府管理的军事体系,这便是俗称的军户。

军户不用缴纳赋税、不用服劳役,平时半月训练半月宿卫,战时再出征。到了宇文护当政时期,他把府兵征召对象扩大到九等民记中的上等民,后又扩大至下下等民户,由于府兵可以免除赋税、奴隶从军也能免奴籍,故而北周青壮纷纷应召,从而便北周府兵此直线上升,至消亡北齐之时,北周的府兵士兵已有五十多万人。所以说府兵制的确立,不仅让势弱的宇文泰避免了“身死道消”的下场,还壮大了西魏、北周、隋朝的军力和国力,此消彼长之下,周亡齐、隋亡陈就成了必然之事。

但是宇文泰投靠元修时,高欢不仅是一个十分厉害的枭雄,而且还拥有压倒宇文泰的军事力量,同为枭雄的宇文泰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之抗衡,当西魏的鲜卑力量被东魏消耗殆尽,宇文泰不得不启用汉人豪族势力,慢慢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便应势而生,最终形成势大难制、皇帝轮流坐的关陇贵族集团。

多年战乱下来,关陇贵族成了最大赢家,牢牢了占据天下六七成权力、财富、军力,而各地骠骑将军府,更是成他们代代相传的“私人之军”。

所以杨广想要整改府兵的目的一是本着兵在精不在多的理念,希望通过裁撤一些骠骑将军府、解放出更多人口来发展经济;二是消弱、甚至掐断关陇贵族把持天下的根基,一旦兵权尽归中枢,关陇贵族各大世家门阀便是拥有再多的财力、物力,也无法向以往那样左右朝堂、废立君王、改朝换代。然而即便是英明神武的杨坚也是因为关陇贵族的支持才得以代周立隋、坐拥天下,后来更为了消灭南陈、打败突厥汗国,不得不对关陇贵族采用步步退让、步步妥协的政策,等到这两大战略完成以后,关陇贵族较之以往,何止强大了数倍?

再加上杨坚当时已经年迈体衰,一切以平稳过度为重,故而想收权而不可得,只好把打压关陇贵族、削弱世家门阀的历史任务交给了“隋二世”杨广。

而杨广如今通过仁寿宫政变、平定杨谅叛乱、京兵整改等等大事件,成功的削弱了关陇贵族一部分力量,再加上中枢有新京兵和十万骁果,地方有四大亲王和十大刺史坐镇,他便觉得废黜府兵、改以募兵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可是杨集的话却如当头棒喝一般,令杨广明白全军皆募兵的设想,实不可取。

一时间,百福殿又陷入了安静。

杨集见杨广默不作声,也没有说话的心思了,他分析至此,其实已经完成任务了,此刻的他,已经不用、不必再说什么。

因为自有他人机会发难。

面对这么一个削弱关陇贵族的大好时机,杨集不信高颎、苏威、裴矩、萧玚、李子权等人杰会就此放过。

至于他,呵呵,最好还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