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流放边疆8(1 / 1)

今天夜里,萧家人其实都有些睡不着。

流放路上,昏君没继续找事儿,这是萧家人渡过的第一道坎儿。

一路上安全平顺,这是萧家人渡过去的第二个坎儿。

能否在西北安稳立足,将是萧家要渡的第三个坎儿。

明儿就知道这第三道坎儿好不好渡了!

萧勤看着身边儿躺着睡的都快扯呼噜的妻子,勾了勾唇。

这一路上,他妻子厌恶这一路上的各种遭遇,但是没抱怨过一句。

不管是睡在驿站的院子里,还是野外的荒地里,妻子总是躺下就睡着了,还美其名曰,不睡好,哪里来的精神赶路?

不爱吃那些吃食,也没抱怨过一句,他见过六嫂和七嫂跟他六哥和七哥哭着抱怨的画面。

六嫂和七嫂,其实跟他妻子同龄,都是年满十五,不到十六的小姑娘。

娇气一些,抱怨两声,都能理解。

可他妻子是唯一没开口抱怨过的新妇,只是在努力自己适应。

不管是他父母还是五哥五嫂,都曾悄悄跟他说,这个妻子娶对了。

丹娘是母亲挑的,娶进门前母亲就拍胸脯保证,他会喜欢。

当然,他喜欢长的漂亮的,丹娘的确比嫂子们长的更好。

可如今,他才明白母亲说的,他对丹娘会很满意,指的是什么。

他年轻啊,少年爱慕,挑媳妇儿,自然想要个好看的。

可母亲为儿子挑媳妇儿,可不只是看长的好不好,那是方方面面综合考察后,才会给定下来的,就怕给儿子找了个四六不通的,家庭不睦。

闻着丹娘身上的药味儿,想七想八的萧勤不一会儿也睡着了。

半夜三更,一点儿不夸张,真就是半夜三更天,苏还丹就被张氏叫醒了。

睁眼后,身边萧勤早不见影子了。

“他们兄弟半个时辰前就走了,咱们四更天就要上工,今儿要去清理马棚,手脚要快点儿,祖母和婆婆们两更天就起来做早饭了。”张氏说完,苏还丹也彻底清醒了,揉了把脸,从炕上爬起来,麻溜穿衣服,然后把头发梳好盘起来,找了块儿墨蓝色的粗布裁剪成的方巾,把头包起来,脸上的红斑看着就像是过敏了一样。

萧家八个孙媳妇儿,都顶着红斑脸,沉默的去后院吃完早饭,之后被婆婆们送到大门口。

大夫人崔氏嘱咐:“多看少说多做事,心里不痛快别表现出来,回家再说。”

二夫人秦氏也嘱咐了一句:“也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能分到一起,干活儿指定会吃苦受累,心里都要有数,熬一段时间再论其他。”

三夫人孟氏说的很干脆:“出门在外小心谨慎无大错,赶紧走吧,别误了上差的时辰。”

家里的大门从内而外关上后,八妯娌对视一眼,赶紧往街尾跑。

至于刘姨娘?这不是撞了墙受伤了?报了病假了!

回头还要抽时间补上,只会更累!

昨儿张氏可是跟娘家问过了,西北这边,每条巷子的巷尾,街道的街尾,是服劳役和军役的人每天上工下工的集合点。

苏还丹妯娌们到街尾的时候,这边儿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了。

打头站着个女管事,身上穿着的衣服跟军营里的士兵一个样子。

在西北这种边境上,你很难从服装上分辨男女。

这里女人穿男装的多了去了,不是女装不流行,而是裙子穿着干啥都不方便,所以西北的女人出门在外都喜欢穿男装。

来了就去领头的女管事那边儿去点名。

女管事好奇的看了苏还丹妯娌八人好几眼,多余的话一句没说,指着列队,让萧家妯娌八人排队站好。

又等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人都到齐了,好家伙这萧家住的这一条街上,服劳役的女人就有六十多人,最年幼的十岁,年老的六十好几了,这个位面都算是高寿女性了。

一行人,认识的一路上都在小声说话。

萧家住的地方,距离军营不远,走路也就二十分钟的时间,到了军营门口,你在看,四面八方而来的服劳役的女性汇集起来也有三四百人了。

乌泱泱几百人汇集一起,管理的也不是很严格,耳边都是嗡嗡嗡的说话声,夹杂着几声畅快的大笑声。

“感觉这里跟京里传的不一样,这里的人没京里传的那种活的没有人气儿的样子。”说话的是七嫂小张氏。

七嫂小张氏跟五嫂张氏不是一家人,两家完全不搭噶,小张氏的父亲是四品文官国子监祭酒。

裹着小脚的小张氏,站在妯娌堆里也小小的一点点,苏还丹是真觉得小张氏还没长开,看着跟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似的。

“道听途书呗,京城的人除了他们自己,可曾看得起哪个外地人?要我说,没西北这边儿的军民一条心,跟鞑子死扛,京城人还有时间白话西北?”回应小张氏的五嫂张氏。

身为西北人,张氏格外不喜欢听别人贬低西北的话。

一个个跟不长脑子似的,边境上的军民不护着国境线,有你们的好日子过?

小张氏顿时不敢开口,低着头,身体直往六嫂卢氏身后躲。

卢氏安抚的拍了拍小张氏的手臂,她俩都是二房的人,也都是文官家出身,关系更亲近是一定的。

就像五嫂张氏一样,跟苏还丹就比别的妯娌来的亲一些。

很快就没说话的功夫了,之前的女管事,领了活儿,过来带队了。

苏还丹一行人就跟着女管事走了。

军营的马厩很大,但要说脏乱,还真没脏乱到哪里去。

看管军马的老兵们,其实把马厩收拾的很干净。

毕竟军马在西北这边儿是最昂贵的战略物资了,又是活物,就怕马厩的卫生情况跟不上,军马生病就麻烦了。

苏还丹她们来这边儿干活,干的是收集草料的活儿。

妯娌八人还真没准备割刀,割刀是这个位面对镰刀的称呼。

女管事跟管理马棚的老兵们借的割刀给苏还丹妯娌八人使用。

顺着马棚外的荒地,都是草场,割草去吧。

九月份的西北,有些品种的野草已经逐渐泛黄了。

割草这活儿可不好干,野草长的不齐整,跟专门种成一行行的水稻和麦子完全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