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还打算好好结交这些达官贵人家的女眷。
既是为了以后薅羊毛打基础,也是为了季文清。
更是为了季秀才。
季文清周围都是乡下粗人,与季文清可以说是格格不入。她没有合得来的朋友,也没有懂她的人。但换个环境就不一样了。
陶然希望可以帮她结交些靠得住的朋友。那么自己离开后,将来季文清再有仇敌和困难时,也有人能帮忙撑腰。
而这样的底气,也是季秀才需要的。
纵是千里马,也得有伯乐。
纵然才高八斗,也得有人赏识,或者说,有人支持。而乡亲的支持和权贵的支持能一样吗?倒不是陶然的阶级思想重,而是现实如此。贵人一句话,很多时候要抵得上万民的请愿。
陶然想试着帮帮秀才。就算不能,也得帮着他把声望拱上去!
事实在前一阵,季家和郑家闹上之时,季秀才之名便已是整个县城无人不知。大伙儿都觉得这人定是有才学的,否则其他秀才为何要盗他押的题,为何偷他印章害他?
再有季秀才当日衙门前面引经据典,铿锵有力的那席晦涩话虽大家都听不太懂,但却让大家记住了他有学问。
所以在陶然眼里,季秀才已经自带流量。这是好事。
因而陶然要做的,是帮他保持住热度和口碑。她要让季秀才成为这个县城里,大家提到读书人便忘不掉的一位!
原因很简单。
剧情里,季秀才虽一直没有放弃科考,可他一次次都输在了乡试之前。
这个年代,不是秀才就有资格参加乡试的。他们还必须先通过一次选拔考试,即科试。
而科试是由当地学政主持,话语权很大程度都在地方上。这里边的门道就多了。
陶然不知道季秀才屡战屡败是因为学识见解不够,还是因为无权无势无名望,但她要试试给他把名炒起来,把路搭起来,把关节疏通下,大概这一关,就能帮他过了吧?
真真是操碎了心啊!
所以陶然的计划,是先刷自己的脸熟,再由她来做桥梁,从这些贵妇小姐们下手,让季春之名的热度至少保持到三个月后的科试……
得了郑家赔款后,陶然第一次出现在了庙里。
由于把控着家中的财政大权,所以她第一次寺庙露面,就一掷五两香油钱。
当时,正是宝殿人最多的时候。
这张生面孔的出手,引发了不少香客和和尚的好奇。
这姑娘穿的是最普通的布衣,从头到脚也没任何金玉装饰,却出手就是五两?
这姑娘气质脱俗,看着像是谁家小姐,可他们却想不出是谁家的?
她身边也没有丫鬟,看着是家境不好吧?可她一口气就给那么多香油钱呢……
咦,她脚边那个篮子是干什么的?放的经书吗?
有钱捐香油钱,却提个只值几文钱的破篮子?
陶然身上各种巨大的反差和矛盾,不断引发大家的关注。
而她不是特别漂亮,却有种莫名鹤立鸡群的气场,更是很难让人对她忽视。
她用她微薄的内力将她的声音输送出去,不少人都听到她在跪拜时,一求祷父亲科考顺利,二望继母早日康复,三祈风调雨顺。
哟!这姑娘大气!
就这思想,绝对不是普通人了!
大伙儿来拜佛大多无非是为了自己求,可她的三求,完全没提自己呢!
科考?难怪大气,原来是读书人家里的!
叩拜完菩萨的她又把篮子里的经书送到了和尚手上,说都是她手抄的。
有夫人伸了脖子看了眼,好娟秀的字,让她忍不住赞了声。
实际么,这些经书自然不可能是陶然手抄的。她可写不出这么好看的字。
这些都是早先季文清抄在家里的,被她拿来借花献佛了……也让菩萨好好看看,那可怜姑娘是值得庇佑的。
而读书,懂礼,心好,人好,字好……这些全是加分项。
立马就有姑娘主动来和她打招呼。
陶然自报家门。
一听到姓季,大伙儿都了然,反应过来她究竟何许人。
那几日,正是季秀才在风口浪尖时。
大家好奇那桩案件,便问了她不少事。
她还去后山喝了香茶。
那种场合,一般就是高级些的茶话会。
她身上带着流量,演技又好,仪态也佳,谈吐有礼,心思缜密,不卑不亢,一次次刷新众人对她的好感,自然很受欢迎。
茶话会散的时候,她还找了小和尚让引见,说她想来庙里做义工……众人对她再次高看了一段。
陶然是来真格的。
她真就去见了住持。
她这样识文断字,能在初一十五来帮忙的,庙里最是欢迎不过。
从那之后的每个初一,十五,陶然便都没缺席。
她待在了香火最旺的大雄宝殿,帮着写写解签的字条,帮着登记香客名录,帮着写写功德簿。
她成功在一众女眷跟前混了眼熟,也基本把整个县城的贵人女眷都认了个大半。
她沾了寺庙的光,大家对她客客气气之余,也尊敬得很。
而每一场的“茶话会”,她一次没拉,全都参与了进去。
渐渐的,她发现,这个县城虽然对于农村人来说是个大城市,但当陶然用后来人的眼光来看的话,便发现她们局限得很。
简而言之,就是孤陋寡闻。
她时不时给出点科学论点,发表些自己看法,普及一些常识,抛出些古人闻所未闻,想都没敢想过的观点……最后告诉她们,都是书本上学来的。
她原本脑子就活,一套一套的,常常叫女眷们傻眼沉思。渐渐的,她成了茶会话的主角。
“季文清”的名字,在县城的权贵女眷圈里开始小有名气。
姑娘们都很愿结交她,她拿到了好几张邀请她上门做客的帖子。
这不,上次去上香时,她还拿到了孙员外孙女的生辰帖。
季文清都如此博学多才,那她的父亲,那个季秀才,肯定更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季春可不知道,事实他在陶然的帮助下,名气和名声都已经悄悄立了起来,在县城,他也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提到秀才,县城中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季春……
若不是陶然推说父亲在准备考试不见客,给季秀才的拜帖和请帖并不会比陶然收到的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