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是一部西语片,又是一部喜剧片。围绕“祖母”、“母亲”和“女儿”三代女性的生活经历,讲述一位母亲在去世之后,灵魂返回家乡解决生前无法解决的种种纠纷的故事。
但这部电影既然是大师之作,肯定和传统意义上的喜剧,肯定还是有差的。所以佩德罗·阿莫多瓦开场就亮出自己除开喜剧的第二个主题:
女性。
然后再揭开第三个主题,死亡。
兴许是好久没有看这种新的,充满艺术张力的大师作品,林浩上来就被这个选材和内容给惊到:
电影中只有女性的关系是友善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不伦,以至于杀夫。就好像只有通过这种把男人排除在外的方法,才能真正回归到理想的女性关系中。
六位女主角穿梭于电影中,奇特的群戏,但并不是一个超现实的电影。
就特别奇妙。
而喜剧,女性,死亡,三个看起来不搭的主题其实就如片名一样,是阿莫多瓦的一次回归,他本人风格的回归。
因此包括主席在内的九位评审一场看下来,都很清晰地知道这部电影的确不简单。
“拼凑、模仿还有自嘲,我只能说阿莫多瓦总能让我从现有的社会秩序里挣脱出来,让我对这些平时无法明了的东西产生由衷的共鸣。”
林浩斟酌了一下,用了一个不算特别中性的词:“很能讨巧,很有风格,但这次我看见他更温柔了。”
“是...你抓住了重点。”
这下子,勒孔特都有点惊讶于这个年轻人对电影内核的把控。
然而林浩也就点点头,不再多说。
其实他本来打算是安静地看片,更低调一点。但他刚才总觉得大家因为他年轻,所以有一种哄孩子的心态...
well,那还是得一开始就认真。
他也不是来混混日子,刷刷声望的。
...
林老板开了个还不错的头,不过那是关于导演和电影最核心的一个评价,所以大家基本上都会比较认可。
但你要说到具体的电影喜好...
那就差太多了。
有人觉得结尾意料之中,过程可能平淡了些,全篇印象最深的是佩内洛普·克鲁兹的光彩照人。
有人觉得布兰卡·波蒂洛才是最大的亮点,完全到位。
还有人感叹只有阿莫多瓦才能把这样的女性关系展示出来,以及女儿弑父后,那段蒙太奇无论是节奏控制,好是色彩运用简直都出神入化。
大赞!必须拿奖!
额,和林浩想的不一样的是,大家没有特别整体的来讲,都是通过一些特别的点来衍生——可能是一段镜头,可能是一个人物,还可能是整体的背景。
总之他现在才发现,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各自擅长和喜爱的角度上各抒己见,都特别有道理且能自洽。
但很多时候,也有鸡同鸭讲的感觉。
带着这种感觉,很快,他就继续投身到下一部电影中。《快餐国家》、《风吹稻浪》、《查理的意见》、《红色指路》...
林浩有时和大家一致,有时候不同,比如对于《通天塔》他就说:“有点题材大于内容了,比较中规中矩的电影。”
“我不同意。”
卢西亚·马特尔,属于那种暂时没什么姓名的新生代导演,但是蒙阿莫多瓦垂青...
对,就是刚才看的那个《回归》电影的导演,她擅长拍摄性的作品,但是角度新颖立意深刻,算是近些年来拉美电影人的代表人物。
她就也表示:“可能是你作为一个东方人,对这个文化背景才不了解。我没有别的意思,就同一个民族、家族的人都无法相互理解,更何况来自不同国家、民族,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呢。”
林浩摇了摇头,还是继续道:
“或许有关于历史文化的问题,但我是觉得铺陈太大,而内核却并没有打出来...”
...
如此这般的争论,真的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林浩本以为这次看电影是:分析电影是最费精力的,但有时候就是事与愿违。
但他还比较好,点到即止。
东方人比较沉静嘛,而那些西方人则是各种拍桌子对峙,一直吵下去就对了...
很正常。
大家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他们有的更注重创新,有的注重风格,有的则会莫名其妙对一部电影爱的死去活来。就像是《弗朗德勒》,有的评审在电影结束后依旧沉浸其中,而有的无法进入这部电影。
所以这一点上,林浩必须承认:
马特尔说得对,文化不同会带来一些相互之间难以连通的部分。
所以戛纳评委才会尽量选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电影人来参与讨论。或许相互碰撞才能出一些东西?
可能是吧。
反正临近电影节开幕,战况愈加激烈,林浩还是积极参与讨论中,并担任劝架...
哦不,岔开话题小能手。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很圆滑了,但还是差了点。好几次,林浩感觉自己完全就是见缝插针地化解了这场冲突,下来就后怕不已...
但除开这些争吵,
这么些天下来,他最喜欢的是在《回归》和《潘神的迷宫》之间犹豫,其余的都在没有特别喜欢的程度。
只可惜其余多数评委们其实对《潘神的迷宫》普遍不太发表称赞,然后贝鲁奇就私下自嘲:可能是因为题材对现在的来说太新颖了,大家在这种电影面前或许会相对保守一些吧。
...
5月15日,下午。
依旧是熟悉的会议室,仍在继续。
数天的讨论,大家已经对不少电影达成共识,但也有大相径庭的,比如这俩:
“听着,《风吹麦浪》拍摄技法传统老套,视觉上缺乏冲击力,更无从谈起故事张力...而且我前几天看了他之前的一部作品,《以祖国之名》,很多东西都类似!”
“噢,是吗?”
对面已经荣膺“刺儿头”的卢西亚·马特尔并不同意::“是吗?但我反倒觉得,他规避了很多俗气的拍法,非常自然顺畅。”
“顺畅?”
苏雷曼直摇头,道:“让我这样说吧,就从情节上来讲还顺畅?或者说爱尔兰的革命本身就是这么容易了?”
“这是电影,你要去发掘它...”
“是吗?在我这里就是一部与政治挂钩,却没有太多观赏性的电影!而且要我说就比较仓促,什么都给的不够。人物、背景、还有事件,感觉就像是几个片段剪辑在一起,然后强行往前走。”
“那只是因为你的偏见而已!”
“...”
愈吵愈烈,林浩也戴了个墨镜,坐在王家卫旁边不参与争吵——他喜欢的《回归》大家都喜欢,《潘神的迷宫》大家都无感,于是就吵不起来。
那至于墨镜也不是为了装逼,更是为了规避与其他评委眼神接触:一个不小心对上眼,就立刻回被拉进战争了。
这种特别个人化的争论,真的累。
而有了墨镜,林浩就能遮住眼神,该可以轻松地转头问一句:“你听懂他们在吵什么了吗?”
“没有。”
王家卫摇摇头,实际上,这些人你一句我一句,都没有特别的对的上,偏偏还能吵起来...
总共就那么点奖不够分的...
想想真是有够麻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