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三年五月,昭嫆的皇后朝服已经制好,由内务府总管亲自送来坤宁宫。
其实皇后的朝服跟她那身皇贵妃朝服……其实是一模一样的规制。
明黄色的朝袍,石青色片金缘披领,绣纹为金龙九,间以五色云,领后垂明黄丝绦。
皇后朝褂石青色片金缘,绣立龙两对,下为万福、万寿之纹。
皇后朝裙为红织金寿字缎,上绣石青色行龙。
昭嫆的皇贵妃朝服也是这么一身,朝袍是礼袍,朝褂穿在朝袍外头,其实就是个长身的坎肩,朝裙则是穿着朝袍里头的底裙。
唯一不同的是朝冠,青绒为檐,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之以金凤,上头嵌着的东珠和珍珠比皇贵妃的朝冠多了许多,分量也沉重多了。
唉……这下子脖子要遭罪了。
其实昭嫆原本跟玄烨建议,这朝服就不必重新制了,干脆继续用从前那身皇贵妃朝服就是了,然后朝冠重新打造,这样内务府也不必那么紧赶着日程。
但玄烨不同意,封后这么重大的仪式,怎么能用旧的朝服?!必须是新制成的!
好吧,反正玄烨有钱,他的内务府小金库丰厚程度,堪称富甲天下!
进了五月,册封礼便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玄烨的纳征之礼也准备好了——纳征礼,其实就是送聘礼!
没错,立后其实跟结婚差不多,昭嫆虽是由嫔妃升职成了皇后,虽然不必六礼齐备,但是聘礼还是要补上的!
咳咳!她进宫这么多年了,跟玄烨都生了一堆娃了,现在居然要补聘礼!实在让人老脸尴尬得紧。
因昭嫆成了皇后,所以玄烨在月前就已经下旨,追封昭嫆已故的阿玛广德为初代承恩公,他大阿哥博敦袭爵,为第二代瓜尔佳氏承恩公!而安定侯的爵位,被玄烨破格加恩,赐予老承恩公广德次子、武备院卿博和托承袭。
昭嫆的三哥、礼部侍郎昭景也被赐予一等男爵世职,别看这爵位只是二品,和昭景的官职一个等级,但官职没法世袭,男爵却是可以子孙降封世袭的!也就是说昭景和敏恬的嫡长子,将来可以袭轻车都尉的三品爵位!
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瓜尔佳氏满门荣耀,为世人所艳羡。
这纳征大礼,是玄烨亲自拟定的,大约也是出于补偿心理,玄烨给补的聘礼,很是丰厚。
礼单如下:
大雁一对、乌珠穆沁白马一对、蒙古铁蹄马十匹。
黄金一千两、白银一万两。
贡缎十匹、云锦十匹、杭罗二十匹、杭细绫五十匹、绢百匹、纱百匹。
赤金如意一对、玉如意一对、赤金宫碗一对、白玉盏两对、金葫芦酒壶一只、金盅八只。
双面苏绣团扇十二柄、玉带两条、玛瑙鼻烟壶六只、蜜蜡佛珠两串、沉香木佛珠一串。
贡茶二十罐、紫玉光贡墨十盒、文彩双鸳鸯贡墨四盒、端砚两方。
合浦珍珠两斛……
……
&nbs
p;光采买织造这些东西,就足足花费了两个月时间,其中不少珍宝都是从玄烨的私库中取出来的。
起奢靡的程度,远胜继后孝昭当年,甚至都不逊色元后赫舍里氏了。
当然了纳征礼再贵重,还是不及那世袭罔替的承恩公爵位贵重,那可是世袭罔替不降封的爵位!
然后,便到了五月二十七日的册封吉日。
先前册封皇贵妃时候,礼仪之繁琐昭嫆已经见识到了,立后典礼自然远胜她封皇贵妃!
其实还是那么个流程,一大早起来,穿上沉重的朝服、带上沉甸甸的朝冠,赶到保和殿的正殿,跪着聆听满语和汉语的册封诏书,因诏书无比冗长,再加上接受皇后金册、宝印之礼,昭嫆愣是足足跪了半个时辰!
幸好她是跪在蒲团上,等起来的时候,膝盖只是有点酸而已。
册封礼后,自然少不了去给太后磕头谢恩,三跪九叩,一点都虚不得!
昭嫆跪完了磕完了之后,别人更得一波波来跪她!
六宫嫔妃、皇子、福晋、公主,一个都不得缺席,全都要赶到昭嫆的坤宁宫,三跪九叩——这算不算风水轮流转?
自此之后,昭嫆便正了名分,便是毫无争议的中宫皇后、母仪天下。
自此之后,她更是所有皇子、公主的嫡母。
册礼之后,还需在坤宁宫设宴,列席的有六个嫔位以上嫔妃、玄烨所有的子女,极皇子福晋、公主额驸。没错,哪怕是远嫁蒙古的公主们,也需要回来磕头、参与宴席。
这也算是一件喜事了,抚蒙的公主嫌少有机会回京,昭嫆封后,作为公主们的嫡母,那几个出嫁的公主当然也不能缺席的。
玄烨的养女纯禧公主、宁嫔的女儿端静公主、荣妃的女儿荣宪公主,还有郭贵人的女儿、宜妃的养女恪靖公主,这四位公主全都是和硕公主。
多年不见,宁嫔、荣妃、郭贵人都要喜极而泣了。
四位公主中,与额驸关系最好的,当属荣妃的女儿荣宪,此番回京,荣宪还带了自己一双儿女,儿子虎头虎脑,女儿粉雕玉琢,都很是可爱。
昭嫆知道抚蒙的公主都不容易,便对身旁的玄烨道:“公主们难得回京一趟,就叫她们在京中多住几日吧。”——哪怕是远嫁蒙古,公主在京中也是有公主府的——虽然建了之后,很少有机会住。
玄烨微微颔首,“这是小事,都依你。”
太后笑着颔首,眼中很是满意的样子,大公主纯禧自小养在太后膝下,太后一直颇为疼爱。只是太后年纪大了,木兰秋弥或者北巡的时候是在没法跟着玄烨一起去,便再难见到纯禧一眼。
此刻太后正执着纯禧公主的手,满眼慈爱问她在科尔沁过得可还舒坦。
科尔沁可是太后的娘家,哪怕过得不好,纯禧也只能强颜欢笑说好。不过能够回京,而且还被特许多留京些时日,纯禧公主还是激动万分的,她眼里闪着泪花道,“孙女一切都好,牢皇玛嬷挂记。”
太后又问:“这次回京,可把孩子带来了?”
纯禧忙道:“孙女的女儿倒是带来了,儿子恩和才四岁,经不起舟车劳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