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既然如此,那此桥就叫李春桥如何?(更新求订阅求推荐)(1 / 1)

隋唐君子演义 晴了 2239 字 12个月前

第487章

一行人赶到了江阳城东面,不远处的运河河岸旁边,可谓是车水马车。

过千青壮正在这里奔忙劳碌,一块块沉重的青石正被石匠们叮叮当当地敲击平整。

那巨大的楠竹搭成的手脚架下方,犹自有往来的船只经过,都好奇地抬头张望着那高高的拱顶。

此刻,一位须发花白的壮实老汉,正与身边的两鬓星霜的中年人正在交流。

而一旁,则是有不少的人在仔细地倾听着他们的讨论。这里边,可是有不少被杨谦派过来的机灵鬼,当然是过来学习怎么修建桥梁的。

“大匠师,杨太守他们过来了。”一名年轻的工匠这个时候飞快地跑到了跟前,喘着粗气大声地道。

顺着年轻工匠手指的方向,已经年近六旬的李春,还有那也将近五十岁的李通都看到了杨谦等人正朝着这边行来。

“老朽见过杨太守。”

“诸位不必多礼,匠师你怎么在这,这么冷的天,身体要紧啊。”杨谦赶紧搀住这位这个时候最优秀的桥梁专家。

“有劳太守挂心了,老朽也是闲不住,今日差不多合该要铺设桥面了,总得过来瞧瞧才好。”

“这座桥的长度虽然不如老朽昔日在赵州所建,可是其高度却是要有超出,不来看着,着实不放心。”

“咱们江都郡,就是因为能够有像匠师这样兢兢业业的从业者,才能够越发的兴旺发达。”

杨谦与一干工匠聊了几句,详细地询问了工程的进展情况。

这座桥,从去年就开始设计,之后就是漫长的备料期,而至今年秋末开工至今,三个来月,已然到了接近完工的阶段。

这样的石拱桥,最难的还是在于备料,也幸亏李春与李通还有他们所带的一干老工匠。

再加上杨谦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那就是希望他们将每一座石拱桥设计之初。

不仅仅要打样,而且还要做设计图,虽然一开始李通与李春等人不太适应。

可是当出了图纸之后,他们才发现,有了图纸,所有的物料尺寸,以及结构图样,但凡是有些什么纰漏或者是差错,皆可以通过图纸修正。

极大的减少了工作量,同时,也让因为年纪渐大,精力越发不济的李春等人也轻松了不少。

一行人聊了一会之后,杨谦便与李春等人一同缓步登桥,之所以在此兴建大桥,原因主要还是地利。

运河两端,皆有矮丘,这样一来,自然也就让这石桥的高度天然地获得了提升。

桥拱底面最高处高出了水面几乎近五丈之距,这样的高度,莫说是一般的船只,便是龙舟这样的巨船,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穿行而过。

桥面的宽度达到了三丈,中间以石墩间隔,这是为了便于行人和车辆在桥上的顺利往来。

至去岁初开始,杨谦便因为江都郡的交通堵塞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力排众议地采取了不论车马行人,一律只能靠右行驶的规矩。

在城外还不算严格,可是在江阳城还有江都郡的诸多城镇,都专门让那些退役的老兵成为了交通指挥员。

虽然担当交通指挥员的薪水不多,但好歹既能够糊口,又还能够有人来疏导交通。

而且采取了这样的行驶规矩后,使得整个江都郡的交通往来为之一畅。

道路堵塞问题,也没有之前那般严重,开始变得秩序井然起来。

甚至江南有些地方的官员,也苦于交通堵塞的烦恼,开始有样学样。

杨谦等人继续前行,而这条路,却非仅仅是黄泥夯成,而是先将黄泥压紧之后,又铺以大小不一的碎石反复碾压而成。

这样的路面不容易积水,而且也不容易变形,虽然算不得永久硬化,但好歹也要比一般的黄泥路要好上许多。

特别是在江南这样的多雨的地区,这样的道路出现,更能方便百姓们往来出行。

便是江阳城内的一应黄泥路面,也都铺成了这样的碎石路面。

行了百余步,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桥上,行走在那还差两层青石,就可以铺设完成的石桥之上。

远眺着这运河南北,杨谦不禁有些意气风发。

“这石桥若成之后,将可贯通江都郡东西两地,不必人马车辆货物像过去一般需要船只往来转运。”

“正是此理,只是杨太守,这样一座石桥,所耗资财,将近万贯之巨。其他的,也照此规模?”

“嗯,对,就照此规模,万贯财物,虽然看似很多,可是相比起来。

这样一座桥,由二位大师,还有一干名匠所建,当可惠及江都两百余万百姓,甚至承载数代甚至数十代人的往来。”

“所以,在杨某看来,一点也不贵。”杨谦这可是真心实意的话。

可这话听到了李春与李勇这对堂兄弟的耳朵里边,让二人还有一干工匠赶紧朝着杨谦一礼,连称不敢。

可是任谁都能够瞧出了他们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感。

杨谦呵呵一笑,抬脚轻跺了跺那坚固的桥面道。

“另外,这一座,还是之后将在靠近高邮之地,以及更北的那座,都尚未命名。”

“不知诸位以为此桥该作何名?”

“……”长孙无忌还有房、杜等一干与杨谦相熟之人瞬间脸色一黑。

一想到这位杨太守起的那些破镇名,所有人都感觉快要怀疑人生了。

果然,就看到李春朝着杨谦一礼。

“回太守,这些桥的名字,我等皆是不通文墨的老朽,桥名还是该由像太守您这样才名显于天下的高人来起才适合。”

看来这位老同志果然很上道嘛,这话说的情真意切,着实让我都无法反驳。

“既然如此,那此桥就叫李春桥,就以设计者李大匠师之名命名。”

卟嗵一下子,李大匠师两条腿都软了。“太守,杨太守,万万使不得,老朽不过就是个修桥铺路之人,怎么敢用在这桥名之上。”

“还请杨太守务必收回成命。”

“这不是好事吗?”杨谦是真心想要让后世人记住这位赵州桥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太守,下官觉得,李大匠师所虑也有道理,毕竟自古以来,我华夏未有以人命命名桥梁的做法。”

“玄龄兄此言甚合吾意,下官附议……”

一干官员们纷纷跳了出来,都表达了他们的意见。

杨谦当场就不乐意了。

(以下字数免费)感谢书友一勺鱼汤、西瓜绿豆沙、枫叶(丁丁)的打赏,还有亲爱的书友们的订阅和投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