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暂息兵戈
“到时候本朝便会如同世祖皇帝中兴一般,会有许许多多的大事要忙碌,孔明到时候肯定会多加操劳,不过这也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孔明务必要把握住。”
能够留名青史的主要是两个阶段,一个是乱世,一个是治世。诸如楚汉相争、三国争霸、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等都属于乱世,而历朝历代开国与中兴则属于治世,伴随着乱世与治世,一大批能臣猛将自然也随之彪炳史册。
诸葛亮激动道:“大将军放心便是,亮必定庶竭驽钝,鞠躬尽瘁!”
“孔明也不必太过操劳,性命在则大事可期,若是操劳过度,还怎么干大事呢?”
诸葛亮算是三国时期的劳模代表,大概是马谡守街亭不堪大用,搞的诸葛亮从此之后高度警戒,什么事都不敢相信别人,只好自己事必躬亲,后来殒命五丈原与此也不无道理,过度操劳自然就死的早,刘烨可不想让诸葛亮死的太早。
马钧得到了损益连弩之后便爱不释手,在刘烨一番话的齐发之下,脑海之中奇思妙想涌现不断,几乎是茶饭不思,不知疲劳的对损益连弩展开了孜孜不倦的研发和改进,足足有两个多月,终于完成了对诸葛连弩的改进,将弩机改进成可拆卸式,每一架弩机当中都有十发弩箭,发射完毕之后立刻拆卸,换上新的继续发射,如此一来便不用费力的进行填装,大大改进了损益连弩的发射效率。
而马钧当即欣喜的禀报了刘烨,刘烨立刻给马钧加俸禄千石,同时下令对损益连弩展开量产。因为损益连弩的弩箭也是特制的,不能与不同弓箭混淆,所以一时之间所有的军中铁匠,甚至一些民间的铁匠都被朝廷临时征调,用来制造诸葛连弩和弩箭。
木牛流马与诸葛连弩的制造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同时刘烨下令实行平仓制度。平仓制度在几百年后的唐宋时代盛行一时,因为取决于生产力的关系,农民吃饭要看天,天时干旱还是湿润决定了当年的粮食收成如何,一个不好就有可能吃不上饭。
但是有时候年景非常好,农民获得大丰收,按道理来说可以把粮食卖出去,然后买更多的地。可是有些事情并非那么简单,正所谓需求影响价格,粮食多了,需求自然就少了,价格也就降下去了,也就是所谓的谷贱伤农,卖不出去。
而所谓的平仓制度,也就是专门成立官府粮仓,在农民获得丰收时,便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粮草储存起来,以备使用。万一等到什么灾年,农民实在是过不去这道坎了,再用较低的价格售给农民,如此一来便能够减缓灾情,是古代社会的一种制度。
而刘烨之所以创立这套制度,除了要建立长久的制度稳固统治,惠及农民之外,同时也要收集大量的粮草用作军用。因为即将对曹操用兵,到时候全国上下的兵马都要动员起来,一天要吃进去的粮草都要以数万石来计算,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只用官府储存的粮草肯定是不够的,实际上历朝历代粮草不够的时候都要从民间征集,说是征集,实际上和明抢差不多,诗圣杜甫的三吏三别各位肯定都读过,对于安史之乱时的乱象自然也有所了解。
而刘烨则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与其等到战事展开从农民手中抢粮食,何不在一开始便大量收购,赢得一个好名声呢?
平仓制度推行之后,收效甚微,毕竟百姓对于官府的政策也不了解,因此不敢轻易投入其中,不过在刘烨的暗示之下,很快就有各州郡的许多世家大族争相踊跃将粮食贩卖给平仓,而见到世家大族纷纷如此,这些没有什么主见的百姓自然也一个个跟着做,因此平仓之中收到了很大一部分粮草。
不过等到夏末秋初,平仓才真的迎来了一次大爆发,今年年景不错,再加上刘烨推行的十五税一政策,因此农民除了留下足够全家食用的粮食之外,纷纷将粮食卖给平仓,一时之间得到了上千万石粮草,真可谓是兵精粮足。
除了实行平仓制度之外,刘烨还下令在全国各地新建庠序,所谓庠,乃是周朝学校的名称,而序则是商朝学校的名称,因此后世便以庠序来代称学校。《三国志》中,便曾经多次提到过庠序。
在任何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莫过于人才,就连科技,在本质上都是人类不断学习研究推动的。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途径,刘烨并未要求各地组建高等大学,而是在各地建立小学,聘请教师,他们的任务并非是多重,主要是教授千字文、论语等书册,主要的就是让小孩识字。
现阶段以汉朝的国力,想要大力建立学校是很难得,刘烨计划十年之内在十三州大部分范围内解决文盲问题,二十年之内推进义务教育,只要文化上昌盛起来,一个伟大的国度就会诞生。
革命是自自下而上的,虽然有效,但是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改革则是自上而下的,进展虽然缓慢一些,但是破坏性不至于那么强。
不过刘烨这些政策的出台,不免遭到了各地士族的抵制。第一点平仓制度,许许多多的世家都修建坞堡,庇护农民,这些农民就成为了国家的隐形户口,他们不向朝廷缴税,同时也不记录在册。
如今推出了平仓制度,农民的利益就得到了保障,许多在世家大族庇护之下的农民纷纷蠢蠢欲动,想要脱离出去。
如果说平仓制度对世家大族的影响还小一点,那么第二点则是对世家大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些世家大族为什么能够一代代的传承数十代,千百年不会衰落?根源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文化,所以历朝历代王朝兴衰,他们可以入世辅佐帝王,建功立业。